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有什么偏方吗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719/4658934.html

每每说起高考,就有聊不完的话题

很多忘不掉的往事!

年—年

距离恢复高考制度整整40年

高考影响和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

是许多中国人共同而有区别的记忆。

图片故事

高考四十年

——年,因为文化大革命,新中国高等教育一度停止。

年6月7日,中共中央出台了《关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华(招生)试点报告》,并要求各地参照执行,全国各大院校开始恢复招收“工农兵大学生”。

▲所谓工农兵大学生,就是从出身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战士和青年干部中选拔,不用考试,也不限年龄,仅凭组织上推荐,即可入学。从年到年,全国各大高校一共招收了8万工农兵大学生。

▲中央人民银行长周小川、作家贾平凹、梁晓声、央视主持人敬一丹、社会学者李银河、企业家王石等都曾是工农兵大学生。

▲年8月4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了由33位全国各地的著名科学家、教授以及科学和教育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决定恢复中断10年之久的高考制度。

年10月,《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宣布恢复高考,全国上下一片欢腾。

年冬天,中断10余年后

中国高考的车轮重新滚动

7万余人荣幸地成为“七七级”

(年春入学)

距今,已整整40年!

  在很多回忆中,众多知青不约而同地用杜甫那句“漫卷诗书喜欲狂”形容当时的心情,因为它给了所有人新的希望。

△在复习时间只有一个多月的情况下,很多人白天工作,夜里点起煤油灯,拾起那些荒废已达十余年的功课。电影《高考》再现了这一场景。

▲年1月7日,北京市高考第一天。那年高考由各省分别命题和组织考试,北京市考试共3天。

▲年1月11日,上海考生走进考场。

▲年,在北京,参加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青年正在认真答卷。高考之门终于开启。在这个历史的拐点上,许多人的命运改变了。

▲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上排右一)和他的同学们。他也是在这一年参加了高考并被北京大学录取。

▲年春,北京大学迎来恢复高考后录取的第一批新生。年高考,全国首次实施统一命题,分省录取。自此,分省录取的制度基本沿用到现在。

▲年高考,一位高中教师在考场外鼓励学生。

▲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图书馆门口常见的景象。包括高考考生在内的学生,排队等图书馆开门,为的是抢个阅览室靠窗的位子。他们穿的大多是军便装、中山装、两用衫;背着帆布书包,脚蹬上海流行的皮鞋。

▲年7月6日,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张筑生,顺利通过论文答辩,成为北京大学第一个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的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年春,武汉大学中文系77级毕业照。

▲3年6月,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抱着娃娃的年轻父母前来买各类课本或参考书。“文凭”开始变得更加重要,许多文革中耽误了学业的回城知青,不得不肩挑生活和补学历两副重担。

▲4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图为4年,上海高校的研究生在联谊活动上的“英语角”用英语热烈交谈。

▲与此同时,英语热不断升温。

▲5年教育部规定:可以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一向由国家“统包”的招生制度,变成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同时并存的“双轨制”。图为6年农历正月初一(春节),上海,恢复高考后求知的年轻人,图书馆自修室内座无虚席。

▲年,湖北三峡坝区三斗坪镇东岳庙村黎开英的儿子望军在全国高考中,以分的好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乡亲们纷纷来到他家祝贺,望军不停地给大家夹菜以示感谢。

▲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高校学费开始增加。年高校全面并轨,学费年增长幅度达到了30%,甚至50%。图为年6月,河北遵化,备战高考倒计时。冲刺阶段,封闭式教学,至夜晚9时才下学。

▲年有二百八十万高中毕业生参加全国高校入学统考,“陪考大军”中的一位母亲向走出考场的女儿递上饮料。

▲年7月8日,西安发榜了,许多高考生落榜。国家办的大学数量有限,社会办学的大学包括民办大学便应运而生。这是咨询会上,替儿子选学校的父母。

▲年高考,福州市三中考场,学生考毕走出考场。

▲年普通高校试行“春季招生考试”,北京考区为千余名考生设置了54个考场。这是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考场的考生参加语文考试。

▲年教育部批准首批所高校开展自主招生试点。作为一种新的选才方式,自主招生的试点范围不断扩大;类型逐渐增多,有“自主组织测试”、“校长实名推荐制”、“自主招生联考”等形式。

▲年6月7日,考生在山西省实验中学考点答卷。从这一年开始,高考考期从7月提前至6月。

▲年6月8日,在武汉市首义路39中学高考点,一位考生赶到考场,被告之迟到4分钟,不能进场,无奈母女二人在考点外痛哭。

▲年7月3日,四川地震灾区延期高考举行,医院的“病房考场”内,4名东汽中学考生正在填写答题卡。

▲01年6月7日,南京市雨花台中学高考考点入口处,高考考生们正在依次进入考场。高二年级的学弟学妹们打出事先准备好的助威牌,为高三学长们加油打气。其中一句助威口号是考过“高富帅”战胜“富二代”。

