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土味审美大赏
溯源君,一切来路皆可追。 就要过去了,我想我会想念他。 包括想念这一年里,土味审美频繁的突袭。 在词义变化如此频繁的当下,土味这个词已经不单单指接地气、下里巴人的风格,它在社交网络被戏谑地当作一种朋克,具有生猛的原力。 它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自诩品味高雅的精英们也可能最终面临着真香定理,在一眼看不透的土味中细想:有点意思。 土得有目共睹 如果硬要给土味分层,公认的土俗应该是第一级。这些乍一看辣眼睛,细看,也确实不是很想细看的,受众不详的物件/建筑/装饰,构成了被吐槽的类型审美坚硬的基石。 先来看看配色。 欧洲的彩色小镇用色大胆,营造出了童话般的梦幻感。 看到这样成功的案例,中国民间有些商家对自己的搭配就有些过于美好的想象。 光头强: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 本土化helloKitty——有一说一,猫确实是四条腿 摇摇车做的诡异一点还能理解,特立独行不失为营销之道。但这样的配色放在文化遗产上,就有些令人笑不起来。 这大胆的用色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光头强摇摇车也只能自叹弗如。 佛曰,我的头发不是蓝色。 除了公共空间,家庭装修也是配色的重灾区。或是父母装修,或是去亲友走访,我们总有机会看到夸张的电视机后墙壁纸,或是炫彩的大厅吊灯。 经典壁纸,居家必备?? 谁还不会搞点浪漫呢 一切为了孩子 每当我在外上厕所,就会想起家? 但家居装修,外人也说不着,住的人觉得舒坦才是王道。看着“家和万事兴”的荷花大墙纸,叔叔阿姨心里可比住在工业风的冷清屋子里乐呵多了。 同理,当我们看到丝巾飞扬,造型舒展百变的大妈游客照时,也能代入这种淳朴的对生活、对朴素哲学的热爱。 再见了朋友们,今天我就要起航,不必为我担心,我有勇气和智慧做桨。 或许百年之后,大妈手中的丝巾就像李白手中的酒,武士腰上的刀,成为文学艺术作品中重要的文化意象。 也不知道海澜之家是不是受到了这些照片的启发。 一向稳重的男人的衣柜突然如此放飞自我,究竟是审美的扭曲,还是市场营销的沦丧? 海澜之家的审美在这两年略有回升,但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海报倒是多年水准保持稳定。 在用尽世界上所有色彩的边缘疯狂试探 土得清新脱俗 市面上盛行的土味也不总是一眼就让人生出直白的感叹。有些作品,乍看觉得土,细想还是花了心思,再一琢磨,归根结底,还是盖了一层帘的土味罢了,算得第二级。 前段时间带火了土味建筑的天子大酒店就是这种风格。 寿星手里那颗桃绝佳的地理位置也不能浪费,做成了豪华套房又是一个好商机。 石家庄的变脸楼也必须榜上有名。 正面是白宫 反面是天坛 侧面是…. 天坛白宫塔:想不到吧! 这种刻意感不只出现在建筑领域,就在北京不久前结束的园博会上,一尊悟空植物也十分吸睛。 或许这就是灵魂园艺。 园艺师傅应该是想致敬经典,理想很丰满,现实就有点过于草率。这白手套和金箍棒也显然是就地取材,简直是清洁工人的标配。 但大圣其实也不缺这一个场合来刷存在感。中国传统文化形象千千万,不妨先把基础设定(比如造型没这么飞扬跋扈)稳住再来求创意,或许能达到更佳的观赏效果。 这种用力过猛的造型并不是个例,早先的“中医走向地球”雕塑就掀起了对这种清奇审美的讨论。“中医”、“走”、“地球”,元素是齐活了,但强行拼接凑出一个四不像,实在令人哑然失笑。 我大中华万万人民的创造力无穷无尽,风格千变万化,在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中有时候难免上头。而知识分子的最后一片清净之地,实体书,似乎也在被越来越妖魔化的腰封带入土味装帧的浪潮。 书名叫“别相信任何人”,那我该不该相信小S和吴佩慈呢? 对于这些略显浮夸的各类“艺术创作”,小编只想说: 土到深处便是潮? 这两年土味逐渐被冠上“魔幻现实主义”的名头,一方面是技术的发展使得差距极大的风格出现共存的可能,另一方面是中国急速的社会发展进程令鸿沟呈现出荒诞的效果。土味成为一种风格,甚至成为一种另类的潮流。 椰树牌椰汁的包装设计就引发了长时间的讨论和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guoxiaofua.com/xfgm/7639.html
- 上一篇文章: 终于等到这一天教育部都吐槽了校服丑影响
- 下一篇文章: 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我最喜欢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