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helliphellip上
白癜风复色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80424/6188531.html NO.期刊登大先生国文陈雅洁老师年秋季班八年级学员当堂优秀作文。 :排名不分先后:青青老师/木槿老师1.穿过童年的麦田 作者:关子鋆 (秋季班八年级学员) 麦芒夭夭,麦香漫漫。风乍起,在坦荡如砥、一望无垠的麦田上翻滚着,吹起麦浪阵阵。与淡雅清幽的野雏菊一样,我的童年在麦田之上孕育、盛放,也终究在麦田之上悄然消逝、逐渐淡远……穿过麦田,恍若穿过了记忆中模糊朦胧的童年,穿过那一段有喜、有忧的时光。 少年不识愁滋味童年的伊始是无际的麦田。摇曳的麦芒中,回荡着我与伙伴们无忧无虑的笑声。捉迷藏、放风筝、追蜻蜓、捕鱼虾……你追我赶,不亦乐乎。欢声与笑语在麦田上蔚蓝的天空中荡漾着,杂夹着麦穗与野菊的清香,混揉着我们嘴里用麦哨吹出的尖利欣然的呜呜声,凝成朵朵悠然快意的白云,惬意地在麦田上穿行着,映照着我们天真烂漫的笑脸。没有铺天盖地的作业与试卷,没有催人心肠的分数与排名,只有童年淳朴的欢快与麦田温柔的清香,无忧,无虑,少年的我,不识愁滋味…… 却道天凉好个秋然而,由于父母工作的关系,我离开了大麦田,离开了朝夕相处、亲密无间的童年好友。在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学校里,我无比想念曾经无忧无虑的大麦田。但即便是梦中的思念,也终究被作业与试卷填满,对远方遥远的呼喊,也被苟且扼止,唯留勉强的一隅之地,得以置放童年与麦田的回忆。好几次,心血来潮地从布满灰尘的纸箱中试图寻回麦田,寻回童年的记忆,但终究化为必然的叹息、眼角的残泪,不了了之。在我的哀求下,父母终于答应我回一趟麦田。麦田上的风依旧深情脉脉,麦田上的香味依旧清甘隽永,麦田依旧一派金黄,坦荡无垠。但伙伴们的目光已经疏远,挚友的言语逐渐冷淡,原本的思念与激动,最终都只能噎在喉咙深处,在略显陌生的朋友面前故作感慨一番,秋风真凉……末了,独自一人在麦田中穿行,试图找回童年的回忆,麦田和以前一样,麦芒仍旧笑秋风,只是欢声不知何处去,只是童年不复往昔。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终于,被时间推攘着,关于童年与麦田的记忆逐渐淡去。魂牵与梦萦,亦在对城市与新环境的熟悉中淡远。但对童年的不舍,仍旧在内心的深处挥之不去。在同学的劝解与老师的关心下,我终于幡然醒悟,童年,仅是人生的起点,麦田,也终究会与我告别。再一次回到麦田,我终于能够从容地面对伙伴们生涩的目光,热情地向他们介绍城市生活的点滴。最后一次穿行在麦田中,我不再迷茫,亦不再彷徨,而是能够从容地,向麦田轻轻摇曳的麦穗告别,跟曾经童年的自己说,再见,也无风雨,也无晴。 穿过童年的麦田,并没有想象中的不舍与惆怅,反倒是明白了:童年从未远去,而是与麦田一起,永驻心底。毕竟直至如今,想起童年与麦田,我也还能付予会心一笑。 三稿之间进步非常大!立意深远,选材见出生活观察和积累。结构很精巧,小标题式的写法与内容的渐进相得益彰,诗句的使用得当,语言表达准确且富于变化,长短句处理得很好,点题自然巧妙。略遗憾的是卷面美观不足,多注意! 2.