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官宣劳动教育纳入必修课,对幼儿园意
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大中小学各学段。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劳动教育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大中小学要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 一些家长认为,孩子身心健康、聪明、爱学习是第一位的,相比之下,做家务这种小事没那么重要。 其实,家务劳动蕴含着重要的“学习价值”,能够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感知、操作机会,使他在各种操作活动中获得认知发展;还能锻炼各种能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责任感和良好品质。 01 孩子在家务劳动中也能“学习”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学习就是老老实实坐下来,做算术题、背诵古诗、认字等。如果无法像家长认为的那样“专心”,家长就难免焦虑——“孩子怎么这么不爱学习?”其实这是一种对幼儿学习的误解。 学龄前幼儿的学习需要大量直接经验为基础,充分运用感知觉器官,对周围事物进行探索。下面我们通过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来看看他们是如何学习的。1.在劳动中感知事物 场景:揉面团 妈妈拿出面粉准备做饺子,她把面粉倒进盆里,开始加水搅拌。佳佳好奇地看着,也想伸手试试。妈妈给了她一双筷子,让她一起搅拌。 佳佳说:“面粉好黏啊,都粘在筷子上了,都快搅不动了。”妈妈说:“没关系,等一会儿水和面粉抱在一起了,面粉就不黏了。” 佳佳打算再加点水,让它们快点“抱在一起”,加了水以后佳佳发现面粉更黏了,而且变稀了,于是把手伸进盆里抓揉,面粉黏乎乎的,粘在手上的感觉真有趣。 佳佳把粘满面粉的手伸给妈妈看。妈妈说:“水太多了,这样做不成饺子的。”妈妈给了佳佳一把勺子,让佳佳放三勺面粉进去。妈妈说:“面粉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要刚刚好。” 妈妈用力揉着,面粉变得越来越光滑,妈妈让佳佳也试试。佳佳说:“好像橡皮泥啊。”妈妈把面团揉好,开始擀饺子皮,佳佳取了一团在旁边玩起来。 解读: 佳佳先通过用筷子搅拌感觉到面粉很黏,主要表现在筷子越来越搅不动了。加水以后面粉变稀,通过手的抓揉感觉到“黏乎乎的”。添加干面粉以后再次抓揉,面粉起了新变化,变得有弹性,“好像橡皮泥”。 这一系列感知令佳佳体会到面粉与水混合后的各种变化,她对面粉有了新的体会和认识。 佳佳觉得面粉太黏,没法变成面团,她想到多加水来促使面粉尽快揉成团。但加水以后面粉变得更黏、更稀,无法成团。妈妈并没有阻止她的做法,而是允许她进行尝试从而有所发现。 在操作过程中,佳佳理解了什么是“适量”,只有水和面粉比例适量,才能揉成合适的面团。在以后的揉面团中,佳佳还可以和妈妈探讨什么样的比例最合适,多少杯面粉加多少杯水,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劳动中锻炼小肌肉 场景:洗抹布 亮亮和妈妈一起洗抹布,亮亮把抹布揉成一团,放在水池里用力搓揉了一会儿,打开看看,抹布还有点脏。 妈妈教亮亮两只手抓住抹布,距离靠近一些,双手一起用力搓。亮亮给抹布抹上肥皂后又用力搓起来。抹布洗干净了,亮亮双手用力按住抹布,想把水挤干。 妈妈说:“这样很难把抹布拧干。”妈妈教亮亮把抹布对折,抓住两头朝不同方向拧。抹布拧干了,亮亮高兴地把抹布挂回钩子上。 解读: 亮亮用“揉”和“挤”的方式洗抹布,这些动作对小肌肉协调性要求不高。通过实践他学会了“搓”和“拧”,这需要更协调的动作和力量配合。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小肌肉得到了锻炼,从而促进智力发展。 3.在劳动中科学认知 场景:收拾衣柜 美美和妈妈一起收拾衣柜,她们先把凌乱的衣服进行分类,内衣、上衣、裤子、裙子、外套分别堆在床上。妈妈说:“我们为每种衣服设定一个家,以后收回来的衣服要放进各自的家里,这样你的衣柜就不会乱了。” 美美把不同的衣服放进不同的抽屉,把外套挂在衣架上。最后剩下校服,美美问:“校服怎么办?有上衣、裤子,还有裙子,放哪儿呢?”妈妈说:“要不专门为校服留一个抽屉吧?”美美把校服收进了专门的抽屉里。 解读: 美美学习将不同种类的衣服分类,并且发现了校服的特殊性,它并不属于已经分好的某一类,于是把校服专门放在一个抽屉里。 分类整理物品可以发展孩子的概括能力,学习分析事物的特征。 家务劳动中有很多活动可以增进孩子的科学认知,有助于他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提高抽象和概括能力,促进抽象思维发展。 4.在劳动中学会探究 场景:照顾仙人掌 东东在花圃里看中了一盆非常漂亮的仙人掌,妈妈给他买回去了,要求以后由他来照顾仙人掌。 第二天,东东到阳台上准备给仙人掌浇水,妈妈提醒他:“不是说一个星期浇一次吗?”东东放下水杯,看着仙人掌说:“我怕它会渴。”妈妈说:“没事,它不怕渴。” 东东趁妈妈不注意还是给它浇了水,之后东东每天都悄悄给仙人掌浇水。时间一天天过去,仙人掌越来越黄,靠近根部的地方还有点发黑。 妈妈发现了,问东东:“你给它浇了几次水?”东东说:“我每天都浇。”妈妈哭笑不得:“肯定是把根泡烂了。”东东不明白,植物不是都要浇水的吗? 为什么经常给仙人掌浇水它却会死?妈妈和东东一起在网上搜索有关仙人掌的知识,原来仙人掌生活在沙漠地带,干旱少雨的环境使它具备了储存水份的能力,所以它不需要太多水就能存活。 解读: 东东每天很负责地为仙人掌浇水,仙人掌反而死了,这件事引起他极大的好奇,想要弄明白其中的原因。了解了仙人掌的特性后,也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家务劳动就是解决日常家庭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孩子会在劳动中对各种事物产生好奇心,提出各种问题。这种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能促使孩子思考、学习。 