▲01年6月5日,湖北省恩施市来凤县,4名身穿校服的小伙子合力扛起一块大幅“喜报”,一名胸戴大红花的男生穿过天窗站立在一辆黑色轿车中,紧随其后的是数十人组成的腰鼓队,闹市区行人纷纷驻足围观。据悉,杨元以分的高考成绩,成为全县以及恩施州的理科状元。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考生参加艺术类考试。艺术类专业考生需要参加“艺考”,考试合格者获得报考院校的专业合格证,持此合格证书参加高考,高考成绩公布以后,各艺术类院校进行择优录取。图为年3月0日,中国美术学院阅卷教师正在给考生试卷评分。当年有8.5万余人报考中国美院,而本科生招生名额只有名。

▲年临考前几天,四川巴城部分学校考生用撕书扔书的方式释放压力,迎接高考。

▲年6月7日,在山东枣庄市台儿庄区一高考考点,交警“爱心服务车”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为考生服务。当日,年全国高考拉开大幕。据教育部统计,当年全国高考人数共万人。

▲年6月7日,在湖北省秭归县第二高级中学考点,考生们相互鼓劲加油。

▲年6月7日,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高中考点,考务工作人员李诚在监控室监控。

▲年5月15日,甘肃天水,高三考生复习备战高考。距离年全国高考只有0多天的时间了,十年寒窗的莘莘学子,即将走上考场。教室内的条幅上写着“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

▲年6月5日,安徽六安,被称作为亚洲最大“高考工厂”的毛坦厂中学校门外,万名家长与居民夹道欢送今年的高考考生们奔赴“前线”,以至于当地需要出动警车为送考大巴开道。

高考40年之“最”大盘点最难考的一年

  毋庸置疑,刚恢复高考的那年,成为了40年来录取率最低的一次高考。据统计,当年参加高考人数达到了万,而实际录取人数只有7万,录取率仅5%。

  中断了十余年的高考恢复,由于报考人数过多,造成印刷试卷的纸张不足,最后调用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而那年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

考生最多的一年

  从统计数据来看,年高考全国报名人数成为历年之最,达到了万。

  自年恢复高考以来,、、三年高考报名人数形成了一波高峰,都突破1万大关,分别为万、万、万。

  而至近年,由于90年代以后出生人口的持续下降,全国高考报考人数基本稳定在万以下,高考的意义也逐渐由父辈们所赋予的“知识改变命运”转变成为人生所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男女比例最高

  年人口普查显示,大陆人口中男性占比51.7%,女性占比48.73%,而在高校中,这样的比例恰好反了过来,出现“倒挂”现象。

  进入1世纪以来,我国女生通过高考成为普通高校学生的比例持续攀升。据统计我国高考成绩男女比例,女生占全部录取学生的比例,年为40%,年达到53%,年则达到55%。

最难上大学的省份

  全国各省市的高考难度一直为网友津津乐道,究竟哪里才是最难考的地方?

  如果按照一本录取率来排,其实,上大学的难易程度和大家想象中有一定出入。

  对于人口大省河南、广东、四川来说,录取率仅有个位数。而同样作为人口大省,山东的排名有点令人惊喜。

可填志愿最多省份

  报志愿是高考的重要步骤之一。曾经,志愿的填报甚至比考试本身还让人焦虑。

  不过,随着报考政策的改革,因为志愿填报失误而错失进入理想大学校门的考生越来越少。

  年1月,浙江新高考录取工作方案正式对外公布,与以往相比,新高考录取方案可谓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按照改革方案的需求,新高考录取不分批次,实行专业平行投档,考生每次可填报志愿不超过80个,填报志愿与投档按考生成绩分段进行。

  浙江省以前第一批可填5所高校共30个专业,现在打破文理界限,考生最多可填80个学校,也可以最多选80个专业,选项更多,选择面更广了。80个志愿,可填志愿最多省份非浙江莫属。

年龄最大的考生

  年5月,教育部宣布取消高考考生年龄和婚姻限制。

  年出生,退休前已经从事了36年医疗工作的汪侠老人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开始了自己的高考之路。

  尽管00年他已经被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破格“录取”为旁听生,尽管49门功课全部合格,但因为一直没有学籍,自年起,汪侠老人多次参加高考,尽管结果不尽如人意,但他一直坚持。到年,他已经参加了15次高考。

