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视频这帮中国教师差点被英国学生逼疯
5位中国中学教师到英国一所中学进行一个月的“中式教学”,据此BBC拍成纪录片。(1:59) 英国博航特中学“中国实验班”任教的5名中国教师。 澎湃新闻记者韩晓蓉 实习生吴子涵周致恒赵金昳 “我给他们布置课堂练习,希望他们专心完成,结果呢?我走进教室,发现一些学生在聊天,还有一些居然在化妆!” 李爱云(音)来自南京外国语学校,是到英国博航特中学“中国实验班”任教的5名中国教师之一,一个月的实验教学中,她发现“只有一半的学生努力地在跟着我们的方法学习,另外一半,谁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其他4位教师也有类似的困扰——这是今年BBC录制的一部纪录片,由BBC2在英国时间8月4日播放。纪录片中,5位中国中学教师到英国汉普郡的一所顶尖中学——博航特中学进行一个月的“中式教学”,并带去了升旗仪式、眼保健操、穿校服等“国内特色”,BBC希望据此研究中式教学的严厉制度在英国是否可行。 英国时间8月3日,BBC网站刊登名为《中国式教育会在英国孩子身上有效果吗》的文章,对此事进行采访。 据BBC报道,英国中学生与中国教师“排斥反应”严重,前者迟迟无法适应高强度学习,后者“差点被这群英国学生逼疯”。 BBC全程跟拍成纪录片 “中国化的英国学校”是由BBC发起的一项研究项目,他们在英国博航特中学开设“中国实验班”,邀请5名中国教师授课,课程、作息均遵循中国学校的习惯。 “中国实验班”有50名13至14岁的9年级学生,同年级的其它学生则由英国教师指导,最后两组学生接受测验——比较数学、科学和普通话能力,这些经历被全程跟拍,并制作成纪录片。 据BBC报道,“中国实验班”的班主任由数学教师邹海连(音)担任,来自杭州外国语学校的邹海连称,BBC选教师时相当严格,教师除了必须在中国基础教育体系内工作、从事英语语法、数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教学不少于5年,还要具备全英文授课的能力。 英国学生在中式体育课上哭了 年春天,“中国实验班”正式开班。 博航特学校校长尼尔(NeilStrowger)表示,在课程开始前,他与几位中国教师一起吃了晚餐,惊讶于“他们能在我们课堂里上好课的决心”。但第二天,却发现学生们表现不尽人意:课堂参与度很低,相互聊天,不听教师讲课。 中式教育遇到了“水土不服”。 原本,邹海连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很有信心,在博航特他第一次教勾股定理时,决定让学生们先推论、证明再运用该定理。 “中国的数学教学非常注重这个过程,但不少英国学生认为没有证明勾股定理的必要,知道如何使用就够了。”邹海连告诉BBC,“我逐渐熟悉英国学生的学习习惯,但是我依旧坚持我自己的教学方法。” 邹海连从中国为学生们带去了70片套环。在课堂上,他指示学生练习解开套环,并作为小礼物保存好。可晚课后检查教室时,他发现了尴尬的一幕:有些学生将套环留在课桌上,更有甚者将其落在了地上,空盒子也满地都是。 邹海连回忆,BBC多次强调,希望他用中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授课。穿校服、每周举行一次五星红旗升旗仪式、课前做早操、课间做眼保健操、自己打扫教室,这些都被带入了英国学校,一个月来,师生积怨不少。来自西安的教师杨君(音)坦言:“在中国,我是不需要管课堂纪律的……而在这里?管纪律简直是课堂上最有挑战性的事情。”在BBC提供的纪录片截图中,授课的中国教师,与座位上欲扔纸飞机的学生形成强烈对比。 “有一天我在上课,突然有一个女生大哭着跑了出去,我还以为她发生了什么事情,”一名老师回忆,“结果原因竟然是这个女孩得知她的偶像泽恩·马利克宣布退出乐队。”这名老师难以理解,这样的原因竟能导致“如此情绪化的举动”。 体育课也出现问题。纪录片中,两名英国学生无法承受中国式体育课的“高强度竞争性”,哭了起来。 尼尔校长表示:“中国式教育和英国青少年的文化价值观有一定的冲突。我们的学生习惯在课上向教师提问,并希望自己的观点能够得到教师的尊重。且英国学生更喜欢多样的学习方式。他们不习惯和同一批学生,一起困在一个偌大的教室里学习有限的课程(注:英国课堂规模较小,并采取走班制)。” 英国学生:“像机器人一样学习” 罗西(RosieLunskey)是博航特学校中体验“中国式教育”的一名普通高中生,她告诉BBC她喜欢睡懒觉,喜欢自由。但在“中国式课堂”的四个星期里,她只能牺牲懒觉,每天和严厉的教师们相处,还要穿着呆板的校服将近12个小时。 罗西说:“中国式课堂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发现我对自己的学习没有发言权,一味地听从教师所说的。” 罗西描述中国式教育为“像机器人一样学习”。她说,她习惯于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参加小组讨论,但在“中国式课堂”上,她只能快速地记笔记和听课。 在罗西看来,中国的教师认为学生都是防弹海绵,可以一刻不停地吸收知识,“他们并不管我们是不是听累了或者觉得无聊”。 “考试分数似乎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罗西说,“我感觉中国的教师对学生期望都很高,要求我们一定要成为班级里最好的学生。”在被教师不停地灌输“要和同班同学竞争”这样的想法后,罗西觉得课堂氛围封闭又压抑,“我会觉得紧张,时刻感觉同学都好像在看着我。” “福利国家”惹的祸? “这群学生长大之后不用努力工作就能有福利可以拿,”“中国实验班”的一位教师魏照(音)认为,这可能是英国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低的原因,“如果英国政府削减福利的话,这些学生说不定就不这样了。” 不少英国网友赞同中国教师的看法。“nyoka”留言表示:“他们是对的!英国教育太软了,教师们被学生欺负,学生也没什么纪律,政府应该为之负责。” “SonofBoudicca”也认为,这种现象与英国的“福利”有关:“这些英国孩子已经是我们这种福利国家的第三代或者第四代了。” “TL”也声讨了英国学生:“学生们应该在有客人来的时候表现好一点。不要再为学生找借口啦,我也是个教师!” 以上评论的点赞数均超过个。 中国网友“子欲不言”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guoxiaofua.com/tyxf/6125.html
- 上一篇文章: 阔腿裤运动鞋早春ldquo王炸组
- 下一篇文章: 重要快讯日媒正式确认,特朗普让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