穿过山中的稻田 作者:张僖恩 (秋季班八年级学员) “一粥一饭,一丝一缕,当思来之不易。”每次吃到柔软醇香的米饭时,总会想到那个下午,小小的我走在大大的山间,拎着一把镰刀,带着满身的稻香和泥迹。 在梅州一个同学的外婆的家里,在层层叠叠的山间,我们一行人拿着镰刀和竹篮,挽着衣袖裤脚,在中午烈日炎炎的时候向山中的稻田进发。 中午的太阳照在大地上,耀眼得像是满世界都是金子。随着铺了新的或旧的野草的弯延小道走去,穿过挤挤挨挨的两座山,突然,视野一片开阔。广阔的土地被整整齐齐地分成一块又一块,组成生命的拼图。黄的或绿的水稻扎根于此,浩浩荡荡,耀眼的金子藏在水稻的缝隙间,闪闪发光。我惊异于大自然的神奇,惊异于它的美妙,能将从不同稻谷中生长出来的水稻排列得整齐划一,微风吹来,一阵一阵的稻浪涌来,令人赏心悦目。 到了一块一块的田边,我们一起卷起裤脚、挽起衣袖,戴上清凉的草帽,握起沧桑沉重的镰刀,开始干活。一脚踏进像是混了油的泥浆池里,软软的,滑滑的,像是踏进了一个未知世界。凉意瞬间包围住我的脚,整个人早已没了刚才的燥热。稻田好像沼泽,深不见底,像是吞噬生命的恶魔,但它真真切切地哺育了几辈几代的人民。品味脚底的触感,我好像回到了那个男耕女织的年代,看到同一块稻田被无数双不同的脚踩踏,看到大自然用生命的魔法滋养出了几吨几吨的稻谷。 开始割水稻了,我发现,稻田的魅力很大。调皮、柔韧的水稻会从我的手心中出逃,或用小小的麦芒刺痒我的触觉,或像是调皮的孩子在外疯跑,被妈妈抓住要回家时的挣扎,灵性而有趣。像油一样的稻田是我从未踩过的舒适,镰刀是我从未玩过的玩具。水稻割下后的声音令我着迷,那是用一个生命的陨落去延续另一个生命的呼声。割完一片,惊走一群昆虫,惊慌失措地四散逃窜,是生命微小但壮观的景象。我的汗水顺着发尖滴在稻叶上,添了几分稻香流进田里,成为滋养水稻的养分。 夕阳西下,随着最后一声“咔嚓”的消失,水稻也割完了,我穿过了整个稻田,将割好的水稻交给碾谷的阿姨,我们就离开了。伴着鸟儿归家掠过天空的身影、昆虫嘈杂的鸣声,踏着暖暖的夕阳,带着一身的疲惫和清香归家。 我穿过了山中的稻田,体悟到了生命的美好。 梦中,我看见大自然用疲惫的眼神看着这个世界,吃力地用生命的魔法维持着这个世界的正常运行,因为有它,才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现代工业、科技的发展,为它添了乱,生命的纯朴,也只有在乡村,才能体会得更纯粹了。 夜深了,我枕着稻香与记忆沉入梦中。 小姑娘,我真的很为你骄傲!针对第二稿的意见,你的处理很好,表达的协调、行文的美感、对自身思考的呈现,都有明显进步!文中的描写也很出彩,保持这样的写作状态,很棒! 3.穿过卤鹅的鲜香 作者:张舒然 (秋季班八年级学员) 唇齿间留下过的鲜美甘甜不计其数,大多都被淹没在时间的长河,随之遗忘。少有的深刻记忆,都献给了故乡的潮州卤鹅。 总是听外婆讲起故乡的那个小村落。一排排高高矮矮的灰色平房,参差不齐,歪歪扭扭地坐落在故乡辽阔的土地上。互相依偎着似的房屋,一转头就能看见隔壁家老奶奶笑得起满褶皱的圆脸。我的母亲还是个小女娃的时候,圆溜溜的两颗眼珠子就成天盯着鹅圈里仰天长啸的鹅群。它们扬起双翅,洁白纯净的羽毛被风儿托起,交给太阳用金光装饰,熠熠生辉。我的母亲人小力量大,还在吐字不清的年纪就学着大人的样子赶鹅,看见隔壁的老奶奶带着老花镜颤颤巍巍地刺绣;见到对门的阿婆坐在门坎上剥碗豆;与巷头的修单车的伯伯挥挥手,同街尾编竹篮的婶婶问声好……一个小人儿屁颠屁颠地跟在鹅群后。