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事中医事业三十余年,作为一名传统中医,始终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千年中医药文化精髓,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作用和优势,研究近千个以人参为君药的中药方剂,深深受用于老祖宗传下来的保健养生之妙法,以自身经历证明,中华传统医学是独一无二的医学科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和统一,它蕴含着解决人类健康问题的宝贵智慧,是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医院正式启用

近两个月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敏感神经。疫情爆发以来,医院与权威中医专家群策群力,先后对新冠肺炎的防治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抗击疫情,中医药正在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2月14日,首个以中医院正式启用,医院由武汉江夏区大花山户外运动中心改建而成,采用中西医结合、以中医为主的方式治疗病患。

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率领的来自天津、江苏、河南、湖南、医院的人医疗医院,这些专家涵盖中医、呼吸重症医学、影像、检验、护理等专业,将确保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

医院的中医团队将使用中医药,配合按摩、灸法等方法进行治疗,开展中医中药对新冠肺炎的临床治疗、临床研究。

疫情之下,重要的是养护正气,

以提高免疫

医院专家:养护正气,预防疫情。面对当前疫情,如何发挥中医药的作用?湖南中医院(医院)大内科主任、老年病科主任毛以林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普通民众预防疫情,重要的是养护正气。

毛以林教授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外邪侵袭人体的两个条件,一是存在传染源、致病物等“邪”,二是人体本身的抵抗力即“正气”不足。

毛以林教授还提醒,体质虚弱的老年人或大病初愈的人可以服用人参等一些中药来增强正气。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人体脏腑机能的活动,都要依靠气。“元气”人体生命的原动力,随着生命而来,藏之于肾,元气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通过经络运行于人体全身,五脏六腑得到元气的推动激发,从而发挥各自的功能,维持人体的正常发育和活动。因此,元气充足,脏腑功能就强健,身体就健康。

如果相对于病邪来说,元气就是正气。

《内经》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句话应该写下来悬挂在每个诊室和治疗室里,以警醒医生,时时勿忘正气,时时勿伤正气。因为这句话是治疗所有疾病的总原则。其实中医里讲的正气远非抵抗力和免疫力那么简单,但是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狭隘的把正气就理解为免疫力或抵抗力。

上两句话的意思就是:免疫力强了,人就不会生病,人之所以生病就是免疫力低下造成的。

人参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因其神奇功效,被人们称之为“百草之王,百药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版》记载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几千年来,人参一直被誉为“补气之王”,做为大补元气、补气第一的圣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人参被西方称为“包治百病”的万能的药,乃“补气养血、扶正固本”之极品。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被公认是延年益寿之佳品,是世界性的名贵传统中药材。

从中医方面认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oV)属中医温病学“瘟疫”范畴,考察中医学文献《内经》已有“瘟疫”一词,将“瘟疫”也称作“疠“或“温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oV)是温病中的“疫病”,病因为感染“疫毒邪气”,“邪气”这一感念已涵盖了各种病原体,而“疠气”是特殊的一种“邪气”,又称为“戾气”是指戾气由口鼻入,自内而发,致病暴戾,具有强烈传染性的一种致病因素。它具有传染病强,易于流行;发病急骤,病情较重等特点。

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1月22日印发新型冠状病毒熏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方案》细化了中医治疗方案相关内容,明确新型冠状病毒熏染的肺炎属于中医疫病领域,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湿、热、毒、瘀”;将新型冠状病毒熏染的肺炎分为湿邪郁肺、邪热壅肺、邪毒闭肺、内闭外脱等4类中医证型。

《神农本草经》载“人参,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人参又名人衔、鬼盖,列为上品,古称“为治虚劳内伤第一要药",历代被用于补虚方剂中。宋代以前主要用其生津止渴、益气补虚;金元之后始用其大补元气以固脱。临床主要用于脾肺气虚或气血两虚之证的方剂中。尤其大病、久病之后或元气大伤时,用之尤宜;特别对于元气虚极欲脱、脉微欲绝之候,用人参补虚更佳。

