男的蓝色性格,女的红色性格男的玩乐高,
儿童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51018/4711235.html 最近偶然间发现好像孩子们都有一些死板的想法,比如: 他们认为女孩子从来不打架、女孩子都喜欢洋娃娃、男孩子都喜欢玩具赛车、男孩子都调皮捣蛋…… 为什么会突然观察起孩子们这些想法呢? 因为最近发生了这样一个小插曲: 我经常会给女儿买一些毛茸茸很可爱的东西,比如毛茸茸的洋娃娃,毛茸茸的小书包,毛茸茸的玩具,女儿房间的装饰我也都以可爱的公仔为主。 以前女儿都会欣然接受,我也渐渐变成了一种习惯。 但是她这几天坚定且明确告诉我不要再给她买毛茸茸可爱的东西了,她说:“有的女孩子喜欢可爱的,但也有女孩子不喜欢,我有权利不要可爱的东西。” 当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是惊讶的,甚至有那么1、2分钟没有回过神来。 我第一时间脑海中蹦出:我女儿居然不喜欢可爱的东西? 等我反应过来时,我又想:又有谁规定女孩子必须喜欢可爱的东西? 这种想法其实有专业的名称,叫性别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对某一个群体的特征所做出归纳、概括和总和。 这种印象既然我有,那么许多孩子应该也有,于是我开始观察身边的小朋友,发现还真是。 这几天都是艳阳高照,火辣辣的阳光晒得身上烫烫的,有许多孩子们外出时都撑起了遮阳伞,下课后班里的男生小杨也不例外。 他撑起伞往外走,身后跟着的两个女生同学捂着嘴笑:“男孩子还怕晒太阳,居然还要撑伞!” 又或者是男孩子和男孩子一起玩,女孩子和女孩子一起玩,读书的时候只要有男孩子喜欢和女同学玩,立马就有人喊着“娘炮”这样的绰号嘲笑他。 女孩子也是一样,喜欢和男孩一起玩的女孩儿头上总是顶着“绿茶婊”又或者是“女汉子”这类称呼。 类似情况随处可见,其实这些都是孩子们存在的性别刻板印象,它比我想象得还要普遍。 可能我们许多家长不以为然,觉得这样的印象也不会影响孩子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儿童性别刻板印象吧。 性别刻板印象的弊端 1.刻板印象威胁 什么是“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指的是当个体或群体感知到情境中有关所属群体消极刻板印象存在时,由于担心和焦虑反而会验证自己或所属群体的消极刻板印象这一过程。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有个女孩子觉得“女生的理科天生就比男生差”,当她有了这样的想法,就会因此表现得理科成绩比男生差,即使本来这个女孩子对理科的学习能力比男生要强。 这样的情况其实比比皆是,如果男生认为“女孩子就应该下厨做菜、做家务”,那么他会认为妈妈在家里所做的这些是理所应当的,他也不会去学习如何做菜做家务,因为他觉得男生不必做这些。 当我们的孩子有了类似这样的想法,就无法释放天性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如果有个男孩儿想学芭蕾,但他认为只有女孩子才会学芭蕾,那他会因为害怕被嘲笑而放弃这个念头,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 2.性别歧视 你有没有在书店发现一些带有强烈性别暗示的儿童书籍,比如“适合”男孩看的书封面大多印有机器人、汽车、恐龙等图案,并且一般以蓝色为背景,而“适合”女孩看的书则大多数印有公主、蝴蝶、鲜花等粉色物体。 不仅如此,书中超过50%的对话情节也由男性构成。 《心理学探究》期刊在对年最畅销的本儿童绘本进行分析后发现,女性角色集体请假。 如果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经常性地接触到带有强烈性别刻板印象的描述,长此以往他们也会默认这些内容。 比如说,孩子们都处于长身体的阶段,胃口好本来是正常的。 但由于现在女性“要么瘦要么死”的理念,许多青春期的女生开始早早减肥。 如果有个女生没有减肥,而且吃饭时胃口还特别好,那么她就会遭遇同学们的嘲笑。 但是男孩子胃口好,却是个好事儿。 男孩子胖嘟嘟可爱,女孩子就不行,如今在孩子们的脑海中,这已经是雷打不动的想法。你都不知道,每天在你耳边吵着自己胖了是不是要减肥的女儿,会不会是在学校遭到了同学的欺负和嘲笑。 当然,男孩儿也是“受害者”。 就拿“男儿有泪不轻弹”这句话来说吧,谁还没有个伤心脆弱的时候呢? 男孩子就必须坚强地长大,必须有远大的目标、有出息,必须要养家糊口所以要努力。 这些都是我们给男孩子带来的压力,造成了大多数男性都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不知道如何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儿童性别刻板印象如何形成 既然孩子们已经形成了性别刻板印象,这又是个非常不好的想法,这时你肯定会纳闷,它是怎么形成的呢? 1.父母的影响 其实孩子有这样的想法,作为父母的我们确实是第一责任人,平时你可能不注意,但是孩子们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在BBC的调查短片中,有一个小片段大概是这样的: 他们选了几个幼儿,让志愿者陪孩子们玩耍,但是他们故意让男孩和女孩儿互换衣服。 