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既是毕业季也是招生季,许多学校也陆陆续续地推出了招生宣传片,想着多招揽些优质生源。作为一家常年与学校合作的影视公司,德骏文传也很看重这个节点,五月我们与长汽达成了运营视频号的合作,先是拍了一条高考加油的片子,反响还不错,紧随其后的是中考,我们便策划着拍两条专业介绍的片子来帮助学校招生。

策划

最初,我们想从职业院校的宣传片中找灵感,无奈许多片子同质化严重,我们便把视线转向高校宣传片,写了几个方案,后面发现照现有条件,很难实现构想的画面。

我们聚在一块进行头脑风暴,各自提出关键词,发散思维进行扩充,后面不知是谁提出来说我们要紧扣长汽职业教育的性质,我们突然就有了灵感,纷纷去网上搜“职业教育”,了解大众的一些看法。不出所料,哪怕是到了年,大众对职业教育的印象还停留在从前,如职业教育不如普高教育、中考分数不够的孩子才会去读职校。看到这些,我们心里百感交集,在去长汽考察之前,我们对职业教育也有着一些刻板、片面的看法,直到我们去实地考察了解,才知道我们以前知道的职业教育不过是冰山一角,职校的孩子一边学习文化知识,一边学习专业技能,照样可以参加高考,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反差感,我们对职业教育的初印象和实际上职业教育展现给我们的,这两者有着天壤之别。转念一想,我们对职业教育抱有片面看法,其他人又何尝不是呢?我们要做的,就是要用这两条专业介绍视频来打破观众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展现给他们一个不一样的职业教育。紧接着这两条片子的主题也就呼之欲出了——“打破初印象”。

我们和学校负责人沟通这个想法,校方也欣然同意了。主题定好,就加紧把策划方案完善,但写着写着就发现了问题,“打破初印象”这个主题是可以的,但是要怎么把这种初印象展现给观众呢?后面就想到,干脆就以最直白的形式——采访,选几个学生,让他们自述对长汽某个专业的初印象,同我们预想中一样,学生在没学这个专业之前,听到专业名称,就以为这个专业是教人如何修车的、卖车的等等,这其实很符合“初印象”这个特征。最终敲定下来,初印象部分以采访形式进行,而到实际专业介绍部分就以画面配上字幕、根据情况辅以解说词,以这种前后对比、反差感来表现这两条专业介绍的视频。

整个过程其实出了一个小插曲,策划差不多在六月上旬就完成了,但是到月底才定下来,而留给我们拍摄和剪辑的时间只有一周左右,我们团队每个人绷着一根弦,哪怕是短时间内,也要拿出我们的专业素养来,尽全力把每一步做好。

拍摄

我们用一天时间把拍摄分镜写出来,和后期沟通,分析每个镜头的合理性与可执行性,两条片子里一共要介绍九个专业,预计用一天时间拍摄。我们争分夺秒的在分镜上下功夫,设想每个专业能拍哪些镜头,不遗漏每个专业具有特色的画面,对于那些操作起来较复杂的镜头,也准备了备选方案,以防后续补拍。

拍摄当天,一行人早上八点就带着设备到了学校,与负责的老师接应后,就按照分镜前往拍摄地点,在我们架设备、灯光的同时,老师也安排该专业的学生进行准备,我们的编导给同学们讲等下要拍的镜头,大家该怎么配合,三方同时进行。等摄像师架好设备,也就可以开拍了。简单的镜头争取一条过,相较复杂的,在第一遍的试拍后,大家也就找到了感觉,知道如何拍,这样一来,效率也就提高了。