穿过大街小巷,带着鹅群到河岸边喝水嬉戏。过年了,我的母亲高兴地穿好新衣就急忙冲到厨房,“窥视”外婆做的那一大盘卤鹅——一整只健硕的鹅被放在炉里,卤得通红,光滑的皮表溢出香油,在厨房昏黄的灯光的投射下,外射出粼粼波光。外婆总是记得首先截下一大块鹅脖子放在母亲白白胖胖的小手中,粗糙的大手握着小手,传递着辛勤的一年后收获和享受的快乐。潮州卤鹅的鲜香带着人们收获的喜悦与对新年的期盼,洋溢在整个村子里。 现在,外婆回了乡下,我很少听外婆讲到关于那个小村子的故事了。我也很少能吃上潮州卤鹅,渐渐地,我的味蕾就被山珍海味、炸鸡薯条填满,没了卤鹅的一席之地。只感觉那种熟悉的风味还徜徉在我记忆的深处,时远时近,若有若无的呼唤我。 后来,外婆开始每年寄来潮州卤鹅。当我再次在餐桌上与它见面时,猛然发觉我已与它渐行渐远,将近失联!想起来让我一阵后怕。我深情地望着卤鹅,竟觉得它是一位阔别多年的老友。当我久违地夹起一块卤鹅放入口中,一种熟悉而陌生的味道强烈地冲击着我的味蕾,汹涌奔腾的回忆如脱缰的野马冲开记忆的阀门,我又想起幼小的我第一次见到潮州卤鹅就被这鲜香勾了魂。外婆习惯地截下一块鹅脖子,颤颤微微地放进我白朴的小手中。我笨拙地将覆着焦糖色皮的鹅肉塞进玲珑的嘴中,急不可耐地亮出几颗伶仃的白齿拼命撕咬着。外婆慈详地望着我,眼角的爱意将我包围,就连脸上的条条沟壑也溢满了怜爱。那一刻的画面像一张任时光变迁却毫不褪色的照片,沉睡在我内心深处。如今被重新唤醒,沉寂的心渐渐在狭小的胸腔中复活,沸腾的血液燃起了对故乡强烈的怀念与眷恋。 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人,走过一个又一个年头,潮州卤鹅依旧散发着蓬勃的生命力,一直流淌在两代人的岁月长河中,馨香不减。一道潮州卤鹅,记录着上一代人辛勤劳作的年年岁岁,传递着亘古不变、历久弥坚的深沉爱意,讲述着故土上充满温情与活力的生活,宣扬着故土里质朴、纯洁、热情的民风民俗,它时刻提醒着飘泊在外的游人记得回家看看。 一道潮州卤鹅,融着故土的风土人情于血脉,生生不息地流淌在我交叉错杂的血管里,伴随着我的一生。 三稿之间确实进步飞速!尤其后两稿,思路打开后文字喷涌而出!以卤鹅写对故乡的回忆、理解、思念等,内在情绪很饱满,第三稿仍有不足!其一是详略处理仍非最佳;其二是对卤鹅的工艺以及故乡的文化了解不够,所以一些表达不够准确,以后多作相关素材积累,为你的进步骄傲! 4.穿过尘沙 作者:钟佳良 (秋季班八年级学员) 荒芜即是伊始,伊始即是富饶。 ——题记 烈日驰骋于白日青天,荒芜一片,逃脱了云的束缚,它便在西北辽阔的土地上肆意妄为,一时威风尽显。地上别无他物,唯有漫天黄沙的喧嚣不息,仿佛是一个暴君般,残酷地统治着远方荒凉的广袤,寸草不生。而我,我们这队顶着风沙慢步行进的,期望旅途美好的游客,像极了剥削之下的人民,叫苦不迭。 吐出一嘴沙,一口苦涩,我拍走裤腿上的沙尘,抬头望天,又抹一把汗,不知何时是头。向导口中的“路”估计早已被黄沙侵蚀,被热风刮去了不知东南西北,只留下一地迷茫,等着我们前进。爬着巨大的沙丘,一股股热浪袭来,我们一行人的细皮嫩肉哪挡得住,一个个如飘散的蓬草,东倒西歪,干脆便不再起来。粗壮的向导一把把人拎起,目光里流露出一抹无语,“各位加油,马上就到‘好地方’了!”这沙漠中哪有什么“好地方”呢?“马上是多远?”“不清楚。”我们又是一阵异彩连连。 