成人针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可以引导他进行探究、实验、查阅资料等,帮助他学习如何解决问题。 02 培养孩子做家务注意的问题 1.选择适合孩子的劳动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能力有所不同,要选择适合他年龄特点的家务内容,让他力所能及。■3岁左右: 语言发展已达到一定水平,能跟成人正常交流,可以用语言提示孩子做一些家务,如把垃圾丢进垃圾桶,指示他取放物品,把折好的衣服放回衣柜,游戏结束后和大人一起整理玩具等。 ■4~5岁: 身体动作发展更协调,具备从事更多家务劳动的能力,如擦桌子、分碗筷、扫地拖地、餐后把脏碗筷送到厨房、自己铺床、认真浇花、给宠物喂食等。 ■6岁左右: 不但可以熟练掌握前面阶段的劳动,还可以学习整理房间、收拾物品,在父母的帮助下清洗碗筷,准备自己第二天上学用的物品等等。 判断某项工作是否适合孩子,可以先观察他是否能按指示顺利完成,可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选择劳动内容。2.允许孩子“把事情弄糟” 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参与劳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怕他添乱。允许孩子“把事情弄糟”,实际上就是允许他犯错,允许他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摆弄、操作物品,从而有所发现。孩子犯错后可以和他一起讨论: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哪里出了问题?” “我们可以怎么做?” 让他感觉到成人对他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更有信心能把事情做好、不怕犯错。家长也思考一下问题出在哪里,是任务超出了他的能力,还是他只是想试试其他方法?3.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 劳动技能的学习可以提高孩子完成的质量和效率。做任何事都有一定的程序,家长可以先示范,回答孩子的疑问,帮助他掌握技能。比如,打扫应该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垃圾要堆在一起等。4.和孩子一起确定合理目标 孩子需要知道怎么开始工作,为他选择适合的家务劳动,把他能独立完成的家务劳动画成表格,张贴起来,让他自己选择本周分担的家务劳动。一次不要做太多,做好即可。5.让劳动变得有趣 要让孩子保持对家务劳动的兴趣,就要让劳动变得有趣。比如扫地,可以用彩色胶带在地板上粘贴一小块范围,当“垃圾的笼子”,把垃圾赶到这个“笼子”里。同时为孩子提供条件支持,例如为他提供防水围兜、适合他的工具等等。 6.恰当使用鼓励 可以为孩子制定一个合理计划,把他所要完成的任务绘制成一张图表,顺利完成其中一项任务时,就奖励一颗小红星;顺利完成所有任务,就奖励一件他希望得到的合理奖品。总之,家长应采取正确方法,培养孩子劳动的兴趣,帮助孩子掌握劳动技能,感受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在劳动中学习成长。03 引导孩子做家务注意事项 引导孩子做家务,家长还要注意这6点: 1 量力而行,视孩子的能力范围而定; 2 共同参与,和孩子一起做家务; 3 保持耐心,多容忍、少责备; 4 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5 注意安全,不要让孩子自己拿取危险物品; 6 经常鼓励,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教育从来都不是只局限在课堂学习,家庭生活中的各种锻炼机会能带给孩子更多。家务劳动,带给孩子的独立、自信、快乐和能力是他们一生的财富。劳动教育一直是中国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是随着中高考压力越来越大,这一部分内容的作用和价值逐渐被忽视,因此国家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再次将劳动教育提出来,并出台系列的政策文件,指导支持劳动教育的实施。 可以说,现在是劳动教育再次“被发现”的时期,人们开始开始重新认识劳动教育的价值。 比如它除了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身体发展,还可以促进孩子们正确价值观的确立,积极情感的培养。这是对家庭溺爱孩子,学校过度重视知识文化教育等教育弊病的一种回应。 对于其他学段的孩子来说,通过劳动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观,自我服务能力,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是核心价值。 对于学前阶段的孩子来说,劳动教育具有双重价值,即认知发展与情感发展。 学前儿童还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是通过动手操作获得对外部世界的感知的。劳动活动给予孩子更多机会接触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事物,在与材料的不断互动中幼儿的经验得到丰富、完善,逐步形成某种行为习惯或者能力。 此外,学前阶段也是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能否自我服务,能否独自应对生活中的一些小困难,都是孩子能否顺利清晰的自我意识的重要因素。 因此,通过劳动教育,一方面孩子可以掌握自我服务的技能,提升其在集体生活中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孩子可以在操作中丰富自己关于周围环境的认知,获得认知与情感的双重发展。 专业教育工具 来源:后朴教育 扫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guoxiaofua.com/gmxf/6577.html
- 上一篇文章: 课本答案大学生英语综合教程4李荫华第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