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校徽,红领巾,记录每个人青春路上的花样年华

校服产业是惠安的传统支柱产业。惠安校服产业始于年。经过30多年发展,形成集辅料配套、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市场销售等为一体的产业集群,成为全国校服的重要生产基地,年加工校服万套以上,年产值近10亿元。而在“中国校服之乡”的发展历程中,有这样一个村落,它和惠安的校服产业同频共振,见证了惠安校服产业发展的每一步,也在其波澜壮阔的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就是螺阳镇上坂村。

爱拼敢赢搏佳绩

上坂村地处低山丘陵区,土壤贫瘠、耕地有限,种植业较弱,“补鞋”、“补篮”等传统手工业在经济上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70年代,由于地少人多、生存环境狭窄,勇于开拓的上坂人主动外出寻找商机,发展以服装业为主的乡村工业。20世纪80年代,走南闯北的上坂人发现了新的商机——校服。

一把剪刀、几台缝纫机,没有工人,就拉着自家亲戚一起干;没有厂房,就把自家楼上房间开辟成厂房……就这样,以家庭作坊为经营模式的校服产业在上坂初步扎根。

整齐划一的校服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泉州润景服饰有限公司供图)

年,国家教委印发《关于加强城市中小学生穿学生装(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推动校服产业走向规范化,而上坂村的校服产业也借此东风,开始走向高速发展的道路。鼎盛时期,上坂村校服生产家庭作坊有多家,全村从事校服产业人员占劳动人口的80%,吸纳外来务工人口多人。20世纪90年代末,该村工农业总产值超1亿元。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随着上坂村校服产业的逐渐成熟,一些家庭小作坊也逐步蜕变为有一定规模的现代企业,泉州润景服饰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润景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庄美红是地地道道的上坂人,小时候,受该村服装产业兴盛的影响,上坂村的女性大多有一手做服装的好手艺,她也不例外。0年,庄美红刚刚结婚,便与丈夫合计办起了校服厂。

润景服饰有限公司工厂车间内,工人们正在赶制校服

“最开始是用缝纫机,需要用脚不停地踩踏;然后有了‘电平车’,踩一下可以保证一道工序持续进行,再踩一下结束;再后来,出现了具备感应功能的自动切线机、能自主吸收布尘垃圾的空压机、省时省力的锁边机……”20年的从业生涯,庄美红见证了校服生产设备的一次次更新换代,在此过程中,她的企业也一步步发展壮大,从名不见经传的家庭小作坊,变为年产值超万的全国校服知名品牌企业。

润景服饰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其对校服品质的执着追求。作为一家加工型校服企业,原料的采购是一大难题。在创业初期,庄美红就常常面临人手设备到位、却买不到原料的难题。即便如此,她也从不敷衍,而是一步步地摸索校服市场的规律,一遍遍地跑原料厂,坚持采购优质供应商的面料,确保自己做出的成品质量过硬,让每一位客户满意。

20年始终如一的优质服务,使润景先后获得“消费者信任单位”“中国知名品牌校服”“企业信用评价AAA级信用企业”等荣誉。而对于“信”字,庄美红是这样理解的:“品质过硬、货期准时、服务到位缺一不可。”校服产业季节性极强,尤其是每年9月1日前,各类校服订单纷至沓来。“有时候遇到突发情况,一个星期内就要把单子赶出来。”时间紧、任务重,但润景通过前期有计划地库存原料,加之高效的管理、先进的设备、技术精湛的工人,最终都能保质保量完成客户要求,也赢得了客户长久的信赖。

“客户们相信我,那我们就要把每一个环节做得妥妥当当。不管大单、小单,我们都要用一颗诚心给它做好。”正是秉着“对每一个顾客都要负责”的经营理念,一步步稳扎稳打,润景服饰才得以在强手如林的校服企业中突出重围,成功占据一席。

产业集聚谋提升

随着惠安校服产业的发展,与校服生产相关的面料、辅料、包装材料、物流等相关产业链也逐步形成。上坂村的企业家也不甘固步自封,而是紧跟产业发展趋势,从开始的依托周边省市的渠道配套到自行发展建设配套工厂,坚定向产业集聚化道路进发。

