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味学中药桔梗
药名:桔梗(jiegeng) 别名:包袱花、铃当花、道拉基 出处:《神农本草经》 分类:化痰止咳平喘药 产地:分布全国各地。 性味:苦、辛,平 归经:归肺经 功效: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主治: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 性状鉴别本品呈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下部渐细,有的有分枝,略扭曲,长7~20cm,直径0.7~2cm。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不去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具纵扭皱沟,并有横长的皮孔样斑痕及支根痕。上部有横纹。有的顶端有较短的根茎或不明显,其上有数个半月形茎痕。质脆,断面不平坦,形成层环棕色,皮部类白色,有裂隙,木部淡黄白色。无臭,味微甜后苦。 用法禁忌内服:煎服,3~10g。 现代研究根含皂甙,已知其成分有远志酸,桔梗皂甙元及葡萄糖。又含菠菜甾醇、α-菠菜甾莳-β-D-葡萄糖甙、Δ7-豆甾烯醇、白桦脂醇,并含菊糖、桔梗聚糖。又从桔梗得到三个三萜烯类物质:桔梗酸A、B、及C。 药理研究祛痰作用主要由于其中所含的皂甙所引起,小剂量时能刺激胃粘膜,引起轻度恶心,因而反射地增加支气管的分泌。 桔梗皂甙能降低大鼠肝内胆甾醇含量及增加类甾醇和没食子酸的分泌,因而对胆甾醇代谢有影响。 中药附方1、治痰嗽喘急不定:桔梗一两半。捣罗为散,用童子小便半升,煎取四合,去滓温服。(《简要济众方》) 2、治喉痹及毒气:桔梗二两。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千金方》) 3、治伤寒痞气,胸满欲死:桔梗、枳壳(炙,去穰)各一两。上锉如米豆大,用水一升半,煎减半,去滓,分二服。(《苏沈良方》枳壳汤) 4、治牙疳臭烂:桔梗、茴香等分。烧研敷之。(《卫生易简方》) 5、治寒实结胸,无热证者: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贝母三分。上三味为散,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伤寒论》白散) 古籍记载《本草经疏):"桔梗,观其所主诸病,应是辛苦甘平,微温无毒。伤寒邪结胸胁,则痛如刀刺;邪在中焦,则腹满及肠鸣幽幽,辛散升发,苦泄甘和,则邪解而气和,诸证自退矣。其主惊恐悸气者,心脾气血不足,则现此证,诸补心药中,借其升上之力,以为舟楫胜载之用,此佐使之职也。" 《本草通玄》:"桔梗之用,惟其上入肺经,肺为主气之脏,故能使诸气下降,世俗泥为上升之剂不能下行,失其用矣。" 《本草崇原》:"桔梗,治少阳之胁痛,上焦之胸痹,中焦之肠鸣,下焦之腹满。又惊则气上,恐则气下,悸则动中,是桔梗为气分之药,上中下皆可治也。" 《本草求真》:"桔梗,按书既载能引诸药上行,又载能以下气,其义何居?盖缘人之脏腑胸膈,本贵通利,一有寒邪阻塞,则气血不通,其在于肺,则或为不利,而见痰壅喘促鼻塞;其在阳明,则或风热相搏,而见齿痛;其在少阴,则因寒闭火郁,而见目赤喉痹咽痛;久而火郁于肺,则见口疮肺痈干咳;火郁上焦,则见胸膈刺痛;肺火移郁大肠,则见下痢腹痛,腹满肠鸣。总皆寒郁于肺,闭其窍道,则清不得上行,浊因不得下降耳。桔梗系开提肺气之药,可为诸药舟楫,载之上浮,能引苦泄峻下之剂,至于至高之分成功,俾清气既得上升,则浊气自克下降,降气之说理根于是。" 猜中药昨日答对人员 第一名:陽光(奖励:积分) 第二名:...(奖励:90积分) 第三名:祖传中医(奖励:80积分) 第四至十名(奖励:50积分) 鹏程万里,小玲,琴声悠扬,涵涵,商务主持人,李渊博,山王庄中医所郑小受 第十名之后(奖励:30积分) 限时次日七点之前回复的答案 会员卡: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guoxiaofua.com/gjxf/4054.html
- 上一篇文章: 盘点中国十大农产品批发市场
- 下一篇文章: 超级干货味常用中药的产地及靶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