已是日薄西山,太阳逐渐收敛,褪去燥热,洒下了一股温和、一丝融洽。傍晚的风带着些许沙粒,熙熙攘攘地从沙丘上滴落下来,在一棵挺拔的绿树前止步。沙漠中还有树?累了一天的我们又好奇地眺了过去,只见,一排排的树木矗立在下方的盆地之上,轩昂、挺拔,阵阵狂风卷起尘土妄想撞开它们,可犹如鸡蛋碰石,只引得绿叶的一番斜视,便自讨没趣,消失在黄昏的天边。 我伸长了脖子,想窥见树后的情景。走到树下,却是越发震撼:成片的农田遍布,一棵棵成熟的庄稼泛着成熟的光泽,使人迷醉、喜爱,仿佛是一块宝玉镶嵌在了这大漠中央,散发着无尽的光芒。一地的沙土,在这里却不复存在,只有肥沃的黑色泥土,躁动的沙风变得和缓,拂在我的脸上,却敲击着我惊讶的内心。远处,是一片宁静的村落,晚饭时分,几缕轻烟随着晚风,飘向天上那将欲落下的夕阳,温暖的光穿过一片生机盎然,穿过了我疲惫的身体,进了我的心房——大漠孤烟,熊熊落日,荒芜如何无绿洲,天涯何处无芳草? 向导默默点起一卷旱烟,招呼着村口的老伯:“收成不错嘛。”“那可不,”老伯嘴角流露出止不住的笑意:“我们可费了老大劲了。”一股轻快、一股执着,从他微扬的嘴角溢出。向导若有所思,而我却沉下了头。这片田地,不知要多少物资、多少年月,才能在这大漠间建立起来。瞟向老者脚上的泥迹,却又是明悟几分。晚光飞逝,而这处人民的心却是亘古不变,执着着,坚定着,在大漠中结枝生花,点亮一片生机盎然。 任由晚风吹拂,抬起头来,那片盎然仍在,一直都在。它穿过了黄沙,在每个人心中生机着。天暗下了,点上灯火亮起,照亮了大漠的希望。 针对第二稿的修改意见,你的调整处理非常好,文章文脉清晰绵长,从荒芜到生机,从艰辛到坚定,文字自然流淌,有深度,有张力,本文的文字表达很有个人特点,点题也自然巧妙。进步明显,非常好! 5.穿过时间的静河 作者:叶永灿 (秋季班八年级学员) 穿过那条时间的静河,我看到了岁月的沧桑。 ——题记 时间的力量是强大的,时间如同白驹过隙一般。在这条漫长的静河中发生了许多,也改变了许多。但无论发生、改变了什么,这条静河都一直默默地记录着。 老屋门前的那条宁静的河流,已独自流淌了许多年。河岸两旁的麦子总是在风中摇曳;河中偶尔上演着夕日欲颓、沉鳞竟跃的好戏。它顺着村子,从村口一直流淌至村尾,再继续漫延向远方,慢慢消失在天际。它曾目睹过许多陈年旧事,见证过许多时光往事,几百年间的沧海桑田似乎从未影响过它,它就这样一直宁静地流着。 七年前那个与爷爷谈心的夜晚一直映在我心头。那晚的风带着一种净化身心的凉爽,天上繁星点缀满了整个夜空,看上去壮观而又绚丽。我正在这繁星若尘的天空下嬉戏,忽然爷爷走了过来,摸着我的头,仰望着星空说:“真羡慕你们这代人啊,能拥有一个在太平时期的童年。这条河从我出生就在这啦,现在看着它呀,真想回到以前那些欢快的时候啊……”一丝顽皮的笑容出现在爷爷那苍老、满是皱纹的脸上,显得非常格格不入,却又让人惋惜。我一边听着爷爷小时候的故事,一边随着他那神秘、悠长的目光看向绵延向天边的小河那似乎无穷无尽的尽头,看向时光的深处。 再一次看向小河的尽头,是在四年前爷爷去世的夜晚。在河边,我又一次感受到了那如同爷爷的手般的轻风的吹拂。抬头看天,突然发现天空一如七年前的那个夜晚,星若尘,其光大亮。我忽然明白了爷爷那个意味深长的眼神,那是时光之瞥,是理解人生意义后向时光的致敬,是感慨童年的遗憾,更是岁月在一个人身上留下的最大力度的沧桑。那天晚上,我看着爷爷的背影,目送他顺着时光长河走向时间深处。 