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了外国校服的套路,才知道中国校服的纯
校服,回忆里 青春的符号 有没有童鞋在年少无知的青春期曾幻想,要是能穿上漫话里好看的校服上学就好了~ 理程君就有过一朋友在出国读高中前非常兴奋即将穿上整套定制的西式校服,终于可以和不分男女的难看的运动款校服说再见了。 但是真的去了以后发现,国外的校服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好。首先价格就令相当多人望而却步。朋友读的是一所澳洲著名的私立高中,定制的全套校服(包括西装外套衬衫毛衣裙子等)加起来接近刀。 更悲催的是当她爸妈看到这笔账单的时候说,反正天天上学要穿校服,这两年你就不用买别的衣服了。 价格贵不说,校服拿到手以后还是与想象的有点不同。虽然样式上是标准的西装格子裙,也是量身定做的,穿上身还是感觉像大了不止两个号:裙子过膝10公分,西装里面塞上毛衣都晃荡。 说好的修身小西装和超短格子裙呢。。难道外国裁缝不懂亚洲人身材比较娇小嘛。。 中国的校服虽然一直被吐槽,但是可能出国后对比后发现, 中国的校服真的完全靠脸。 今天的电台里,让我们聊聊中西方校服的发展史,好好探(tu)讨(cao)一下为何中国校服这么丑~ ▼点击收听本期电台 Vol.6 没有运动服的青春不完整 /主播:牛一佳 /文:闫昱文 =听不了的可以下拉看全文= 校服从来都是人们对于校园时代的深刻回忆之一,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但是,有人回忆起校服,是白衬衫、小西装、百褶裙和小皮鞋;有人的回忆里却是宽大的运动服,男女颜色和款式完全一样,毫无美感。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东西方国家的校服文化。 校服起源于欧洲,战争时期,为了防止人们对较贫困学生的嬉笑嘲骂,并且为了减少家庭在孩子服装上的经济负担,要求所有学生统一着装。久而久之这个要求被更多的学校接纳,形成现在校服传统的起源。 比如,在英国,男生需要穿正统西装、正规皮鞋,佩戴领带;女生也是正统西装、女式皮鞋,并且佩戴领花。英式校服合身的版型、优良的用料和剪裁、花样繁多的校徽和帽徽,各种细节都体现了英国精神里对经典的传承,对传统的尊重,对绅士风骨和淑女气质的坚守与追求。 在一些有文化传承的名校里,校服的设计更为讲究。比如,不同学校有着不同的代表色系,而校服、校徽、校旗都是基于这个颜色进行设计的。这样,一看到某种颜色风格,就知道该学生来自哪个学校。校服在一定程度上提醒着学生,任何行为举止都可能代表了学校。 说完西方,再说说校服在中国是怎么发展的。在中国,校服的出现是在近代国门洞开,受西方教育文化影响的结果。古代的私塾是没有整齐划一的校服的,《红楼梦》里富贵公子哥贾宝玉去读书,也要红袍香囊携带了去,而家境不如宝玉的秦钟穿戴上就略显寒酸了。 民国时代,西风东渐,校服作为西方教育体制的一部分也传入中国。辛亥革命打破了几千年来“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旧时代等级着装约束。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在校统一着装,校服在一定程度了体现了当时对平等精神的追求。那时候男生穿中山装,或者是上身长布袍、下身西裤、脚穿布鞋;女生穿素色旗袍,或者穿受日本校服影响的上衣下裙。男女校服都简约大方,质朴无华、飒爽干练,体现了那个时代十分宝贵的一种“学生精神”,那就是追求真理、不止步于汲汲于富贵的物质享受。 建国后,六七十年代国家对“同质化”的高度要求,埋下了现代中国校服千篇一律风格的种子。那个特殊时期,已经没有“校服”的概念,高度统一的着装成为了服务高度集权的政治的工具。改革开放后,宽大的运动校服席卷整个中国大陆,只有非常少的学校引入了为西式制服。 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运动款校服一直饱受诟病。比如设计上过于中性的风格,试图遮掩男女生第二性征来防止『早恋』;一套校服各种场合通用,较少有单独的礼服或者休闲服,所以学生对于不同场合需要穿不同衣服的概念会比较弱。加上运动服面料差,贴身穿着非常难受,害得不少同学皮肤过敏。所以有人将这校服戏称为“囚犯服、劳改服”。 除了校服本身,对于仪表严格的管理也让学生暗生不满。在中国,初高中对校服、发型的管理极其严格,想必很多人都亲身经历过。