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行ldquo当代中国文化国际
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 年度“走出去”活动之 “当代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 系列论坛顺利落幕 年9月25日至10月1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资深教授一行来到美国夏威夷,开启了本年度的“走出去”学术交流活动之美国行。 ▽ 夏威夷大学(UniversityofHawaiisystem)建于年,是美国夏威夷州的一个公立男女大学,现有3个大学校园、7个社区大学校园和就业培训中心。在校学生总人数超过5万人,中国学生占5%。Manoa校区是夏威夷大学各校区中最大,也是设施最为完全的一个,拥有最大规模和最先进的教学设施,是一所具备国际水平的研究性大学,拥有很高的学术声誉。 年9月27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AICCC)、夏威夷大学中国研究中心(CenterforChineseStudies,UniversityofHawaiiManoa)、夏威夷大学孔子学院(ConfuciusInstitute,UniversityofHawaiiManoa)、美国东西方中心(EastWestCenter)联合主办的当代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TheContemporaryReachandInfluenceofChineseCulture)国际论坛在美国夏威夷大学举办,在两天时间内,先后完成了主论坛与两个圆桌论坛的研讨活动。 中方参会专家学者及会务人员在夏威夷校园内合影 9月28日上午,“当代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主论坛在夏威夷大学科技楼举行。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我院院长黄会林先生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博古睿讲席教授安乐哲先生共同主持了本次论坛;来自夏威夷大学马诺阿校区、亚洲研究发展计划中心、美国东西方中心、夏威夷大学孔子学院等多个单位的数十位中美嘉宾参加了会议。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先生首先发言。在题目为《实力与耐心:关于当代中国文化影响力生成的思考?》的演讲中,黄会林先生分析了当代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亟需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对于提高当代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预期和展望。 夏威夷大学马诺阿校区亚洲研究项目主任雷凱思副教授在演讲《论文化及其影响?》中提出了文化与权力之间的几种关系,并结合自己在泉州的见闻进行了举例。 中国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中国传媒大学王甫教授进行了题为《传统文化与媒介亲和力研究?》的演讲、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中国中央电视台中有关传统文化的栏目与公益广告。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夏威夷大学马诺阿校区的人种音乐学研究主席,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刘长江教授在演讲《乘着歌声的翅膀:世界的茉莉花?》中从微观角度入手,分析传统音乐《茉莉花》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历史与原因。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教授在演讲《传播力:影视文化影响力生成的关键要素?》中提出了“传播力”的概念,并逐一分析传播力的定义、影视传播力建设发展历程、影响中国影视传播力的因素以及提升传播力的理念和路径。 亚洲研究发展计划中心(ASDP)主任,夏威夷火鲁奴奴东西方中心教育专家彼得·赫肖克先生就跨文化交流的困难之处和后现代结构语境下高等教育的危机进行了《跨文化思考:21世纪高等教育的挑战与希望?》的演讲。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理事,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向云驹先生在演讲《民间文化:中国文化影响力的基石?》中细致分析了中国民间文化的特性和意义,提出了民间文化是中国文化影响力基石的核心观点。 夏威夷大学历史系学者,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者宗小娜副教授将夏威夷大学汉学和中国文化的研究历史汇总成《今日之中国历史文化教学?》的演讲。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主任俞虹教授在演讲《纪录片传播与文化影响分析:以你所不知道的中国为例?》中深度探讨了纪录片这种独特的影像表达方式在跨文化国际传播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并对中英合拍纪录片《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第三季)进行案例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博古睿讲席教授安乐哲进行了题为《论美国的中国:一项半成品?》的演讲,强调亚洲文化对于自己的传统实行“理论化”其实贯穿西方概念结构,是一种“自我殖民”;对于当前的现代化,安乐哲先生认为,当前的现代化应该以一种“东西方化”来代替单纯的“西方化”。 