再看一眼爷爷真正去世的地方——这条小河边,是在清明。这儿还是一样的光景,绵延向天边的河,令人心静神怡的风,还有夜空中满天的繁星,一切都是原来的样子。但我变了,从欢快活泼的童年到愈加忙碌的青年、从无忧无虑的孩童变为牵挂许多的青年,我也感受到了时光之力,它令我成长,令我成熟,让我懂得时间之真谛。 这种真谛,曾在爷爷的瞳孔中放射过,曾在那双深陷眼窝的双眼中出现过——岁月的沧桑。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光飞逝之中,唯一可做的只有怀念。 穿过那条时间的静河,我看到的是时间的力量,是岁月的沧桑,是那苍老脸庞上顽皮的微笑,也是那束从那双眼睛中射出的无可奈何的光芒。 很喜欢你的这篇文章,近期写作确实进步了!文章围绕静河,写爷爷,写自己的思念,也写自己的思考,对生死,对时间。文章内在行文很流畅,渐进性强,语言表达较之前细腻。其中,爷爷的形象仍可以进一步丰富,整体很好,表扬! 6.穿过六年时光 作者:罗函婧 (秋季班八年级学员) 橘红色的教学楼,一片红砖中夹着白色突起的小阳台,墨绿的芒果树倚着黑铁栏杆,包围着红操场。 前些天去桂城,在繁华的街道旁,与小学不期而遇。那块地方,曾是几年前的我一见就捂眼,眼不见心不烦的存在,如今却像游子重返故乡时,所感的那般亲切、留恋,但只能默默地一直目送它又躲入高楼大厦。 小学六年总让人感到很长很长,二千多天的时光却在我们换上博士服,向前方抛帽子拍毕业照时,终结了。但红楼仿佛带我回到小学,在芒叶中触动层层回忆。 “U”形的宿舍楼承载着我无数个梦乡和记忆。记得一年级每晚哭着想回家,掰着指头数还剩几天;记得二年级评比最美宿舍,家长们换窗帘,贴墙纸,每人买一个巨大的糖果色靠枕,简朴的宿舍成了满是少女心的仙境;记得三年级熄灯后,在门外边泡奶粉边看着老师巡宿舍;记得星期五中午,卖糖人骑着三轮车敲着铁锤,伴随着清亮的“叮叮铛”…… 谁不曾向往过神秘的夜空?曾经听说有百年难遇的超级大月亮,便约上志趣相投的舍友,调上凌晨两点半的闹钟。现实却是,只有我起来了,大半夜摸黑走到窗边,怀着万般期待拉开一角窗帘,没有想过市区中心只有四十多层的高楼和灯火通明的街道,月亮如在窗对边。 六年级我就有浅度近视,家人不希望我受到戴眼镜的影响,于是成了班里第一个戴OK镜的女生。晚上当我在洗手台上摆上小桌,放上镜子,总会有一两个人围着我,看那两片小小的东西融入眼睛。 还有操场,是印象中最深刻的地方。我好静,体育也没一两次及格过。有时体育课解散,便会在芒果树下散步。地上经常会有摔烂的芒果,听说打了农药,闻起来也不怎么香,没听说有人尝。 眨眼间就到了六月,也是我们苦等着的毕业季。两天煎熬的期末考后又进入到紧张的排练时间。很早就有人开始写同学录,都只想着毕业解放,但这代表着将要离别。 当排着长龙准备领毕业证书时,我身后一个开朗到不行的女生,突然就抽噎着,一把抱住朋友。也许是情绪会感染,泪水也顺着脸庞起伏滑到我的下巴,我也靠住她。好友安慰着靠着她的两个泪人,不哭啦,以后还能经常见着的……说着说着也开始哽咽,红了眼眶。 一纸证书记录着过多回忆和眼泪。常说失去了才会懂得珍惜,当拆去红领巾,换下黄绿色校服的那一瞬,才醒悟到,我已经毕业了。突然很怀念那时的一切,那撒下绿荫的芒果树、两百米的小操场、只有兔子禽类的生物园、迟到但总不缺勤的春秋游……一切都从六年时光穿过,留在记忆的过去。 红砖平顶,红地绿树,依旧是这样的景,但再也没法进到校园重温小学的习题,在树下散步了。 