一般来说,每个学校都规定几个或所有的工作日,学生必须穿校服上下学,并且会有严格的日常检查。没穿校服的同学,可能不被允许进入学校,或者将所在班级进行批评和扣分处理。发型方面也是采取“一刀切”策略,无论任何脸型、头型的男生,一律小平头;而女生一律齐耳短发,有些严格的学校还会对刘海的长度做要求,比如不能超过眉毛。 因为深受严格校规的管束,很多中国的同学一直对欧美、日韩国家“自由、追求美感”的校园文化抱有太过于美好的幻想。比如,认为日韩的女生校服都是电视剧中那样的超短裙,美国学生可以自由穿着、彰显个性。然而,自由都是有限度的,没有约束的自由根本不存在。在现实中,韩国女生的校服都是要求长过膝盖的,不允许私自改装成超短裙。而在大部分欧美中学,上学期间必须着装全套的西装校服,包括对鞋子、袜子的颜色和款式都有严格的要求。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没有任何校规的约束,穿着完全地自由。 既然中国的校服那么丑,为什么还要一直穿呢?很多人都认同学校对校服着装的严格要求,能够减少学生的攀比风气,体现了对平等的追求。人从出生就带有的阶级属性和不平等总能够最小化地被学生察觉,但是在整齐划一的校服的遮盖下,学生可以享受世上难得的平等,使他们不因贫富贵贱能被人过早的定位。但是,中国校服并不像大部分西方国家那样,里里外外配齐了整套。所以学生还是可以从很多地方,比如内搭、鞋子、书包和手机等去攀比。如果早日认识到这种与生俱来的不平等,是不是也有可能早点让一些学生认清现实,早点成熟起来呢?其中的利弊是很难衡量的。 其次,也有人说,校服的样式明显区别于普通的衣服,非常容易辨识,所以它们可以作为学校象牙塔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生从更险恶的社会中保护起来。但是,严格的校风校纪和千篇一律的校服也遏制了学生自由与个性精神的觉醒。大部分中国校服毫无美感可言,使得整体中国年轻一代的审美能力远低于邻近的日韩和欧美国家。校服本身具有的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的功能,在中国完全没有发挥出来。这也导致了,中国大学生虽然从包裹严实的中学校服中解放出来,却依然没太多审美,不懂穿搭,没有礼仪常识。刚出国的留学生经常因为穿了不和场合的服装而闹出尴尬,比如穿了很飘逸随性的沙滩长裙来参加明确要求着正装的party。 新中国以来审美培养的缺失,使以往泱泱大国礼仪之邦的风度在社会大众中早已难寻踪迹。古人云,仓稟实而知礼节,当代仓稟已足的中国对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需求越来越急迫,也许将年轻一代从硕大的“囚犯服”中解放出来,给予他们一双懂得欣赏美的眼睛,给予他们有限制的自由,给予他们独立个性的精神,是提高国民整体的气质与礼仪的一个可行之举。 统一的校服确实让我们在青涩的年代里没有过多因为外在的贫富差异分出三六九等,不过单一的款式还是无法满足我们向往美好自由的心。单纯的日子里当然会有快乐,但更为讲究的生活也未必会带来世俗。不管是西服格子裙,还是红蓝运动服,最终烙在我们记忆里的只有当年的欢声笑语。 ◆◆◆◆◆ 你对校服的印像是怎样的? 国外的校服和你想象中的有出入吗? 除了校服,还有什么是你心中青春回忆的符号? 欢迎留言,或者来找小编理(jiao)论(liu) 往期电台: 出国的行李箱里,请带上一件旗袍 出国后,有人对穿着变得讲究,也有人变得将就 “为了看起来不那么像中国人,我割了双眼皮。” 晴天也要打伞,让歪果仁费解的亚洲美白文化 更多精彩: 留学路上被人欺,除了忍耐只有撕逼? 留学生的爱情注定狗带?避过这三个雷区或许还有救 不是每场出轨都有罪该万死的人 那些年你在外求学,有多少事从没告诉过爸妈? ▼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男性白癜风怎么治疗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地址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guoxiaofua.com/gmxf/1419.html
- 上一篇文章: 南外校服红了校友雷斯林中国校服的问题
- 下一篇文章: 制服进化论中国校服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