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61

物联课堂

中药学第61期

西洋参

西洋参,中药名。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PanaxquinquefoliumL.的干燥根。

产地

均系栽培品,原产于加拿大和美国。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引种栽培成功。

相关名

洋参、花旗参、种洋参、佛兰参、顶光参、正面参、广东人参、正光结参、西洋人参、粉光参、原皮西洋参、粉光西洋参。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挖出根后,除去地上部分及泥土,去芦头、侧根及须根,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鉴别

本品呈纺锤形、圆柱形或圆锥形,长3~12cm,直径0.8~2cm。表面浅黄褐色或黄白色,可见横向环纹和线形皮孔状突起,并有细密浅纵皱纹和须根痕。主根中下部有—至数条侧根,多已折断。有的上端有根茎(芦头),环节明显,茎痕(芦碗)圆形或半圆形,具不定根(艼)或已折断。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平坦,浅黄白色,略显粉性,皮部可见黄棕色点状树脂道,形成层环纹棕黄色,木部略呈放射状纹理。气微而特异,味微苦、甘。

性味归经

苦、微甘,凉。归心、肺、肾经。

性能特点

本品苦凉清泄,微甘能补,入心、肺、肾经,为凉补之品。既善补气养阴,又善清火生津,主治气阴两虚或阴虚津伤诸证,兼热者尤宜。

功效

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主治病证

(1)阴虚火旺之咳嗽痰血。

(2)热病气阴雨伤之烦倦。

(3)津液不足之口干舌燥,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另煎,与煎好的药液合对;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能伤阳助湿,故阳虚内寒及寒湿者慎服。

故事

西洋参是一味珍贵药材,美国和加拿大为其原产地,直到17世纪才传入我国。西洋参的发现得益于中国人参的药用价值,年,一位在中国传教的英国传教士对中国的人参特别感兴趣,所以他带了一些人参回国。之后,他写了一篇关于中国人参药用价值的论文在英国皇家学会会报上发表,过了一段时间,加拿大魁北克的拉菲太神父看到了这篇文章。当他研究了中国人参标本后,想到当地森林地带和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别相似,所以他推断当地应该也有类似的植物。所以他雇用很多人去找,结果在加拿大南部发现了这种植物,后来,人们又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加拿大东南部和美国东部发现了这种“人参”。从此以后,西洋参就被人们所认识,并且远销世界各地。

西洋参虽然出产于国外,但是最早发现它的药用价值并且广泛使用是在我国。早在清朝,慈禧太后就用它来治疗疾病,正因为她的使用,才使西洋参的身价倍增。相传,当时慈禧经常受到脾虚挟湿的困扰,非常苦闷,太医考虑到她的身体,认为调摄不宜燥烈,所以用西洋参代替人参和党参,结果,取到了很好的功效。我国中医认为,西洋参能够润养五脏、补气养阴、生津止渴,经常被用于治疗虚热烦倦、咽干口渴、肺虚久咳等症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guoxiaofua.com/szxfgm/4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