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校服百年变迁大事记
中国校服百年变迁中国的校服是文化、教育、历史甚至是政治的缩影。颜色样式的变迁既紧随时代浪潮,又顺从惯性统一。
一百年前,校服是社会进步的象征;一百年后,校服是社会争论的话题。
今天和以后,校服代表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或许是次要的,重要的应该是校服本身的品味。↑年,林徽因(右一)与表姐妹们的合影。她们身上穿的是北京培华女子中学的校服。校服在当时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象征,尤其是女性校服的出现。从辛亥革命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制服式校服首次出现。辛亥革命虽然没能把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成功解救出来,却大开大阖地打破了几千年来“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旧时代衣着制约。新文化运动的春潮更是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年轻一代显出空前的天真、轻松和愉悦。三十年代校服↑三十年代,中式旗袍在校园内得宠。由满汉服装相互融合、改良而成的新式旗袍早在20年代就大行其道,这时也进入校园,成为女生们的新宠。四十年代校服↑年,北京清华大学,当时大学生穿着校服参加体育活动五十年代校服↑五十年代:比较随意,缺乏特定校服在建国之初,全国人民自动穿起蓝色、灰色的干部服、列宁装、棉大衣。长衫马褂至此基本退出历史舞台。58年以前,风气还是比较宽松的,大学女生还会穿着彩色呢子大衣,王蒙的《青春之歌》讲的就是这段时期的事。六十年代校服↑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期,有句话说“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这段时期接二连三的“运动”抹煞了锦绣河山的绚丽色彩,稍微鲜艳、新颖的衣服都受到了压制。这个时期,类似军装的绿装校服被学生喜爱,绿装校服也成为学生的主流着装。全国上下一片绿,学生装也无一例外,军装、军帽、军挎包,书包挎在脖子上,成群结伙地穿梭于大街小巷。这段时期“校服”这个词从我们国家消失了。七十年代校服↑70年代,白衬衣配蓝裤的校服开始流行。八十年代校服校服重新出现。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服饰终于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80年代后期,“校服”这个字眼,也逐渐重回我们的视线。一开始比较散乱,校服不是每个学校都有,有校服也是一个学校一个样,没什么统一的要求。80年代的校服以白衬衣海军装为代表。↑那会校服很简单,是蓝白色的,当时学校没有严格规定学生必须每天穿校服上学,所以很多学生都没有穿。遇到特殊节日或者庆祝活动时,学校才会提前通知,要求所有学生穿校服。九十年代校服↑年春,北京天安门广场,几位身穿印有奥运五环图案校服的小学期举目远望,期盼北京奥运早日申办成功面口袋校服一统天下。各省各市众多的小、初中、高中的同学们都裹在宽大的运动服里度过了豆蔻年华。肥大的运动服,作为少男少女的“校服”,却也真是让人提不起精神;于是学生的反抗声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二十一世纪校服↑图为文清实验国际学校秋装校服:绅士淑女服面对着这越来越美丽的世界,大家有理由期许一个百花齐放的校服时代。校服制的实施在素质教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力发展我国的校服文化已势在必行。刚刚“穿”越完了校服发展的近百年岁月,感慨校服变迁史何尝不是教育史,何尝不是国家历史的缩影。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有理由更加期盼校服的变迁。何去何从,拭目以待!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guoxiaofua.com/gmxf/1863.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国校服是时尚杀手民国姐妹表示不服
- 下一篇文章: 日本女子校服是高犯罪率的真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