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一小学生因忘戴口罩被赶下车,司机坚持
又到一年的寒冬腊月,每年到这个时候,家长都为孩子的“两难”而头痛,一是“起床难”,二是“上学难”,夫妇俩都是双职工的家庭对此体会尤深,就拿喊孩子起床来说,有用美食诱惑的,有放音乐的,有简单粗暴直接掀被子的,方式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反正我以前是不挨到最后一秒是绝不起床的。 其实相对“起床难”,更让家长揪心的是孩子的“上学难”和“放学难”,这就不是一个难不难受的问题了,更关乎生命安全,除了一些有车有闲的家庭可以接送,一般普通家庭的孩子都选择自己坐公交,我们那时候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孩子就自己坐公交上学了,公交就是一个小社会,孩子从小人间冷暖自知。 自从去年疫情爆发以来,我国整体上控制得很好,但某些地区也时不时出现反弹,这让大家防疫这根弦不敢放松,健康码,戴口罩都是出行标配,我爸爸上个月去扬州玩,他70多岁了没搞不来防疫码,没带核酸报告就直接去外地了,结果所有景区都不让他进,甚至上了公交车司机也不载他,只能一路打车走,最后带了一大堆当地特产回来,也算是到此一游了,哈哈哈。 老人家一次旅游磕磕绊绊不算什么,但孩子如果上学回家坐不上公交车,那父母就焦心了,而且从风险系数来说,放学的风险比上学大多了,上学路上除了交通安全其他都还好,万一孩子没到学校老师也会通知家长,放学的时候则不然,冬天天黑得早,孩子一个人回去除了交通安全,还要防备各种闲杂人等,一旦有意外,找起来都困难,比如今年12月8日15:00,沈阳9岁男孩小金从家中出走,都没给家里说一声,家人以为他只是下楼去玩。 但随后小金再没回来,父母找了好久也找不到孩子的身影,担心孩子会遭遇不测报警求助, 经过了警方以及相关部门的搜寻查找,在两天之后终于在米浑河中间浮冰下发现了小金,孩子没了,家长失声痛哭,难以接受这样的现实,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9岁。 这个结局让人悲伤的是非常悲伤的,瓜娃娃,来人间一趟不容易,人间的酸甜苦辣都没体验过就这样走了,剩下的每一个日日夜夜,对你的父母都是煎熬。 10岁以下的孩子如果独自在外,父母都是揪心牵挂的。但是12月22日,一段公交车司机因为一名小学生未戴口罩就把他赶下车,让他自己走回家的视频,还是让人看了挺难受。 完整视频: 00:24湖北黄石,一辆满载乘客的33路公交车在学校门口停靠进站,车门打开,乘客们依次上车,一个身穿校服、背着一个大书包的10岁的小男孩也上了车,他刷了交通卡后快步往里走,却被司机一把叫住,原来司机下意识地一抬头发现这个孩子没有戴口罩。 司机要求这个男孩先佩戴好口罩后落座,但小男孩在众人的注视下却有一丝慌乱,好像对这个要求很害怕,只见他摸摸口袋,翻翻书包,漫无目的地翻找着,显得很局促,一看就是忘带了。 小男孩抬起头,眼神中有求情之意,但司机语气很严厉,没有口罩就必须下车,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小男孩向四周望了望,周边乘客也都默然,最终小男孩刷了卡,却转身下了车。 车门关闭,车辆启动,看着车窗外孤身一人背着大大的书包走在萧瑟街道上的小男孩,小小的身体在寒风中显得十分突兀,他竖起衣领目送着公交车的远去,低头前行,身影在夜色中显得愈发弱小,让人心酸……小男孩不说话或许是觉得委屈,或许是众目睽睽之下感觉受到了伤害,总之,这一天的经历肯定让他印象深刻。 视频拍摄者王女士表示,当时她在公交车上,想找一个口罩给男孩,但是找不到,只能够心疼地看着孩子下车走回家,她用手机抢着记录下了一部分的经过,也是想引起社会注意。 这段视频被放到网上后,大家的反响强烈,比较主流的观点是司机执行规定没错,但也应该有些人情味,公交车作为服务单位,有义务配备一些口罩,可以有偿给一些有需要的乘客,这样既解决了乘客的燃眉之急,公交公司也有收入,即使乘客没带钱,周围的乘客也容易帮啊,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你看这小男孩的背影,哪个当妈的看到不心疼? 小编觉得,坚守疫情防控工作人人有责,这个无可厚非,不过,面对一些特殊情况也希望可以提供一些人性化的应急措施,而不是简单粗暴地一口拒绝。毕竟是孩子不是成年人,小孩一个人走回家风险系数比成年人大很多,现在商场里都有为顾客准备的口罩,同样是服务机构,公交公司的管理者为什么就想不到呢? 另外公交车司机的态度也有待改善,你可以拒绝,但别那么生硬,因为你此时的身份是一名服务人员,而不是一个陌生路人。司机即使没有多余的口罩,开口为孩子问别的乘客借一下也好,哪怕最后没借到,也算是尽了一份心意,这样为孩子着想,孩子即使最后还是走回去,心里也会暖暖的,公交公司本来就是服务单位,服务人员就应该多考虑乘客的感受,文明社会就应当从服务人员做起,不是吗? 年开年大吉,希望温暖的片段多一些,这些悲伤的场景少一些,我们共同文明进步,谢谢大家。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guoxiaofua.com/tyxf/10425.html
- 上一篇文章: 单依纯新歌即将发布,让人期待,热汤能
- 下一篇文章: 鸿星尔克掌握流量密码,坚持中国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