针对第二稿修改意见作了充分调整,不错!这一次的作文解决了之前存在许久的问题,即开头过于随意的表达。环境描写开头,干净又诗意,对下文有很好的渲染烘托作用。文章内在很饱满,进步明显,保持!尤其记得开头段的调整过程,力求第三稿效果! 7.穿过迷惘作者:邝钰雯 (秋季班八年级学员) 小时候,无忧无虑是因为思想单纯; 长大后,思前想后是因为世事复杂。 ——题记 忘不了,那个妇女,那条穿过迷惘的大街。 那是一个闷热得令人烦躁不安的午后,蝉鸣声不绝于耳。街口的大榕树下聚集了不少围观的人,我透过空隙看到了令人揪心的一幕:一位头发蓬松,衣着凌乱不堪的妇女坐在一张皱巴巴、脏兮兮的垫子上,身旁偶有苍蝇飞着,全然看不出她到底年龄几许。她身旁还躺着一个年约一岁的幼儿,那幼小的生命睁着一双无辜的眼睛四处张望,打量着周围的人,嘴中正吮吸着手指,另一只手却紧紧地攥着妇女的衣角。显然,他是十分惶恐的。只见她拿着一只破烂不堪的铁罐向围观的人群递去,那动作行云流水,看不出丝毫的不便。 这时,一位年约八旬的老人颤颤巍巍地走到那妇女跟前,从那本不富裕的口袋中掏出了两块钱,不料那妇女竟毫无感激的神情,眼神中还透露着丝丝不屑。站在我旁边的大叔愤愤不平道:“这不就是前两天在我们楼下碰瓷的乞丐吗?今天居然还有脸在这装疯卖惨!”围观的人群不禁议论纷纷:“天啊,她不会真的是骗子吧……”我仿佛看到那妇女脸上掠过了一丝惊恐,但随后若无其事,继续行讨。 “妈妈,为什么那个人不靠双手赚钱呢?”一把稚气的嗓音显得格外响亮。我心中咯噔了一下,陷入了一阵迷惘。小女孩的话在我脑海回荡着,她为何不靠自己的劳动赚钱养家糊口呢? 我的手不自觉地插进了裤兜,轻轻摸了摸那张薄薄的十块钱。那一刻,我更迷惘了,应该把钱给她吗?蓦然,我在一处不起眼的墙角处看到了一只似乎受伤了的小鸟,它的脚挛缩着,身体不断抽搐发抖,却仍然很努力地尝试高飞,好几次刚飞了半米又掉下去了。本以为它将放弃时,它却再一次使劲地拍打着那双翅膀向天空飞去,寻找希望。 天空是如此的湛蓝,我心底豁然开朗,小鸟尚且懂得凭借自己的能力追求属于自己的天空,难道人不该如此吗?即使前途是未知的,我们也应跨越困难与障碍,放手一搏。 我果断将钱塞好,心中的迷惘渐渐散开,褪去…… 此文不落俗套,文意很有意思,穿过迷惘,拒绝无底线的同情。同时,文中描写出色,题记也不错。仍有不足是,“那个妇女”的形象略显生硬,后文小鸟那里也有突兀之感。但整体进步明显,尤其比第一稿37分那一篇好上太多了,保持第三稿的写作状态,继续进一步! 8.穿过江南才女的人生历程 作者:刘雅楠 (秋季班八年级学员) 枯树昏黄,驿道难失,她在痛苦中突破,平淡中勃发,乱世批判,莫须有,路难行。 ——题记 初遇,穿过江南女子的烟火人情。她是温柔的母亲,亲切温和;她是贤惠的妻子,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尽展江南女子的温婉品性。对她,我亦落下雅菊般温文尔雅的印象。 再识,穿过江南女子的书香才情。 21岁,她成功进入清华大学完成最后的学业;24岁,在当时有名的报刊上发布人生第一部小说…… 她,就是杨绛,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杨先生。 又知,穿过江南才女的从容坚韧。“江南才女”背后不是荣华富贵,而是惨痛的历史,是辛酸的历程,是凄惨的人生。不可言说,满是痛楚。 难以想象,文革批斗。