大嘉针织公司的工人正在挂纱,为下一步织造环节做准备

福建省大嘉针织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年,主要生产校服面料,是上坂村一家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企业。“校服产业在这里发展了很长时间,但一直以来大多数企业做的都是中游的生产(成品生产)环节,在原辅料方面,整个区域都比较缺失。”有感于此,从事多年服装箱包生意的大嘉针织经理庄志城觑准商机,另辟蹊径,决定从校服面料入手创办企业。

从业经验丰富的庄志城,深知品质才是产品的生命力。对此,他从3个方面入手,严格把控产品质量——从原材料的把控上,挑选市场上性价比最高、质量最稳定的原材料;每一种面料、每一批生产出来的配布都及时检验检测,避免出现瑕疵;后续染整方面,主动与对产品质量要求高的上市企业合作,强强联手,确保成品质量稳定。

校服产业是一种需要产业链各环节密切配合的产业,特别是中游的生产加工型企业,都希望与质量稳定的原料供应商进行合作。大嘉针织厂生产的面料质量高、稳定性好,很快便在客户中建立了口碑,成为ABC、°、菱达、百裕、运时通、润克、明盛等知名品牌的合作商。其生产的面辅料除供应本地校服企业外,还遍及山东、河北、上海、江西等省市,年产值可达万。

安全系数的高低,是衡量校服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的产品质量标准等同于婴幼儿的服装标准。”庄志城介绍。此外,校服对色牢度也有很高的要求,一套好的校服,必须要颜色正、不褪色。据了解,正常成人服装的色牢度一般为3-3.5级,而大嘉针织的产品色牢度可达到5-6级。

时代在发展,人们对校服质量与美感的追求也日益高涨,这对校服企业也形成了更严峻的挑战。对此,庄志城表示,未来该公司将不断强化技术创新,并采取差异化经营的方式,满足不同消费等级客户的需求,将差异化市场逐步打开。

转型升级启新篇

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国指出,我国在校中小学生人数已经超过2亿,预计到年,国内校服市场规模有望达到亿元至0亿元,产业前景良好。

前景虽好,但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也对惠安校服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惠安虽有深厚的校服产业基础,从业者众多,条件优越。但也存在着中小企业居多、品牌知名度不高等问题。上坂村也是如此。如何适应新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将产业做大做强?

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向惠安县授予“中国校园服饰产业基地”称号,“全国学生装南方研发中心”“全国学生装面料研发中心”等相继落户惠安……近年来,为推动惠安校服产业的发展,惠安县着力布局谋篇,加大力度推动校服行业抱团、转型、升级,共建中国校园服饰产业基地,打造惠安校服特色小镇。“未来,我们将以上坂村等村落为中心,辐射周边区域,继续开发校园服饰产业园区二期工程、校服面辅料展示交易大市场、校园服饰博物馆、展示中心、服务中心等项目,致力于把惠安县打造成全国最重要的校园服饰生产基地、全国校园服饰面辅料采购交易中心、全国校园服饰信息中心,并持续投资、建设文化、教育、卫生、医疗等配套项目,把惠安县校园服饰产业基地建设成‘中国校服特色小镇’。”惠安校服协会常务副会长蔡文河表示。

福建华荣服装有限公司参加“我的最美校服”工业设计大赛入围作品

“哒哒哒”的缝纫机声已经远去,取而代之的是高度专业化、自动化的现代生产设施,但在上坂人的记忆中,那些关于校服最初的“乡愁”记忆却怎么也不会褪色。“如果条件允许,我想从我们80年代至今校服产业演变的历史入手,建一个校服文化展厅,把那些古旧的、有历史韵味的校服生产器具、设施及其他小物件,收集并展示出来,把它打造成我们村的一个校服文化历史博物馆。”上坂村党支书陈素梅表示,在产业做大做强的同时,也希望能保留住上坂村独有的校服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并领略该村独一无二的校服文化魅力。

记者

郑诗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guoxiaofua.com/xfgm/4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