这时他们发现,当男孩子拿起机器人玩具时,由于他穿着女孩的衣服,所以志愿者仍然自顾自地拿起洋娃娃吸引他,并且试图从他手里换走机器人玩具。 当工作人员告诉志愿者,其实这个孩子是个小男孩时,志愿者非常惊讶,并承认自己当时认为这是个小女孩,应该给他玩女孩子的玩具。 说到这儿,我们回想一下,在孩子小时候,我们有没有自说自话为孩子做选择,从而给孩子留下了性别刻板印象的根。 我同事的儿子军军,平时非常喜欢玩八音盒,但是孩子的爸爸看到八音盒就生气,然后拿出去丢掉,他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能玩这种玩具,长大会变成娘娘腔的。 其实这样的限制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表示,男孩和女孩的先天能力差异其实并不大,一般都是通过后天的培养产生的差距。 我们人类的大脑,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平时从环境中接收到的信息会让大脑产生改变。 对大脑来说,玩3个月的空间玩具,孩子就会有更好的空间感;照顾3个月的洋娃娃,孩子就会发展出心细的特质。 如果,我们无法克制性别偏见,以差异化的方式养育男孩女孩,这会对孩子成长发育产生重大影响,让男孩女孩变得越来越不同。 男孩子耐心、细心一点有什么不好呢?女孩子豪爽、理性又有什么不好呢? 比如说我们一直带男孩儿玩空间玩具,受到影响后他们长大会成为空间感很好的人。 相反,女孩儿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长大后空间感就比较差,这会让许多有天赋的女孩儿被埋没。 2.社会环境影响 除了爸爸妈妈以外,孩子们还受大环境的影响因而产生性别刻板印象。 除了我们刚刚说过的书籍以外,电视、课本展示的内容都会对孩子有这方面的影响。 比如,大家频繁吐槽女司机,女司机开车容易出事故、女司机进了停车场不会停车、女司机太恐怖了。 再比如我前面说的,男同学撑伞遮阳,被嘲笑觉得不够阳刚。 但是在古代,男人头上能撑遮阳伞那可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看看电视里的皇帝,走到哪儿不撑伞? 我们都看过广告,仔细想想,广告里做饭、做家务的普遍是不是都是女性? 加班、出差赚钱不在家的,是不是基本都是男性? 我们的身边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性别刻板印象,孩子们躲也躲不掉,听多了慢慢的就成为了他们自己的思想根深蒂固。 怎样帮助孩子摆脱性别刻板印象? 当我们开始用性别标签去定义男孩女孩时,其实是在扼杀孩子的可能性。 是活泼还是安静、擅长或者不擅长学习、不同的兴趣爱好,这些怎么能用性别来做决定呢? 我们需要告诉孩子,他们除了生理器官上的不同以外,其实男女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如果男孩喜欢跳芭蕾舞、女孩喜欢舞刀弄枪,既然是他们的选择,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尊重和理解。 1.提供榜样 我们要给孩子提供一些榜样,不要固化他们,我们可以给孩子们举一些例子,比如带孩子们了解一些女性领导者,女性技术工;带孩子们观看一些男性舞者的表演,男性化妆师等。 有一部电影《隐藏人物》讲的就是三位黑人女性,在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的争议下,靠自己的才华帮助美国航天局度过困境的故事。 故事中的三位黑人女性均为真实人物,凯瑟琳·约翰逊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计算了美国第一位宇航员的飞行轨道——阿波罗11号登月轨道,在年奥巴马授予她总统自由勋章。 多萝丝·维汉是美国航天局第一位黑人主管,玛丽·杰克逊是美国航天局首位非洲裔女工程师。 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例子、电影、书籍、故事等,让孩子打破局限的思维,丢掉有色眼镜,敢于做自己喜欢的事。 2.用其他方式区分孩子 男孩女孩不同的校服、不同的姓名、不同的颜色,如今我们使用性别来区分孩子虽然方便快速,但是也给了孩子固化的思维,我们可以按照年龄、身高等鼓励孩子们以不同的方式思考自己的身份。 3.使用包容性的语言 我们对女孩子常常说“小心点”,提醒、警告女儿有时也远远多于警告儿子,这让女孩子长大后比男孩子更容易陷入恐惧。 另外,我们不要用限定的词语去形容孩子,比如漂亮的女孩,强壮的男孩,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多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guoxiaofua.com/gjxf/10343.html
- 上一篇文章: 91T平台卫衣冲锋衣,助你燃烧卡路里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