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尖子生26刀刺死班主任背后真正的
11月12日,湖南省益阳市沅江三中的高三班主任鲍老师,在办公室被16岁的学生罗某杰手执弹簧刀刺杀身亡。 而这样的事件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了,让我们不禁要问: 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们变得如此冷血? 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们变得如此轻视生命? 难道着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在孩子们眼中就这样一文不值? 我们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16岁尖子生刺死老师鲍老师年仅47岁,而他的女儿和凶手同为鲍老师的学生,也目睹了父亲的惨状。在鲍老师被紧急送医的过程中,有一个声音,一直在叫:爸爸!爸爸!爸爸! 你们听—— 视频来自沅江微云台 惨不忍睹!但年复一年,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悲剧的反复重演,就像习惯了某种流行病的定期爆发。 而我们,谁也没有解药。 11月12日下午,益阳沅江市三中的高三班主任鲍方,在自己办公室被学生罗军刺伤26刀后抢救无效身亡。罗军平时成绩不错,曾多次在班上考第一名,而事发前一段时间,罗军在学习上有些懈怠,曾被对他寄予厚望的鲍方批评了好几次。 事发当天,鲍方让学生看一部励志电影,写完观后感再放假,但罗军不想写,鲍方那时明显有些生气地和罗军说:“不想写就转班。”之后罗军拿着弹簧刀走进了鲍方的办公室...事后罗军曾试图跳楼被同学拦下。 (鲍老师生前照片) 年仅47岁的鲍老师是益阳市优秀教师。在同学们眼中,鲍老师矮矮胖胖,和蔼风趣。平日里,大家都亲切地喊他“鲍嗲”,这是当地方言中,一种非常亲切的称呼。 就是这样一位可爱可敬的老师,却最终死在了自己最爱的学生刀下。法医鉴定结果显示,鲍老师身中26刀,其中一刀直接将他的颈部刺穿。 而年仅16岁的杀人凶手罗同学,则是个不折不扣的尖子生。他学习十分刻苦,曾考到全班第1,年级前10名。 因为学习成绩突出,老师们都很喜欢他。就在悲剧发生的前几天,罗同学刚刚拿到了鲍老师为他苦苦争取的“胡杨助学金”。 更多的细节令人不忍卒读。鲍老师的妻子被查出患有癌症,而他的女儿与凶手是同班同学,明年即将参加高考。 当鲍老师倒在血泊中之后,凶手曾手持弹簧刀,身着已被血迹沾染的校服回到教室,直径走到鲍老师女儿面前说:“我把你爸爸杀了。” 我们的孩子怎么了 悲剧发生之后,整个沅江市三中被悲伤与哀痛笼罩,校方表示全校师生将佩戴白花三天,以示对逝者的悼念。 到底是什么样的不共戴天之仇,让学生痛下杀手? “深仇大恨”是这样的——11月12日下午四点学校放假,班主任鲍方要留全班学生在教室里写作业,罗某杰不想写,就去办公室找老师说:我不写!鲍方很生气:你不写就转班!一言不合,罗某杰就用他随身携带的匕首刺向鲍老师。 26刀!假设一秒钟刺一刀,也是持续了半分钟的冷血杀戮!鲍老师血都流光了! 学生公然顶撞,老师语气稍重,任你如何掂量,这都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儿,却招致杀身之祸。和去年湖南邵东被学生唤作“滕亲妈”的殉职老师一样,这位鲍老师也待凶手如亲子,每年还为凶手申请一千多元的困难学生补助,可谓恩师! 可谁又能看懂一个未成年人的夺命逻辑呢?他要你死,你不得不死!孩子啊,你杀了老师,就不用写作业了吗? 更令人痛心的是,这已经不是近期第一起与未成年人有关的恶性事件了。 看着这些血淋淋的新闻,让人不禁要问: 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们变得如此冷血? 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们变得如此轻视生命? 难道着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在孩子们眼中就这样一文不值? 我们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教育应该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一直以来,分数、升学率都是中国教育体制的宠儿。整个社会都习惯了用如此功利的标准去评价教育的好坏。 在中国父母的眼中,孩子成绩优良与否直接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成败;在中国老师的眼中,学生升学率高低与否直接决定了自己教学生涯的成败。 难道考出一个好成绩,考入一个好大学,就是孩子们在学校接受12年教育的全部意义吗? 泰戈尔曾说过:“教育应该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 教育决不该为考试服务,更不该被分数绑架。教育的原点是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呵护和培育生命。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我们的教育体制中,生命教育却一直处在被人遗忘的尴尬境地。 每年春天,在中国各地一座座秩序森严的“高考工厂”中,都会打出“既然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标语。 学生的生命,在这一刻还没有一场考试来得重要。 大约去年这个时候,几张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guoxiaofua.com/gmxf/6427.html
- 上一篇文章: 那些清北毕业生又回去了hellip有
- 下一篇文章: 戎耀致敬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