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颅内脂肪瘤
CaseReview CASE 消化内科一患者因头颅MRI提示颅内病变,请我科会诊。50岁男性,无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影像学见图1。 图1可见胼胝体周围病变,T1高信号、T2压脂低信号、Flair高信号 颅内T1高信号 多种原因可导致T1上颅内出现高信号,包括脂肪、高铁血红蛋白、黑色素、矿物质、蛋白质等。 T1上表现为高信号的正常颅内组织:垂体后叶、基底节钙化、层面内血管、流动相关增强、大脑镰骨化、正常髓鞘化白质等。 图2颅内T1高信号病变 看文献”IntracraniallesionswithhighsignalintensityonT1-weightedMRimages:differentialdiagnosis“中的典型影像。 图3文献截图 1 脂性成分 图4破裂的皮样囊肿 图5胼胝体周曲线脂肪瘤伴胼胝体发育不良 2 高铁血红蛋白 图6脑淀粉样血管病额叶出血 图7静脉窦血栓形成 3 蛋白质 图8Rathke囊肿 4 矿物质 图9Cockayne综合征中的钙化 5 黑色素 图10脑膜黑色素瘤病 6 其他 图11异位垂体后叶 胼胝体周脂肪瘤 颅内脂肪瘤源于永存原始脑膜的异常分化,多无临床症状,但约55%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脑发育畸形。一般位于中线,最常见于胼胝体周围,多伴有胼胝体发育不良或缺如。其并非真正的肿瘤,而是脂肪的异常堆积,因此多无明显占位效应,血管可穿行于病灶之中而无受压改变。胼胝体脂肪瘤的边缘可有钙化。病灶与皮下脂肪信号一致,抑脂像呈低信号。 胼胝体周脂肪瘤罕见,尸检中的发现率为1/~1/0。病灶同胼胝体密切相关,位于半球间纵裂处,常伴有胼胝体发育不全。胼胝体周脂肪瘤呈管结节状或曲线状,以前者更常见。 管结节状胼胝体周脂肪瘤多位于胼胝体前部,近圆形,通常厚度>2cm,可伴有明显的胼胝体发育不全和额面部畸形。 图12DonnellK,etal.JClinNeurosci. 轴位T1显示半球间高信号病变,矢状位T1显示高信号胼胝体周脂肪瘤伴胼胝体发育不良,轴位T1增强压脂显示脂肪瘤信号衰减。 少见的曲线状胼胝体周脂肪瘤多位于后部,较薄(<1cm),包绕胼胝体。 图13FuY,etal.Neurology. T1矢状位可见胼胝体上半球间细长高信号肿块,脂肪抑制序列上信号衰减。 胼胝体周脂肪瘤被认为是因原始脑膜存留和分化异常所致。这些组织正常情况下在妊娠第8~10周被再吸收。管结节状脂肪瘤较曲线状脂肪瘤在妊娠期形成更早,因此干扰了11~20周时胼胝体的正常发育。 产前超声可证实强回声半球间肿块,CT上见脂肪密度成分具有诊断意义。MRI是发现脂肪瘤和其伴随的胼胝体发育不良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脂肪瘤在所有序列上表现为类似脂肪的信号,无强化。周围钙化可导致磁敏感加权成像上出现晕状伪影。 后记 颅内脂肪瘤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胼胝体周区域是颅内脂肪瘤最好发部位。胼胝体周脂肪瘤可分为2种形态亚型:管结节型和曲线型。后者多无症状,偶尔出现癫痫发作和头痛,其他伴随发育异常的发生率较低。 年,Neurology杂志TeachingNeuroImages板块那篇文章是:27岁女性,因意外发现颅内病变至神经外科就诊。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头颅MRI可见一半球间脂肪瘤,位于胼胝体上,诊断为胼胝体周曲线型脂肪瘤。 图14文献截图 与我们这例患者相似,也是无症状被意外发现。我也曾两次冲击NeurologyTeachingNeuroImages,在些许遗憾中失败,但我没有放弃,无论结局,一直在努力。 参考文献: [1]钱银锋,张婧婧,余永强.T1WI颅内高信号分析.磁共振成像..4(2):-. [2]GinatDT,MeyersSP.IntracraniallesionswithhighsignalintensityonT1-weightedMRimages:differentialdiagnosis.Radiographics..32(2):-. [3]DonnellK,GaillardF.Midlineinterhemisphericlesion.JClinNeurosci..25:,. [4]FuY,FangX,LiY,ZhaoX.TeachingNeuroImages:Pericallosalcurvilinearlipoma.Neurology..93(2):e-e. 来源 那些神经病 排版 乔婷婷 审校丁慧鑫 投稿邮箱: Neurologynews .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guoxiaofua.com/xfgm/8109.html
- 上一篇文章: 牵牛花牵牛花盆栽养护病虫害防治注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