她55岁被当作“牛鬼蛇神”被揪了出来。55岁,本应像同龄人一样闲享后半辈子清福,但她没有,她肩上背负起凭空捏造的罪名。当众被批判,销毁书稿,若道道重鞭,毫不留情地落在她的身上。 难以想象,漠然接受。她怀着一份“问心无愧”,坦然地去面对这一切的一切。她知道,现在不是恐惧的时候,她还有值得坚持、拼搏的——家人。难忘她剃了“阴阳头”后戴着假发的乐观;难忘她保护《堂吉诃德》时的坚强…… 难以想象,痛惜离别。她86岁白发人送黑发人,痛失爱女,87岁又再次与一生伴侣离别。 在此之前,她仅仅,仅仅只是一名象牙塔内的文人。面对莫须有的罪名,面对厄运,她没有放弃,她知道,她还有梦想,她一展巾帼不让须眉的铮铮铁骨。命运如此残忍,早已步入生命尽头的她,承受着常人无法理解的、锥心刺骨的痛和无尽的思念。 处处不得温暖,处处不得清爽;没有人知道她心中泛起怎样的愁苦,没有人知道她如何独自熬过凄冷的长夜,只见她仍笔耕不缀,书写生命的余晖。宛若一潭秋水,把忧戚的倒影藏在心底,折射三春暖阳。及至《我们仨》面世,她终于用她的从容,修得宁静,她俨然成为那文坛中挺立明艳的红梅。 穿过江南才女的人生历程,日薄西山,霞光的鳞片正被剥落,她也迈着蹒跚的脚步走向灵魂的栖息地。 文章写得很好。首先,能选择杨绛来写,已能见出积累和思考,其次,针对一、二稿的修改意见,处理比较到位,再有,点题明确“穿过”之后的感悟清晰具体,很好! 9.穿过沙漠 作者:张昊扬 (秋季班八年级学员) 我第一次触摸到真实的沙漠,是妈妈在摩洛哥穿过撒哈拉时装回的一满瓶沙子。在清亮的玻璃瓶中安详地沉睡着,如同咖啡粉一样的深褐色,宁静而柔和,无声地引发着我对沙漠的无限睱想。 我走上沙漠的第一步,是在中国的大西北。塔克拉玛干的沙并不像撒哈拉的沙一样细腻柔和,它要粗糙得多,其中还经常夹杂着砾石。沙色也并不深沉,更像是树芯的那种米白色,这里的沙并不符合我对沙漠的美丽幻想,正如咆哮的巨浪不符合我们对海洋的幻想一样,它们两者都不如幻想中的温和可爱。 在沙漠中小旅馆的天台上吹着徐徐的夜风,抬起头望着满天的繁星时,这片柔和的沙漠是多么可爱!是多么令人沉醉其中!这是我幻想中的沙漠,在我真的感受到时,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兴奋。但很快这片土地就给了我无比的失落。漫天的沙尘暴就在公路上穿行而过,凶狠的狂风撕碎空气,发出呼呼的鸣叫声。在狂风和黄沙中失去方向的我,马上感受到了这里的狂野。我对沙漠宁静柔和的幻想亦就此破裂了。 就在我正对沙漠失去希望时,它又重新给了我惊喜与希望。在轮台的胡杨树森林里,虽然脚下依旧布满沙土,虽然空气中仍然充满灰尘,但在光秃秃的胡杨树下,抚摸着它的树干,凝望着树上栖息着的小昆虫,我的观点又一下改变,原来这片沙漠中并不只有扭曲龟裂的树干和随处可见的枯枝,这大得可怕的沙漠中还蕴含着生命的力量。 在这片中国境内最为庞大的沙漠中穿行,我惊讶于造物主的灵性,震憾于这片土地的巨大和复杂,迈开双腿,认真地穿过这片沙漠,细细地回味着眼前的一点一滴,我沉醉在了这片巨大复杂的土地之中,穿过它,也发现更加绚丽多彩的大草原,更加生机勃发的原始森林,更加震憾的湖泊都在路的尽头和前方。 成长也是一片沙漠,它也复杂而微妙,但有的人惊叹于它的美丽,迈开双腿迎着风沙去追逐前方的风景。而有的人则畏惧于它的辽阔,但当你历尽困难,回首才发现不只有终点处的美丽风光,其实自己走过的沙漠,那片名叫青春的沙漠,也是同样的壮观美丽。 