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两篇文章其实都是关于话题“独处”的习作,虽然发表于不同刊物,但放在一起展出。

董钶逸的《给予独处》发表于《学语文报》年第期,学生现已为高二学生;

金佳玮的《享受独处》发表于《作文》高中版年9月期。

给予独处

浙江省澄潭中学高一(9)班董钶逸

曾一人独步于乡野,望阡陌交通,听鸡犬相闻,住俨然屋舍,很是逍遥自在。虽也曾羡慕三五成群与昏黄之下,却也在迷茫之时,闲暇之处,呆楞之间,重新望向从前,努力寻找旧时光景。

回忆过去,沉醉短暂美好,享受那一份来自内心的独处,便是心之向往的。

人生似旅,或长,或短,但都仅此一次,所以何妨吝啬给予自己一次机会。轻倚在微湿的草地中,观察露水的痕迹,仰望挂在天空的太阳,描绘树叶在阳光下的阴影。只是给予自己独处,便是生命中最为简单的获取快乐的方式,不必太过向前奔波,身侧的一草一木就是大自然的馈赠。停下脚步,回首从前,享受静谧,亦是一种只属于你自己的给予,给予的尽头是痴想的独处,独言和独行,尊重给予,方能触到独的边缘。

独处之独,引孤独之意,却催生最美的芬芳。想到了年少的鱼幼薇,父亲早亡,与母亲生活甚是清贫,她习惯了独处与独行,遭到温歧的多次拒绝后,适应独思,落入道观后,坠入风尘事,看似风光无限,多人趋之若鹜,养有侍女与之相伴,深切的内心之中,却仅有她一个而已。我是如此欣赏这位我在书上读到的女子,虽然惯于独行与独处的她是孤独的,但是斩首前的她,已然将她的生命放大到极致,酿成属于独处最醇香的美酒。

独行之独,有快活之意。突然想起老师说起的徐福会,曾经的他潇洒肆意的,不懂之一字究竟是什么?时至今日,唯有一头苟延残喘的老牛与他日日共度清贫,他擅长独处,暗哑的声音低沉地唱着时代的悲歌。云淡风轻之下,是擅长独处的原因:早年丧子,步入老年时,当年的合家满堂已是空谈,整个家,仅剩他一人罢了。当时才听到这我的心是忍不住一紧的,可后来的发展出乎我意料后又带给了我极大的感动——独处中的老人天真,顽劣,于独行之中编织着一个儿孙绕膝的梦境。不知身处其间,却又乐在其中,独行在他的眼中,是三五成群的快乐——他给予自己简单的独行。

多美妙的两个奇人轶事。在人们的喧嚣中癫狂痴笑,在阴雨连绵之际黯自神伤,那么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该记得给予独处。在静谧的暮色降临时,一个人倚窗轻声念着属于自己的生命的赞歌。独处,独言,独行这三项由此看来,何尝不是一种人生的修行。学会给予,学会独处,着实重要。

身处安然,便会寻觅桃源之乡,给予独处,是一种方向,是一种快乐,更是一种生命所需,于冰皮始解之时,踏足乡野,品读世间万千,迎接独处之乐。

(指导老师:张晗)

读罢全文,文章的优势很明显:1.虽然是一篇议论文,在注重说理重要性的同时也兼顾到了文章的诗情画意。语言纤细优美,长句和短句的互相结合,更使得文章的内容丰富了起来。2.论点清晰,结构严谨。先是抛出了愿意享受独处的观点,再利用鱼幼薇和徐福会和两个不太常见的例子论证自己的观点,不但衬托出了作者较好的文学积累能力,更使得原本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享受独处

浙江省新昌中学高一(3)班金佳炜

我一直相信人是一种群居动物,所以第一次在书上看到叔本华说的“在独处的时候,一个具有丰富思想的人,只会感觉到自己丰富的思想”时,大脑如被雷击中一般震撼。

其实在那个时刻我是很抵触这句话的,可后来却不得不承认这句话的合理性——有时候,只有当一个人开始学着孤身独自思考时,他的所想所感可能才会深刻,对待所见所闻也会因此变得理性。未受他人他物影响的想法也许才符合自己内心。

于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境的改变,我开始越来越懂得去体会叔本华在这句话中关于独处的内核。独处是一种隔绝世俗的良方,也是一种独特的性格,我们只有学会独处,才能摒除杂念与干扰,让自己真实的想法占据大脑,用自己正确的思想指引自己行动的方向。独处是智者应该学会的聆听内心的方法。

所以大抵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那些古人们才如此般享受独处的滋味。在独处中,他们寄情山水,感受自然之乐,不为世俗所玷污。就像嵇康,不愿在朝廷做官,只愿独自在林中打铁、饮酒、写诗作乐。他的《广陵散》更是被人们列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最终流传下“竹林七贤”的美名。也许现代社会绝大多数人不能理解的独处对于古贤人来说,不仅不是肉体的孤僻,相反更是一种与自然合二为一的快乐生活。我们虽然不能像古人一样隐居于山中,但可以偶尔地选择独处,然后在独处中感受超脱凡世的安宁,暂时避开生活的烦恼。这对于现代生活中浮躁的心灵来说,不也是一种很好的净化吗?