我们把拍摄重点放在了片头和片尾部分,片子开头几秒能瞬间抓住观众胃口,结尾能让观众回味无穷,这就是整部片子最大的成功。开头是呼应主题“初印象”的采访部分,各专业各选一名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生不是专业演员,面对镜头会露怯,更何况还要说台词,眼神乱瞟、忘词是常有的事,拍了几遍下来,效果都不太理想,好在老师和我们团队人员都在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不给他们施加压力,学生也更能在镜头前收放自如,多试几遍后,终于拍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时间来到下午,我们要趁着天色尚早拍完片尾的镜头,片尾做了个创意分屏的设计,两个场景要完成换装,先是让学生穿着校服拍一条,接着换成专业服再拍一条,后期再将两个画面拼接完成分屏的设计,万幸的是,片尾部分的拍摄还是很顺利的,基本都是一条过。

我们只留出了一天的拍摄时间,紧赶慢赶,时间依旧很紧促,拍完接近晚上九十点,好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负责的老师、配合的同学们从始至终毫无怨言,这也是给了我们拍摄组莫大的信心。拍完后第一时间赶回公司,放好设备,这时差不多快凌晨,大家也便收拾下就散了,明天还有场硬仗要打,赶紧休息好才是最重要的。

剪辑

第二天一大早,大家照例来了公司,将素材拷贝出来,整理分类,我们的编导将拍摄分镜继续修改形成剪辑版本,这样方便后期剪辑。此时,从剪辑到成片,只剩三天时间,但同时要出两条片子,于是就安排两位后期组同事剪辑,一位同事进行文字、特效的包装,我们也丝毫不敢懈怠,此时最要紧的任务就是赶紧出样片,拿到客户的修改建议。

当晚,后期同事将两条样片发在长汽视频的沟通群里,询问负责人的建议,第一版不出意外地提了很多问题:前后对比、反差感不够明显,画面和音乐节奏太过平缓,让人没有看完的欲望,包括字体、字号的选择比较传统没有新意等等。最大的问题还是实际的样片跟策划方案上的预想有些许出入,最初是预计学生出镜充当主持人身份,读解说词,但到了拍摄当天,试着拍了一段学生说解说词的画面,还是与想象中的画面大相径庭,所以在拍摄时就果断舍弃了解说词这个想法。可样片一出来,校方还是觉得光有画面没有解说,会让人看得不知所云。

我们在综合思量下,决定开头部分继续强化偏见和误解,用字幕来表现,且不同学生对应的字幕动画形式不同,几个关键词要更加醒目;专业介绍部分则是用字幕代替解说词,将专业所学的课程名称以简约动感的字幕动画形式展现在画面上,既展示了学生要学的内容,又是一种画面点缀,表现现代感和科技感,符合学校自身特点;与校方沟通文案内容,用简短、精炼的文字介绍专业特色;结尾创意分屏拼接的部分加入一些小设计,让左右画面有出入。

等确定好修改方案后,大家就开始紧锣密鼓的行动起来,一个个卯足了劲,我们的策划出文案,剪辑继续调整一些细节部分。一整天,大家都在为这两条视频忙碌着,有什么想法第一时间沟通,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终于,在下班前,我们交出了第二稿。

第二稿虽不是十全十美,但校方还是赞扬我们视频的质量和效率始终在线,视频整体风格、框架是确定了,接下来就只有一些细节上的需要处理,稍作修改即可。

交片后我们按照惯例进行复盘,从专业角度来看,我们依然会觉得这两条片子美中不足:比如拍摄现场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情绪,导致某些镜头学生表情些许僵硬呆板;与专业相关的镜头还是要体现专业特色,而不是一些常见的上课镜头;在运镜、转场上也可以多加入一些设计等。

秉承着精益求精的态度,我们内部重新讨论片子的优化方案,进一步的精剪,细致调色;对特效、文字重新包装;运用一些小设计让片子中要表现的对比反差感更加突出。重新剪辑后,便也发了一版给校方,这既是对客户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作品负责。

关于视频号的运营我们也正在探索适用于所有学校的道路,每一所学校,其实能拍的素材大同小异,但如何让学校的视频出圈则是要靠制作方的创意。毕竟“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视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guoxiaofua.com/xfgm/10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