考试次数最多的考生

 

  最近,在四川省成都市,有位刚满50岁的高考生,每天带着厚厚一摞高考资料泡在茶楼复习。

  他叫梁实,是参加高考次数最多的考生,今年已经是他第1次赶考,因年复一年地坚持考试而被网友冠以“高考最牛钉子户”的称号。

  梁实的梦想不是考一个普通的大学,年以前他的分数一直徘徊在多分,去年他突破二本线,但是他说:不考上一本线,我是不会去读的。

最有名的高考作文

 

  所有高考试题中,作文一直最受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义,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奉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想来不负君之志也。”

  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之辱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勇武,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敢不以死相报乎?”

  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赤兔马泣曰:“吾常闻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言罢,伏地而亡。

  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权闻之亦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何面目见天下苍生?”

  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

最准的预言

  高考首日新闻,这些一定是预料之中:

最难被打破的魔咒

  10年高考8年雨……

  不过,去年,没有再下雨。不知道,今年会不会下……

  关于高考的故事,太多太多。但对于每个人,高考都会是最值得骄傲的时光:那时的你,天文地理,人文物理,几何曲线,英文古语……几乎无所不知。

这里有几代人的高考记忆   那些年,我们经历的高考,你还记得吗?李克强:在田头锄地时得到录取通知消息

  李克强,是年恢复高考后的首届考生。看到没,总理也一样高考过哦。

  安徽凤阳,朱元璋老家,李克强在此插队3年。在日后的《师风散记》中,李克强自己回忆,由于“多数时间是和乡亲们一起为生存而忙碌”,填志愿时,对北大“几不敢有奢望”。因此,“在生存欲和求知欲的交织驱动下,我还是在第一志愿栏里填下了本省一所师范学院的名字――据说在师范院校读书是不必付饭钱的”。

  不过,在第二志愿中填报了北大的李克强,还是因为北大的优先选择权而被录取,进入在当时还保密的“政法专业”,即后来的法律系。

  李克强说,“我是在田头锄地时得到高考录取通知消息的。正是改革开放,改变了我们国家的命运,也使许许多多的人,出现了重大的人生转折。”

张艺谋:揣上煮熟的鸡蛋奔赴考场

  年,北京电影学院到西安进行全国恢复高考后的首次招生。张艺谋趁着去沈阳出差的机会,揣上一包煮熟的鸡蛋,从自己拍摄的大堆摄影作品中挑出60幅作品,奔赴北京电影学院招生的考场……

  对于高考,张艺谋这样说:“如果没有它,很难说有现在的一切。”

马云:参加三次高考,数学曾考1分

  年,18岁的马云迎来了生命里的第一次高考。那年,马云的数学成绩是1分。19岁那年,马云再次走进高考考场,数学成绩19分。到了0岁那年,他参加了第三次高考,数学成绩79分。

  但是,他总分数比本科线还是差5分。当年杭州师范英语系由于刚升到本科,以至于报考的学生竟然不够招生数。于是,校领导决定让几个英语成绩好的专科生直升本科。英语成绩很牛的马云以本科生的身份踏进了杭州师范。

俞敏洪:英语从33分到95分

  年高考失利,俞敏洪在家里开手扶拖拉机、插秧、割稻,后来去大队初中当了代课老师。年,再次参加高考,英语只考了55分,再度落榜。

  俞敏洪参加了一个专门针对外语高考的辅导班。他和二十多个男孩一起住在一个连厕所都没有的大房间里,晚上10点半熄灯以后,打着手电在被窝里背单词。

  年高考,英语考试时,俞敏洪仅仅用了40分钟就交了卷。分数出来了,英语95分,总分分。当年,北大的录取分数线是分。

刘震云:复员回家,参加高考

  得知恢复高考后,已经当了5年兵的刘震云说:“我知道77年可以开始高考,我就跟副指导员万为东谈‘要不我别当兵了,我回家去考试去吧’,他说‘你回去也行,我也给你用不上劲’,所以我就回家了。”

  回到河南老家,刘震云在一所中学当上了民办老师,白天上课,夜晚复习。5月复员,7月高考,刘震云以年河南文科状元的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中文系录取。

  对于普通人而言,几乎每个人都有挥之不去的高考记忆:

来源:都市资讯报(ID:dushizixunbao)、中国青年报(ID:zqbcyol),人民日报微博、央广网、中国日报(ID:CHINADAILYWX)、中国新闻网、人民网-文化频道、央视新闻等。

热诚欢迎知青朋友来稿,投稿邮箱:shzqweb

16.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guoxiaofua.com/xfgm/5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