可惜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理解嵇康并在独处享受到快乐,有许多人在独处中感受到的是煎熬,因为独处并不是他们的主动选择,而是因为内心的思想与观念可能与常人不同,这就导致了他们在生活中被迫地只能感受到思想上的独处和精神上的隔离。在独处中,他们坚定自己正确的想法,并努力尝试传播给更多的人。

鲁迅是在父亲去世后才坚定了自己学医的道路——以手术刀治疗被疾病折磨的人们。而在日本学医的过程中,他深感医国的重要,便弃医从文。以笔为武器,去剖析社会病态,将科学民主传播给更多人。正是因为鲁迅先生与其他学生思想观念上的不同,在独处中,他的想法发生改变,最终选择了一条更加高尚的道路。我们与整个社会难免会有思想观念上的不同,这时,我们需要独处,需要仔细考虑事情背后的问题,在一次又一次深刻的思考中,不断完善自己或影响社会,做一面有着自己思考的社会的镜子。

其实,无论是主动独处,还是被动隔离,独处都能为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效果,或改变自己或影响社会。但如今人们的从众心理越来越盛行,许多人不愿再花时间独处,没有了自己的思考,人们只愿在思维定式中行进而不想尝试改变和创造,我们的时代,愿意独处的人越来越少。

学会独处,是一种技巧,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智慧。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不应该盲目从众,而要有自己的思想。所以不如在独处中冷静下来吧,理性思考,在自己受益的同时,也造福这个社会。

(指导老师:张晗)

在这一篇文章中,我看到了一个少年不断思考前进的样子。在文章的一开始,作者就告诉了我们因为他非常相信人的社会性,所以在初接触叔本华的观点时,他是那样震惊,可后来观点的转变,使得他开始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发现。而在论证自己观点的时候,用嵇康的肉体独处和鲁迅的思想独处为例,虽都是正面材料,但因为独处的侧重点不同,又更加丰满了论点的广度,使得文章的说理更加令人信服。

两篇作文都是话题作文“独处”下写的作文。只不过时间隔了一年,董钶逸小朋友是去年暑假写的,金佳玮小朋友是今年暑假写的。虽然差了一届也隔了一年,但是发表出来是连着的,我觉得还蛮有意思的,“给予”独处之后我们要学着去“享受”独处,因为觉得很有意思,所以就放在一起了。

两篇文章各有千秋,我自己更喜欢董钶逸这一篇。主材是材料喜欢。读高中的时候我有一段时间很喜欢鱼玄机,那个写下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的挂牌营业的风流女诗人。想想做家教也很久了,20岁大一的暑假就开始带学生写作文,但也真的第一次看到学生中有人用上了鱼幼薇的故事,所以瞬间就拉了好感度。而且董钶逸小朋友本身的文字功底不差,所以好好修改之后,虽是议论文,但也充满着诗情画意。

金佳玮小朋友这一篇也相当不错。这是今年6月中考结束刚来的小朋友,5月份的时候一个家教联系我说想来学,那时候正值编辑约稿堆积,手里能快速完成约稿学生不多的时候,正愁着因为学生太少没办法即使完成约稿,所以刚好到了动念头想招几个新的学生好好培养作文。不过倒是没想到的是来的六个学生不光都是男孩子,还全部都是大理科的学生,这就相对来说比较尴尬了。来的学生中,本身议论文写得不错的有两个,金佳玮是其中一个。

虽然个子差不多一米八,但他是一个很腼腆的孩子,喜欢穿校服,也因为这样我还闹过笑话。上了到第三节课的时候我发现他还穿着城关中学的校服就随口问了一下怎么毕业了还这么怀旧,他立刻接上:“我家里没有其他衣服了。”其实小金同学只是随口一答,但是我当真了。那天他们写作文的时候我就看不进书,看着小金就想,是不是家庭真的比较困难,如果这样的话是不是学费收太高了?要不要减一点学费呢?学生底子本身不错,如果之后因为纠结学费不能继续学习那多么可惜啊!后来事实证明是我脑洞太大脑补太厉害了。后来误会解除之后还和学生们提起这件事情的时候他们还哄堂大笑,国庆写作文的时候已经是新中学生的他又穿着城关的校服来了:“嘿嘿,这一次我穿着过期校服来。”本身就是不喜欢张扬,性格低调,然后觉得学生就穿校服的孩子,我真的是……想太多了。

初中组和高中组各有学生的家长和他父亲是同学,也是因为这样,知道了他在家里的另外一面。晚上九点半准时睡觉,早上六点起床,即使周末也一样,周末起床之后还会烧好早饭端到父母床前。的确是乖孩子,所以能发表,真的也是开心的事。

小金的这一篇文章不差,虽然和前面董钶逸师姐的比起来不够我标准中的诗情画意,但也足够以高一学生这样的身份写出字字珠玑感。鲁迅先生的材料其实过于老套了,不过还好贤者嵇康的材料放前,也给文章增加点新鲜感。其实我每次收纯理科的学生内心多少是纠结的,因为我接触过的理科生的思维写作文的时候不会特别深情,我又是那种追求学生文笔是诗情画意那种,所以这个班收的时候我内心特别忐忑。也是因为理科班的家长们一再保证,他们明白了语文在高考中的重要性,所以一定会重视,我才卸下一半的担心。其实这个班发表作文已经是第二篇,另外一个小朋友已经发表过字的短篇,他们的认真让我觉得他们经过努力是可以慢慢上去的。所以是他们自己,给了我信心。所以金佳玮妈妈告诉我这一篇文章发表的时候我是真的特别开心,就感觉好像在印证确认我的自信一样,来得真是时候。









































白瘕风能晒太阳吗
哪家医院能治愈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guoxiaofua.com/szxfgm/3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