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大牌不行,潮牌行
本文来自周刊君大家族有意思报告 (ID:youyisi_cn) 有人说国潮是“yo”起来的。 自年《中国有嘻哈》(后《中国新说唱》)播出以来,潮牌市场增速就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 今年是国潮元年。 这一年,从流量明星到热门综艺再到国际时装周,中国本土潮流品牌总能从一众品牌中脱颖而出,以一种炸裂的方式出现。 年上半年,淘宝新增余家“国潮”店铺;刚刚过去的双11,安踏、李宁等新晋国潮品牌超越PUMA等国际大牌,销售额破十亿。 “可以没钱,但不能不潮”已经成为这届年轻人的硬核需求,就连一向高冷的香奈儿都开始到潮流展上“摆摊”。 90后为“潮”而生 今年刚上大一的陈孝斌是个球鞋控。从中学到大学,他已经囤了双鞋,最猛的一次一个月入手30双(有钱)…在他看来,牌子不重要,有设计感就是好鞋。 AJ1斯派克李 从AF到AJ再到NMD、椰子,陈孝斌在鞋上花的钱已经没(不)法(想)算(提)了,“这么说吧,最贵一双42码的斯派克李,4万5,不穿,供着。”对于孝斌来说,鞋是人的第二张脸,是精神内核。 “球鞋是我们这代人的时尚启蒙。学生时代大家都穿着同样的校服,同样的发型,球鞋是唯一体现个性的东西。”陈孝斌向我们透露了大多数男生成为鞋控的终极原因。 对球鞋的信仰,也成为男人们青春岁月的共同回忆。 “高二那年,有一天我同桌不小心踩了我的纯白AF1,当时我没吭声,第二天放在他桌面上一张翰皇的发票。踩我脸可以,踩鞋,不行”,陈孝斌说。 图片来源:小红书 小红薯_对于“时髦”的定义,80、90后有很大不同。 80后,生在改革开放浪尖的年代。在信息开放且中西差距巨大的历史阶段里,对“外国的月亮”有着莫名的喜爱。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90后VS80后时尚品牌偏好研究报告》 《90后VS80后时尚品牌偏好研究报告》数据显示,33.1%的80后认为越大牌越“潮”,口碑最重要。 以精美手工风格定位的爱马仕、以娇贵著称的香奈儿、以“壕”闻名的路易威登,是80后最钟爱的三大奢侈品牌。 90后生在改革成果丰收的年代。 叼着手机和六个钱包出生的90和95后,接受了大量前卫文化艺术教育,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生成了更加成熟、自信的消费观——别说大牌不大牌,跟我的范儿搭才重要(老子天下第一)。 图片来源:小红书 郑鑫Echo安踏NASA联名系列中国“潮男”横空出世 过去,“潮”是女生的事。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丰富的物质生活使得男性对非必需物质的需求增强,从而催生了——潮男经济。 调查显示,男性潮牌消费者对比非潮牌消费者的占比逐年增加。 年~年这三年间,男性在潮牌上的消费比例从29%增至36%。过去一年,淘宝男性国潮服饰增长%,高品质(高于均价)男装增长%。 今年刚毕业的时尚博主吉水清自认“潮男”一枚,最大的愿望是成为网红。由于资金有限,在穿搭上吉水清可谓花尽心思。 “潮,是一种气质,它和有钱没钱无关。一个人,可以假装有钱,但不可能假装潮人。” 图片来源:小红书 胖爷爷嘚啵鳗°老爹鞋今年年初,吉水清以元的价格入了一双°的奶油色老爹鞋,引发微博、小红书粉丝强势围观。 “这是什么神仙颜值,也太帅了吧,完全不输大牌啊!”粉丝们纷纷留言。 如今这双鞋已经成为某宝爆款,至今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guoxiaofua.com/szxfgm/7481.html
- 上一篇文章: 果然,张桂梅还是出事了
- 下一篇文章: 豆瓣61分,昨日青空青春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