人参补虚作用多有论述,现就其“除邪气”功效做一介绍,以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人参“除邪气”的功效主要分为祛风寒、除毒热、除燥邪、运化痰湿和通血脉。《本草新编》上记载,人参除邪气,其意有二:一者能去外感之邪,再者能去内生之邪,又因其能扶助正气,故祛邪如扫荡。

自疫情泛起以来,国家卫健委不停推出诊疗方案。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到2月19日,国家卫健委正式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人参一直在担任“回阳救逆”的重任。

对于危重型(内闭外脱证)患者,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开始便推荐使用四逆加人参汤;在最新的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推荐使用人参为成分的中药处方(推荐处方:人参15g、黑顺片10g(先煎)、山茱萸15g,送服苏合香九或安官牛黄丸),并推荐中成药: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中药注射剂与中药汤剂联合使用。

人参败毒散退去新冠病毒发热,

3天走出鬼门关!

中国医院医院医疗团医院援助期间,2月3日首批以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方式治愈的8名患者集体出院。而更难能可贵的是,有6名是重症患者。

中国医院呼吸科主任李光熙,对新冠肺炎的看法、救治经历,非常值得一看:

患者于年1月22日,因发热就诊(夫妻同时发病,妻子的病情症状较轻),随即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方案是莫西沙星加激素等,胸部CT完全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表现。

患者有糖尿病基础疾病,后来情况越来越差,找到我的时候已经发热9日,退热药用了退,退了又热,体温经常徘徊在38.5℃以上,2月1日最高体温39.1℃,心率次/分,在吸氧浓度5L/min下指端氧饱和度只有87%(正常人至少在95%以上),自觉腹部发热,一动就咳喘得厉害,夜间有1-2次水样便,起夜4-5次。

2月1日当天,根据他的病情,我果断选择了我对此次疫情深思熟虑的处方人参败毒散。预计病人两日左右热势可退,出乎意料的是,半副药下去,病人热退身静。同样给氧条件下,指端氧饱和度可达93%,心率80余次/分。2月3日,病人自觉舒适大半,血氧饱和度99,即将出院。

抗击疫情,人参勇担当;

巨龙腾飞,赐人类以安康!

长白山人参——“出深山于沃土,赐人类以安康”。

面对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百草之王,人参担当重任。2月14日,工信部确定了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清单中医疗应急保障物资的具体范围,形成并公布了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医疗应急)清单,将人参、党参等23种饮片纳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清单。

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吉林人参一直在行动。我省著名的人参专家和教授、学者,如郑毅男教授、张连学教授、金英花教授、张辉教授等,他们一直在积极探索和研究人参在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方面的作用。专家指出,由于目前尚未有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特效药物,自身免疫力的强大是战胜病毒的关键。吉林大学生命学院金英花教授表示,在调控免疫力方面,人参发挥了许多积极作用。吉林中药材学院张辉教授,春节期间一直没有休息,针对如何应用人参抗击新冠病毒肺炎反复试验,开展研究工作。

吉林省参业企业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号召下,为抗疫做着各种贡献,多家企业捐赠人参制品发往疫区,驰援武汉,帮助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和一线工作者提高免疫力。

“世界人参看中国,中国人参看吉林”。吉林长白山人参产自地处北纬40度全球药用植物生长黄金带的长白山脉,独特的冷湿自然生态环境,造就出最优质的人参。数据显示,吉林省人参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一度占全国和世界人参总产量的85%和70%以上。

近年来,吉林省全面启动实施人参产业振兴工程,省委、省政府对人参产业高度重视,将人参产业上升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高度,颁布实施了《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振兴人参产业的意见》吉政发19号文件,明确了人参产业振兴发展的战略重点,促进了人参产业地位的高度提升。

年,2月,人工种植人参进入食品试点工作启动;年,省政府出台了《吉林省人参管理办法》,省人大正式颁布实施了《吉林省人参产业条例》,同年9月,卫生部批准人参(人工种植)为新资源食品。

年,省政府研究制定了《吉林省人参产业“十三五”规划》,为“十三五”期间我省人参产业振兴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思路。

年1月9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吉政办发〔〕5号),成为指导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明确指出要加强人参产业宣传,尽快形成全社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guoxiaofua.com/szxfgm/3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