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视觉障碍脑性瘫痪常见共患病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脑性瘫痪,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多种功能障碍和共患病,从今天开始和大家一起分享和学习。视觉障碍部分脑性瘫痰儿童存在视觉中枢或传导通路损伤导致控制运动功能的眼部肌肉受累发生(内斜视、外斜视、单眼斜视等),几乎占痉挛型脑性瘫痪的半数。部分脑性瘫痪儿童存在弱视,需要佩戴矫正弱视的眼镜。1)视觉中枢 视觉中枢是大脑皮质中与形成视觉有关的神经细胞群。它位于距状裂两侧的枕叶皮质,即上方的楔回和下方的舌回上。该部皮质由于结构特殊,在断面上有白色细纹,故又称纹状区。每半球的视中枢都与两眼视野的一半有关,因而在两半球视中枢全部损伤时才会出现全盲。 2)视觉传导通路3)眼部肌运动学 4)斜视的分类 与正常相比 内斜视又称斗鸡眼、对眼,是指双眼看向正前方时,当一只眼睛注视目标,另一只眼睛则目光向内偏斜,或两只眼睛均向内偏斜。 外斜视,是斜视角变化大。当劳累后、走神时、特别是看远时出现外斜视。 5)脑瘫患儿斜视的分析 脑瘫患儿斜视是由于脑损伤后出现支配眼球的肌肉张力的异常改变而导致眼球的运动功能障碍和视力障碍。中枢神经损伤后,失去对低级中枢的抑制,使低级中枢的控制作用释放出来,以致肌张力异常。所以脑瘫患儿容易并发斜视,与其肌张力过强及痉挛状态可能都有关系注意:脑瘫患儿斜视不同于先天性斜视,应尽可能推迟手术,手术治疗时间至少推迟到5岁、6岁或更晚从出生至3岁是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期,立体视觉的建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斜视对儿童立体视觉的建立影响最大眼位偏斜是影响视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发病越早影响越大6)脑瘫斜视的中国传统康复治疗中医辩证斜视属于祖国医学“目偏视”范畴。多为肝肾亏损、眼部经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于濡养所致。治疗宜滋补肝肾、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故治疗取眼部周围穴位为主,针刺刺激直达病所,疏通眼部经脉气血,使筋脉得以濡养,气血运行通畅。风池是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之交会穴,乃搜风要穴,胆寄附于肝,“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穴,是治疗头、面、眼、口疾患要穴,《四总穴歌》说“面口合谷收”,《玉龙歌》说“头面纵有诸般证,一针合谷效通神”;太冲穴为足厥阴肝经的原穴,肝开窍于目,“目者肝之官也”;四白、太阳、睛明、鱼腰均为局部取穴,疏通局部气血,协调阴阳平衡。以上诸穴合用,共奏疏散风邪、宣畅经气、调和气血之功。???1.推拿疗法患儿平卧于治疗床上,双目紧闭,治疗师用拇指、示指、中指指腹轻轻按揉患儿的攒竹、鱼腰、光明、晴明、太阳、四白、瞳子髎、承泣、风池、球后等穴。在按揉晴明穴时推移眼球,用指尖向下点压。按摩同时推移眼球,内斜视自内向外、外斜视由外向内。30min/次,1次/d,并辅以按压眼区的印堂、攒竹、丝竹空等穴位约2min,1次/d,2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间休息10d。一般治疗5个疗程以上。?2.针灸疗法根据受累肌不同,采用不同穴位治疗,按传统证型配穴成方,以眶周围穴为主穴,远程穴为配穴。取穴:睛明、四白、太阳、鱼腰、合谷、太冲、风池。施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①外斜视:加取睛明、印堂透鱼腰、攒竹透丝竹空。②内斜视:加取太阳、丝竹空透攒竹文献参考:《儿童康复学》李晓捷唐久来杜青《穴位针灸配合按摩治疗脑瘫患儿斜视疗效观察》刘晟吕旭东《韩丽娟,于天源,闫丽丽,等.推拿养肝柔筋法对脑瘫患儿斜视的疗效观察[]1.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0(4):-》《甘晓玲斜视疗效评价标准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4(4):》《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J1.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9(5):》《胡莹媛,脑瘫儿合并眼功能障碍的临床分析[]1.实用儿科临床杂志,,8(5/6):》部分图片素材来源网络,我们重在分享 版权归原创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医院儿医院儿童康复科,以小儿脑瘫防治、康复和研究为主导,运用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综合康复方法开展儿童康复治疗,综合治疗理念与技术省内领先。科室开设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传统康复治疗(针灸、推拿、穴位注射)理疗、感觉统合治疗、水疗(药浴)、中药熏蒸、蜡疗、多感官治疗等。科室诊疗范围小儿脑瘫、脊髓炎后遗症、孤独症、智力障碍、多动症、抽动症、感觉统合失调、言语障碍、小儿反复感冒、厌食、便秘、遗尿等儿童疑难病及常见病的患儿。编者:医院儿童康复科运动治疗师河北省妇幼保健协会儿康专委会秘书长河北省中医康复学会理事年获得河北省康复治疗师技能大赛冠军联系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guoxiaofua.com/tyxf/9716.html
- 上一篇文章: 子宫肌瘤不治疗会有哪些危害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