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校服,如何丑的千奇百怪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阅读、在看和转发,点我参与抽奖! × 自古以来,中国是一个强调孝顺的国家,于是朴素到骨子里的“校”服诞生了。 它不仅成为了中国的流行文化,还被《伦敦VA博物馆》收为藏品。 至于中国校服的文化底蕴到底有多深。 穿过的人都知道,因为惨痛,所以深刻。 与西方的JK制服、洛丽塔不同,它们有一个个梦幻的名字… 蓝天白云组合 维克特利形态 交通标志配色 迷你版小葱拌豆腐 一幕幕回忆杀回荡着一轮轮不忍直视的审美。 五颜六色的条纹宛如生命的律动,死死捆住你的左膀右臂。 据《中国青年报》的调查研究显示: 有51.2%的受访者直言校服丑,体现不出朝气和自信。 款式老土,宽松肥大,整体效果辣眼睛,是许多中学生吐槽的点。 中国也曾有过光彩照人的校服。 虽然国际上称英国是第一个拥有校服的国家,但国内不少学者存有异议。 中国最早的校服可追溯到周朝的青衿。 那时的校服被称为学士服。 青衿指的是青色交领的长衫。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中就记载着这种服饰。 所谓校服必须得具有统一性,青衿的统一性体现在古人把青衿代指为读书人。 紧接着春秋时期的深衣兴起。 深衣又称儒服,是汉服的一种重要款式。 自孔子建立儒家学派起,孔子的弟子普遍穿上儒服,作为门派的象征。 后来南宋理学家朱熹对先秦的深衣进行了改造,后世称之为“朱子深衣”。 北宋时期流行襕衫,襕衫的领子多为圆领,领边稍宽。 整体效果为细布白衫腰间束带。 由于穿戴起来轻巧舒适,受到当时人的推崇,包括文人也爱穿此装束。 除了古代男生的校服有所改进,近代女生的校服也横空出世。 当今女学生尤其希望学校把校服改革成制服的形式,来突显自己的端庄。 而辛亥革命时期早已有属于女性的绝美校服——旗袍。 举止优雅仿佛惊艳了岁月,妩媚一笑又不食人间烟火。 六七十年代,姹紫嫣红的校服通通消失,65军装变成通用服饰。 当时流行全身上下一片绿油油。 80年代水手服兴起。 女生的着装为白衬衫配蓝背带裙,男生的着装为蓝领白衬配蓝短裤。 一眼看上去就整洁、清爽、朴素。 到了90年代,蓝绿“面口袋”校服成了主流,一直延续到现在。 工艺粗糙,袖口宽大,穿上后全身松散,只见衣袖不见手。 管你好不好看,穿上后都一个样。 如此巨大的审美跨越不知当年的孩子用了多大的觉悟承受下来。 虽然校服有绞杀个性的可能,但总是泯灭不了学生蠢蠢欲动的鬼点子。 DIY校服成了他们快乐的源泉。 校园版唐三藏,带你看遍世间冷暖。 女装大佬手把手教你驾驭校服。 别人笑起来很好看,你看起来很好笑。 除了以上这些创意穿法,还少不了骚气的涂鸦。 可爱的想让人紧紧抱住。 在变成成熟的少年以前,我们都有过一段中二的经历。 绿水青山,是扛在肩上的金山银山。 哪里有炎黄子孙,哪里就有龙的传人。 涂个鸦还要撒狗粮。 这水平,不当美术生可惜。 采下一朵花,送给远方的她。 小丑,yyds。 没有一件校服能抵挡住他们的奇思妙想。 给他们一支笔,就能开始表演。 针对中西方校服文化的巨大差异。 有网友评论西方人永远在想怎么把人变得更自信。 而中国人永远在想怎么把人变得不浮夸、不自卑。 因此他们的服饰崇尚美,追求个性。 而我们会牵扯到早恋、攀比等深刻的话题。 据上述的调查报告,虽然有51.2%反对丑校服。 但还是有半数人认为丑的有道理。 虽然中国校服确实需要改良,但不至于直接到西方校服的地步。 首先它从费用上就是一笔巨额的数目。 譬如日本的一件外套2万多日元,裤子1万多日元,配上运动时的体操服和运动鞋。 零零碎碎加起来6万多日元,约等于人民币。 精致的另一面是昂贵。 按这样的标准将春夏秋冬校服各弄一套,不是一般家庭承受得了的。 其次是实用问题。 撞衫不可怕,谁丑谁尴尬。 丑校服让我们一起丑,漂亮校服不一定让我们一起好看。 考虑到身材、气质等问题,漂亮的校服注定做不到各美其美。 拉高审美格局后,反而使黯淡无光的孩子成了校花校草的陪衬。 回过头来想想… 记忆中唯一不嘲笑你穷酸,不嫌弃你老土的地方,好像只有穿上校服的日子。 男孩子在意气风发的年纪里放肆地打篮球,不会担心廉价校服的磨损。 女孩子在操场上自由地上体育课,不会担心汗水浸透校服。 最丑陋的外衣包裹住了最纯粹的我们。 而这样的校服仅需百余钱,朴实、耐用、便宜。 多多珍惜这些丑到爆的校服。 因为它们一辈子只适合在规定的年纪里穿。 星标福利WBLCTOGIFT8.88元红包×3 参与方式 星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guoxiaofua.com/xfgm/6819.html
- 上一篇文章: 这所学校学费为什么这么贵
- 下一篇文章: 4个不显老的化妆技巧,女生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