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说不可能,他却在巴塞办起首个中国
BEYOURSELF 总是有人能为自己的激情找一个光明的出口。总是有人不愿意定居在任何一重身份上。总是有人一生致力于去做一件事,成为TA自己,一个自转的星系。"BeYourself”将采访一系列这样的人,欢迎自荐和推荐受访者。 本期人物:林宇 导演,摄影师。年在巴塞罗那创办荔枝国际电影节。 当一个人决定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总能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在旁人眼里,林宇不是那种风风火火的人,一点也不是。他说话不快,信息密度也不高,有点像是枝裕和电影的感觉,不紧不慢荡过来。朋友圈也是寥寥数语,却莫名有一种镜头下的故事感。 就是这样一个说自己“很普通”的人,却集合起一群人,做了一件风风火火的事。 “中国电影经常是缺席的” 事情最早源于林宇参加亚洲电影节时的观察。 “你会发现中国电影经常是缺席的,或者他们所选的中国影片多少带着某种猎奇的眼光和政治偏见”。他注意到,“大部分外国人只看过李小龙、成龙之类的动作片,很多人对中国的认识是相当滞后的,就像中餐只吃过宫保鸡丁和春卷一样”。 的确,与中国人对欧美文化的熟稔相反,无论是在谈论明星、导演、电影,还是音乐、动画片时,很少有外国人能对中国的作品如数家珍。能说出贾樟柯、张艺谋等名字来,就已经很不错了。 荔枝电影节街采:欧洲观众对中国电影的了解。很有趣。 林宇聊起自己有次在电影院看日本电影的经历,“是满座哦!”他惊叹地说,“一部六几年的电影,还是黑白的”,却那么受欢迎。“中国电影是不会有这种情况的,因为没有培养这样的观影群体,没有更多输出”。 让他觉得惋惜的是,中国的电影市场非常活跃,也有很多好的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很受欢迎。同时,欧洲的观众群体素质很高,大家也很期待能看到好的中国电影。然而,在西班牙及其他欧洲国家的电影院里,“我们却很少有机会能看到自己母语的电影”。 他也注意到,“其实在法国,英国,意大利等都已经有中国电影节,而西班牙没有人做”。 一个大胆的想法慢慢在心中酝酿。 种下一棵荔枝树 他决定在西班牙办起首个中国主题的电影节。 而且从一开始,他就有着自己的坚持和小小的野心。与之前的亚洲电影节不同,这个电影节要是纯粹的;也不是随便找几部中国影片在电影院放映,而是要带来有具备艺术、技术、思想与故事性的优秀影片;除了影片展映,也一定要有现场交流环节,还要建立工作坊和论坛…… “摊子铺得很大。当时所有人都说不可能”,他苦笑。可想而知,对于一个从未有过类似经验,自身资源也有限的电影圈新人而言,这件事听起来一点也不容易。 他回忆说,从资金、人员、影片版权到邀请嘉宾,从策划到执行都是血泪史。 比如在电影节举办时间在9月,而8月大部分西班牙人都会放假,很多事情几乎无法推进。 再比如在选片时,有些很棒的影片他们想选,但由于版权已经卖给了全球的发行公司,有自己的发行计划,就无法先来这里;当然,也会有些不太好的片子要出资参加,但他们却无法接受,因为一个电影节最重要的就是影片质量。总之,有很多需要考量的现实因素。 “有的人帮助,有的人观望,也有同行挤兑诬告,人生百态跟电影一样都呈现在你面前”,林宇说。 至于最难的,则是在资金困难情况下带领团队推动和执行电影节事务。他不经意提起为电影节投入的资金,“完全可以开家餐厅了,”又开玩笑地自嘲,“朋友们都说,你在干嘛啊,不好好赚钱,都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林宇说,他们现在还在摸索电影节可盈利的模式,目前也仍需要更多来自电影和文化等相关部门的支持。 至于其他困难,他并未多提。“困难就是用来克服的,我们也会在过程中成长,但结果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的总监叶社长还说了句很有深意的话:‘就怕事做得太顺利了’。” 慢慢的,他身边聚集起越来越多人。团队成员来自不同国家,各司其职:选片、公共关系、宣传、影片放映管理、文案翻译、设计等。他说,起初是大家都很爱电影,对中国电影和文化很感兴趣,后来有招聘,就进来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最终,大家齐心协力地种下了一棵荔枝树。在中国栽种了两千多年的本土水果,在巴塞罗那这座艺术之城开花结果,散发出迷人的异域清香。 “新鲜、性感、美味” 巴塞罗那荔枝电影节超燃预告片年9月,第一届荔枝电影节在巴塞罗那举行,在5个放映场所展映了0余部华语影片。影片展映分为三个单元:主题单元“轻功夫·新武侠”(包括徐皓峰导演的“回顾单元”),“当代中国影片精选展映”单元,以及“动画短片”单元。第二届则首次在马德里和巴塞罗那两个城市举办。 之所以叫“荔枝”电影节,源于荔枝自身“新鲜、性感、美味”的特质。 林宇解释说,“新”是指大部分影片都是在西班牙首映,都是最新佳作;“性感”是指选片偏重作者元素和艺术水准,在设计上也很下功夫,从观感层面会比较吸引人;至于美味,人在观看影像时,眼睛实际上是在“吃”影像的,有时候眼睛比嘴巴还要贪婪,审美者与美食家地位相当。 其实,电影节期间发生的一些故事也很“荔枝”。林宇觉得,除了影片展映外,更有意思的是观众和创作者近距离的接触和对话,例如和导演、演员、制片人等。当看到荧幕上的故事是由眼前的人所创作时,你会觉得电影离你更近。 在影片《下海》放映后观众和主创的QA环节,观众提了很多问题,直到影院负责人不得不打断,说已经到了关门时间。“我觉得观众和主创都有强烈的交流的欲望,实际上这是促进创作的”。 令人振奋的是,影片也很受欧洲观众的欢迎。林宇说,第一年的上座率约70%,今年在马德里基本都是满座,其中外国观众占了很大比例,很多人都排队来看。 这些观众里有各种各种的人,有几十年前就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guoxiaofua.com/gjxf/3811.html
- 上一篇文章: 尼泊尔赶超中国的帅气校服
- 下一篇文章: 对不起,我想穿苏州的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