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红花,又名西红花、番红花,为鸢尾科植物,以其干燥柱头入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的功效;常用于经闭症瘕、产后瘀阻、温毒发斑、抑郁痞闷、惊悸发狂等。十多年前,中国药科大学还利用藏红花提取物-西红花皂苷开发成功了中药一类新药-西红花总皂苷片。

在我国,藏红花栽培发源地不是西藏,而是杭州。因土壤气候环境等原因,西藏不产藏红花,产于中东伊朗(波斯)的藏红花是在汉晋之际从印度、尼泊尔随着佛教的东进传入西藏,由西藏再传入我国内地,并由此得名。同时藏红花出名是因为西藏地处高原,缺氧状态下心血管病多,而藏红花是治疗高原病的特效藏药,是西藏人的必备常用药;同时,藏红花是美国、德国、英国等欧美国家药典收载的天然药物,也是国际上历史悠久的天然色素、香料、食品添加剂(色素)和化妆品原料,还是名贵的观赏花卉。

藏红花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希腊、西班牙,小亚细亚、波斯等国家,伊朗是全球西红花最大产地。20世纪初全世界西红花年产量约吨,伊朗产吨,约占全世界的80%左右。我国并不产藏红花,长期依赖进口。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古印度文化中都有藏红花作为药材、染料和香料应用的记录,如古埃及将藏红花作为保存木乃尹的防腐药物,印度将藏红花色素用于美女额头点红记。

藏红花商品最早可能于东汉时通过张骞出使西域从丝绸之路带来我国,传说唐朝唐太宗授予唐僧的袈裟就是用藏红花染色。明代《本草纲目》将其列入药物。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的年,我国才将藏红花种球茎首次引进中国。而我国栽培藏红花离不开原杭州药物试验场药用植物专家庞阿土老师、鲍迪富薛小红老师夫妇这三位植物学家的努力。

据鲍迪富老师回忆,长期开展西红花引种栽培工作的主要是他和夫人薛小红,同事庞阿土,还有老药工陈善镐等人。

刚大学毕业的鲍迪富、薛小红夫妻

正在开展田间调查的鲍迪富

开展藏红花产量考察的薛小红(左1)、庞阿土(右1)

鲍迪富老师于年从原浙江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毕业,庞阿土老师于年从同校园艺系毕业。他们毕业后先后被分配到浙江省卫生厅下属单位——地处杭州龙驹坞的原杭州药物试验场。他夫人薛小红老师于年从原浙江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毕业,先在余杭县农业局工作,于年调入原杭州药物试验场专门从事藏红花研究推广工作。

20世纪50年代,为保护利用中药材资源,并引种国外药用植物,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我国政府分别在华南地区南宁、华东地区杭州、西南地区南川、华北地区北京建立了四家药物试验场,承担药用植物引种驯化栽培和推广研究。为了减少国家的外汇支出,保障人民健康,增加农民收入,年我国商业部药材公司通过驻西德大使馆引进了个藏红花球茎,分成4份分别安排给北京西北旺药物试验场(现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植物研究所)、杭州药物试验场、上海市药材公司、四川南川药物试验场(现属重庆市)等四家单位试种,其中40个球茎通过当时的浙江省药材公司安排给杭州药物试验场试种。庞阿土、鲍迪富和陈善镐三位承担了这珍贵的40个球茎试种工作,薛小红老师调入后专门从事藏红花栽培推广。

在他们的艰苦努力下,由于鲍迪富老师发挥植物保护专业特长,进行了关键的种球防病处理,结果40个球茎有39个顺利存活了下来(1个腐烂),并成功得到下一代。而其他3家引种藏红花均没有取得成功。随后,商业部根据杭州药物试验场的成功经验,决定批量引进藏红花球茎,在杭州开展大规模引种繁育。经2年的试验繁育,到年藏红花球茎发展到10万个。

藏红花在杭州引种成功后,他们根据在建德市三都镇一带多年栽培元胡的经验,并根据当地的小气候好土壤环境,在建德药材公司的配合下,于年将藏红花推广基地定位于当时的梓里乡和村、黄泥山村(现属三都镇)一带。当年从杭州到梓里乡,交通很不方便。坐汽车到梅城以后,要挑着种球和生活用品,坐渡船过新安江,再步行20多里山路,才能到达目的地。开展试验要常年住在农户家,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因此,他们与当年最早种藏红花农户方志南、姜全富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终于,经过他们的试验和指导下,在当时的主管部门-各级药材公司和当地政府的扶植下,在农民的长期勤劳努力下,将建德市三都镇打造成为我国知名的藏红花之乡。

藏红花在三都镇大面积推广成功以后,国家药材公司以杭州药物试验场和三都为基地,不断向上海、江苏和山东等地调种,推广发展到各地,达到了国产藏红花替代进口品的目标。因西德品种球茎偏小,产量偏低,国家药材公司于~年又数次从日本购买种球大、柱头长而宽、花朵数多、产量高的品种进行栽培,西德种藏红花逐渐退出历史。目前三都镇一带种植的藏红花基本是日本引进品种的后代。

