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合肥科技职业学院委员会

与青春相伴与时代同行与信仰对话

中国校服的变迁史

中国的校服是文化、教育、历史甚至是政治的缩影。颜色样式的变迁既紧随时代浪潮,又顺从惯性统一。一百年前,校服是社会进步的象征;一百年后,校服是社会争论的话题。接下来,我们跟着时间的脚步,慢慢感受校服文化的演变。

20世纪一零年代 

这张著名的照片拍摄于年的北京,画面中是才女林徽因(右一)与姐妹们合影,她们身上穿的就是北京培华女子中学的校服,款式源于文明新装。

因为留洋和本土教会学校女学生率先穿着这样的服装,所以被称为“文明新装”。文明新装是民国初年,融合西洋服饰元素和中国传统服饰特点而形成的服饰。在文明新装的基础上,除去“倒大袖”,除去装饰的花边,衣料颜色以素雅为主,就形成了上世纪20年代前后,女校校服的基本格调。这张照片也成为研究当时社会生活状况的重要资料。

20世纪二十年代

年3月15日

北京大学蔡元培和司徒雷登的学生

20世纪三十年代

中式旗袍在校园内得宠

由满汉服装相互融合、改良而成的新式旗袍早在20年代就大行其道,这时也进入校园,成为女生们的新宠,名校女生多以旗袍为校服,是当时的时尚。

20世纪四十年代

图为年,清华大学的学生穿着校服参加排球比赛。到了四十年代末,校服不再是只有拘谨的款式,相对宽松的运动款也渐渐出现,不只是上课读书的学习时间,只要有活动,学生几乎都会穿上统一的校服参加活动。

20世纪五十年代

在建国之初,全国人民自动穿起蓝色、灰色的干部服、列宁装、棉大衣。长衫马褂至此基本退出历史舞台。年以前,风气还是比较宽松的,大学女生还会穿着彩色呢子大衣。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年,“人民小学红色小民兵”合影。

草绿色的旧军装成为校内学生的主流色彩。除去国家意识形态的考虑,单单看穿上了军装的同学,确实很帅气:男生阳刚、女生飒爽。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军装几乎是所有年轻人的选择。

20世纪八十年代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服饰终于迎来了百花齐放的天。到了八十年代,正式的校服才重新出现,“校服”这个字眼,也逐渐重回我们的视线。一开始的风格比较散乱,而且校服不是每个学校都有,基本一个学校一个样。

九十年代及二十一世纪初

运动校服一统天下

此时的校服普遍以运动服为主,颜色主要有蓝,红,绿,白等,面料以涤盖棉,金光绒等为主。这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化学校的整体形象,增强集体荣誉感上起到了主要作用。

二十一世纪: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就像达尔文的进化论所描述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间所有的东西似乎都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进化着、发展着。校服从产生到如今,已经不单单是一件遮风避寒的衣服,而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被赋予了更多意义。校服象征着一种身份,它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也或多或少映射着校园文化,甚至是社会文化的发展脉络。

合科院新媒体中心

编辑

秦思雨

官方微博

合肥科技职业学院团委

官方邮箱

qq.







































全国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西宁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guoxiaofua.com/gjxf/1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