主论坛由黄会林资深教授、安乐哲教授共同主持。 黄会林资深教授、安乐哲教授共同担任主论坛主持 主论坛研讨现场 ▽ 9月27日下午,中美专家举行了第一次圆桌论坛,就“当代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在多个领域中的个例进行了探讨。本次圆桌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理事,中美电影电视节主席苏彦韬主持。夏威夷大学亚太研究中心主任安德森·萨顿教授致欢迎辞。 夏威夷大学亚太研究中心主任安德森·萨顿致欢迎辞 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理事苏彦韬担任圆桌论坛一主持 在长达三小时的演讲环节中,多位专家学者进行了精彩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王宜文教授在演讲《影片长城的文化元素及传播效果分析?》中解读了在影片《长城》中导演张艺谋的艺术风格和好莱坞制片体制之间的关联与悖论。 夏威夷大学马诺阿校区创意媒体中心副教授王君瀚通过《胡金铨与功夫类别的全球崛起》为大家介绍了胡金铨导演和他的功夫电影?。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数字创意媒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艺术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系主任周雯教授通过主题为《泛娱乐背景下中国文化影响力生成可能性探讨?》的演讲分析了泛娱乐背景下中国网络文学和移动游戏的崛起。 夏威夷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孔子学院主任任友梅女士通过丰富的示例探讨了《主流中的汉语:适用于西方学生的语言教学法?》。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副院长罗军在名为《中华文化的世界分享?》的演讲中解读并探讨了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亚洲研究发展计划中心(ASDP)主任,东西方中心教育专家彼得·赫肖克深入新哲学体系内部,在演讲《由内到达:中国对新哲学生态系统融合的贡献?》中积极肯定了中国哲学对内滋养人心的作用和对于哲学系统的积极影响。 北京大学博古睿讲习教授安乐哲先生在论坛讨论环节 夏威夷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刘长江教授在论坛讨论环节 圆桌论坛一现场 ▽ 9月28日下午,中美专家们举行圆桌论坛二。夏威夷大学马诺阿校区的人种音乐学研究主席,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刘长江教授担任主持。 夏威夷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刘长江教授担任圆桌论坛主持 夏威夷大学马诺阿校区哲学系研究所主席和中国研究中心成员蔡璨宇副教授在发言《经典中国哲学与当代道德哲学》中解读了中国传统哲学在美国哲学学术语境中的存在和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创作委员会委员,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影视传媒系系主任田卉群的发言《离散·传承·奇观想象——结合个人创作案例唐卡战神纪谈当下少数民族电影文化呈现的困境与突破》在梳理了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发展历程后结合个人经历探讨了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现阶段特性。 夏威夷大学马诺阿校区亚洲研究项目主任雷凯思副教授从亲子交流中获得灵感,在发言《超越东方主义与软实力:美国儿童娱乐中中国文化的扩散》中尝试解释中国电影对美国儿童的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洪忠教授的发言《跨文化传播中的信念沟问题?》通过具体调查数据解读跨文化传播中的多个层次与各自的特征。 夏威夷大学历史系学者,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者宗小娜通过大量图例展示了《中国的革命摄影?》的丰厚成果以及“红色摄影”的现状。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副教授刘江凯的发言《文化自觉与世界认同:例析当代中国文学国际影响力?》具体分析了当代中国文学作品和作家在海外的影响力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圆桌论坛二研讨现场 主论坛、圆桌论坛的演讲部分结束后,还分别设有问答及对话环节,十余位中美专家学者就前述演讲中提到的问题和概念进行了批评讨论,深入探究了中国文化影响力方面的前沿理论和热点现象。夏威夷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吴青等众多学者参与了研讨。 此外,黄会林先生还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向夏威夷大学亚太研究中心主任安德森·萨顿教授,夏威夷大学人种音乐学研究主席、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刘长江教授等与会嘉宾赠送了具有中国代表性的礼品。 至此,为期两天的“当代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国际论坛圆满结束。请继续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guoxiaofua.com/szxfgm/4004.html
- 上一篇文章: 年中国大学文化影响力排行榜,我校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