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41698.html

旃檀在我国的发展历史

檀香作为商品输入我国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传入我国与印度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檀香古时候又名“旃檀”,是从梵文音译而来的。“旃檀”一名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东晋(公元-年)时期。据史料记载,豫章人俞益(今江西南昌人)曾到过交州(今越南),他将在当地的见闻写信给时任豫章太守的韩康伯,其中提到了“外国老胡说:众香共是一木,木华为鸡舌香也,木胶为熏陆,木节是青木,木根为旃檀,木叶为藿香,木心为沉香。”“众香共一木”虽属缪谈,但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当时这些外国产出的名贵香料开始输入我国,只是人们对这些香料还不够了解,任其外国人故弄玄虚而已,这也是关于“旃檀”在我国的最早记载。

白檀作为药用的最早记载

到了南北朝梁代(公元-年),檀香作为名贵中药材,已载入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一书中,说明檀香在我国已经应用于医药。根据《证类草本》中记载:“白檀,消热肿”。书中对檀香的消炎去热药用作用,记录的已经非常清楚了。这也是檀香作为药用最早的记载。

印度和泰国是檀香原产地

到了唐代,随着檀香贸易的不断发展,在我国檀香的应用已相当普遍,唐盛时期随着国力的强盛,人们对檀香及檀香制品的应用步入了早期的繁荣时期。在苏敬等编著的《唐·新修草本》(公元年)中记载:“此物出昆仑盘盘国,惟不生中华,人间便有之。”古代的昆仑国指的是印度尼西亚的马鲁古群岛,盘盘国指的是泰国的佛丕、华欣一带。从中可以看出,檀香的产地在印度尼西亚和泰国一带。

我国野生檀香在宋代灭绝

到了南宋末年(公元-年),竺法真《登罗浮山疏》载“广旃檀,出国外。”宋代苏颂在《本草图经》(公元年)中肯定了《唐·新修草本》关于檀香“惟不生中华”的观点。苏颂在《本草图经》中记载:“檀木生江淮及河塑山中,其木可作斧柯者,亦檀香类,但不香耳。”明确的把我国产的檀香木与产于昆仑盘盘国的檀香区别开来,这是很有见地的观点。根据史料及古代诗词中的记载,我国先古也植有檀香树,只是在人们的砍伐中日渐消失,终致灭绝。所以,从《唐·新修草本》的中记载看,到了宋代末期,我国仅有的野生檀香树已经被砍伐殆尽了,所剩无几了。

我国广东及岭南仅有的野生檀香也被砍光

当历史发展到明代,随着航海事业以及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檀香木输入我国的来源地和品种也更为复杂多样。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公元)中,引用了《大明统一志》云:“檀香出广东、云南、及占城、真腊、爪哇、渤泥、暹罗、三佛齐、回回等国,今岭南诸地亦有之。”从现在的观点分析,其中爪哇、三佛齐即今印度尼西亚一带,暹罗即今泰国一带是檀香的原产地,提到的其他地点可能是檀香的集散地或者转销地。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当时,我国的广东及岭南地区仍有少量檀香树,只是后来在人们的利益驱使下,在人们的疯狂砍伐中,我国的檀香资源遭到了灭绝性的破坏。

长按动态图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guoxiaofua.com/szxfgmd/3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