在栽培推广实践中,他们还因地制宜地开展科学研究。如根据日本的先进经验和浙江气候特点,首创了“露地育球室内开花”的两段栽培模式,在全国各地推广,并发表了大量论文

“露地育球室内开花”的两段栽培模式

1

室内开花与露地开花试验效果比较

2

经国家进出口部门检测,杭州产室内采收的花丝质量优于国外进口的露地开花产品。现今,我国藏红花人工栽培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上海、河南、新疆等地,浙江省是我国西红花的主产区。华宇药业有限公司在上海崇明岛建立了上千亩藏红花基地。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5年发布了西红花浙江省地方标准,标准由产地环境、种球茎、生产加工技术规程、质量安全要求四个部分组成,年对该标准进行了修订,这也是我国目前唯一的西红花生产的质量地方标准,对规范西红花生产,确保产品质量有重要作用。

目前,杭州市建德三都乡因气候比较适合藏红花栽培,经济效益好,农民积极性高,成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集中产地。目前,建德已经成为我国著名的藏红花之乡,年建德市荣获“中国西红花之乡”称号,年建德藏红花被农业部批准为藏红花“地理标志农产品”。建德市作为我国藏红花的最大产地,种植面积持续稳定在亩以上,占全省种植面积一半以上,产业年产值超过1亿元。8年,藏红花被浙江省中药材产业协会选为新“浙八味”药材。目前浙江藏红花产业和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藏红花之乡三都镇藏红花栽培基地

近年来大批工商资本介入西红花规模种植和产品开发,如金华的寿仙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建设了规模化种植基地,加工成添加藏红花的西红花铁皮枫斗膏等产品,并通过连锁门店销售。杭嘉湖传统蚕桑区,藏红花成为东桑西移大趋势下桑树的替代经济作物。

近期,浙江阳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杭州求是西红花研究院”,由跟随庞阿土、鲍迪富、薛小红老师从事藏红花研究推广10多年,现在浙江大学工作的沈立荣教授的指导下开展引种试验,他们经过对杭州市对口支援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自治州利川市的考察调研,正计划将藏红花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经济作物在当地试验推广。因此,藏红花有望通过精准扶贫途径造福当地人民。

沈立荣教授年轻时跟随庞阿土、薛小红老师赴江苏海门考察藏红花基地

年12月初,在杭州求是西红花研究院的组织下,鲍迪富、薛小红老师和沈立荣教授建德市农办和三都镇领导的陪同下,与浙江阳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朱汉良董事长、洪利春总经理一起专程考察了建德三都镇。在三都镇和村,他们与农户进行了座谈,并高兴地见到了当年最早种藏红花的姜全富。座谈中,鲍迪富、薛小红老师向大家展示了他们年轻时开展藏红花试验的老照片。姜全富老人说,非常感谢当年杭州药物试验场的无私帮助,正是因为庞阿土、鲍迪富、薛小红老师等教会了当地农民种藏红花,让他们走上了致富之路。现在这里形成了水稻与藏红花连栽的“吨粮田、万元钱”发展模式。但现在当地干部和年轻人大都不了解当年藏红花来源于杭州药物试验场的历史,大家以为藏红花是当地农民自发引种推广的,这次三都之行,无疑为建德市提供了真实的藏红花历史证据。

近期考察建德三都镇时与当地干部和农民合影

沈立荣教授和朱汉良董事长与植藏红花的农民朋友合影

随后,在姜全富老人带领下,大家来到种藏红花的他堂弟姜更根的栽培基地。据姜更根介绍,目前他一年种藏红花20亩左右,年通过出售种球、花丝,年收入达到25万元,除去成本,纯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三都镇象他这样的农户非常普遍,每家每户都把藏红花看作重要的家产,连兄弟、父子分家都要作为财产来分。

沈立荣教授和朱汉良董事长与三都镇最早种植藏红花的农民朋友姜全富合影

随着我国健康产业的发展,市场目前对藏红花的需求不断增大。年,藏红花被我国国家卫生主管部门批准作为药食同用新食品原料,可用于普通食品生产,应用于健康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心脑血管病发病人数大幅度上升,充分发挥藏红花预防控制心血管病的功能,发展功能食品和保健食品,服务健康产业,健康中国,将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因此,发展藏红花市场前景远大。

但在基地考察中发现,目前栽培藏红花出现了种质退化,抗病力下降,因各地调种频繁带来了新病害、农民缺乏专家技术指导等新问题。因此,今后需要开展从国外原产地引种种质资源,开展种质复壮和选育,培养大球茎和提高花产量,标准化栽培管理,如何带动更多农民科学栽培等新课题研究。

饮水不忘掘井人,当年最早负责藏红花引种栽培的庞阿土老师已经过世,薛小红、鲍迪富老师也已年逾80,他们是中国藏红花产业的创始人和功臣,我们不能忘了他们的历史贡献。

杭州是我国第一个引种藏红花成功的地方,因历史变迁,当年的杭州药物试验场几经变动,已经退出历史。可惜的是,原来国家投入大量财力投资建设的,保存了多种药用植物的基地被毁灭。









































北京治疗白癜风疼不疼
中药清热解毒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guoxiaofua.com/tyxf/3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