穿过这片庞大的沙漠,我发现自己又长大了。 很好!对比前两稿进步明显!从沙子—狂风—胡杨,渐进写自己“穿过沙漠”所见所思,又引申到成长,来深化自己的理解,成长亦是沙漠,有艰苦亦有壮丽之姿,卷面很美观!表扬! 10.穿过那条巷子 作者:陈森杰 (秋季班八年级学员) “铁道旁赤脚追晚霞,玻璃珠铁盒英雄卡,玩皮筋迷藏石桥下,姥姥又纳鞋坐俒坝……”每当《儿时》在耳边响起,思绪又再次回荡到老巷口。 一条叫不起名的老巷,挨门挨户也早已住下了几十户人家。轻扶老巷的墙,坚硬的石头上满是风雨侵蚀的痕迹。轻踩老巷的地面,跳房子随处可见,它写满的是童年的印迹。 每当我们在巷子里飞奔时,画在脚边的跳房子一次又一次出现。不知谁大喊一声,“还是玩跳房子吧!”我总会和小伙伴们打成一团——为了抢争游戏权!玩累了,轻拾地上的粉笔,找到了一面白净的墙,仿造《呐喊》将其人物画在墙上。“又是你们在墙上画这些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画,骂了多少次,就是不听……”这类声音常在巷子里回响,我们便跑到小巷的另一头幸灾乐祸地咯咯直笑。 从小到大就特别喜欢坐在门槛上,边望着夕阳将最后一朵云彩抹红,边听奶奶讲故事。爷爷走向我,他坐在了我身边,伸出长满老茧的双手将我搂住。爷爷用他发黑的食指指着将离我们远去的夕阳,说:“杰,我教你句诗,跟着我念‘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他故意清了清嗓子,“你还有我们呐!才不是什么断肠人呢……”说罢,爷爷的笑意随夕阳而逝了。却在这时,奶奶就会问我想听什么故事,不大懂事的我依然嚷着叫着要听奥特曼打怪兽,而奶奶也总能变着花样来哄我。夕阳透过云彩,将余晖毫不吝啬地挥洒在爷爷奶奶身上,难免照出了爷爷奶奶多多少少的虚弱。 岁月流逝,拼凑起童年的是一块块时间的碎片。路上的坎坷细看也竟有几分美好。夕阳落,新月起,万物皆有起有落,有成功有失败,有艳丽有凋零。 却看小巷,小巷很小,虽放不了风筝,但斗得了蛐蛐;小巷很小,虽打不了皮球,但弹得了弹珠;小巷又何止是小巷?它承载了多少人的童年和幻想,又使多少人梦想远航! 扶墙漫步,妄想穿越那条巷子。小巷时光会是多么美好,可又有谁能旧戏重演,回到那条小巷,那条充满美妙幻想的小巷。童年,这一看似通俗易懂的词不单单只有童趣,它更多的是未知的谜题和更深奥的道理。 穿过小巷,又何止是穿过小巷呢? 终于等到你,一篇有味道有情怀的文章。文章重情感的抒发和思考的呈现,你两者均有。每一稿进步明显,尤其第三稿,文脉清晰,情感深沉,文字表达较之前凝练,很好!继续努力! 大先生国文,有趣、有用、有情、有品! (1)小学趣味国学;(2)小学各年级作文、阅读;(3)初一至初三语文阅读写作;(4)高一至高三语文阅读写作;(5)语文素养与硬笔书法等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赞赏所得全部用于奖励学子。谢谢! 种栀子墨鸭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guoxiaofua.com/xfgm/7300.html
- 上一篇文章: 不止演技,黄圣依连上亲子综艺也是黑洞啊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