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青春期,父母会发现他们的脾气突然暴躁了起来,经常“莫名其妙”地发火,一言不合就说狠话、说脏话、骂人、摔门、砸东西、狂吼乱叫等,像个一点就着的火药桶,或者像个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响的定时炸弹。

就像《水浒传》里描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那段,说那个被鲁达调戏的郑屠户“两条忿气从脚底下直冲到顶门,心头那一把无明业火焰腾腾的按捺不住”。

对青春期孩子的无名火,有的父母对他们敬而远之:惹不起还躲不起吗?有的父母会针锋相对以暴制暴:你个小兔崽子还敢发脾气,你要造反啊!你脾气大,我比你更大!于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各种矛盾就产生了。

孩子的这个“莫名其妙”的无名火究竟从何而来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一下:

01.

身体的外在变化

我们成人平时根据自己的身高体重都会穿着不同码数的衣服,比如XL、L、M、S,适合的码数会让衣服穿着比较舒服。

如果你平时穿XL码的衣服,现在要求你每天穿着S码的衣服,而且24小时不能脱,睡觉的时候也要穿着。你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你会觉得很紧、很拘束,你想赶快脱掉舒服舒服,但是又不能脱,你就会感到很烦,很难受,但是又没有办法处理。这就是青春期孩子的感觉。

这种感觉不是委屈几天或几周就好了,而是要陪伴孩子很多年。有兴趣的家长可以试一试,或者想象一下那种感觉,也许能体会到一点青春期孩子的滋味。

其实这不仅仅是一个比喻,如果注意一下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孩子,很多孩子的校裤就像七分裤一样,吊在小腿上,这就是孩子长得太快了,衣服跟不上了。家里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都会知道孩子有这么一段时间长得飞快。

孩子适应这个迅速长大了的身体需要一个过程,就像一直开SMART小车的人,突然给他一辆加长的凯迪拉克让他开。

他有驾照,也懂交规,但是他不熟悉这辆新车的长度、宽度、高度、转弯半径、视野盲区,所以他开的时候就容易出现一些磕碰和剐蹭,不了解的路人就会认为这个司机技术太差,或者认为他可能是酒驾。

02.

身体的内在变化

身体的外在变化还好识别,身体内部内分泌的变化就不容易看到了。

我们都知道一个词叫“更年期”,成年人到了这个年龄会有一些身体和情绪的变化,特别是女性,会变得容易失眠、暴躁、烦闷、盗汗,等等。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雌激素分泌量减少造成的。男性到了一定的年龄,有的会出现脱发的现象,这是雄性激素的变化引起的。

女性更年期和男性脱发的现象,大家都能理解,也会觉得很正常,但是青春期孩子内分泌的变化却很容易被忽略。

我们知道雄性激素的功能除了促使动物的性成熟以外,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让他们充满攻击性,因为性成熟的雄性个体需要与同性的其他个体争夺雌性个体的交配权。

这一点大家在看动物世界的时候就非常了解,那些雄性的动物一到发情期就会互相威胁、互相追逐、互相打斗,甚至以性命相博,一定要分出个胜败才行。

这时候如果哪一个雄性动物斗志不旺盛、力量不强大,就会败下阵来,失去繁衍后代的机会。

人是动物界的一份子,当然也会遵循自然的规律。青春期也是孩子的性成熟期,到了青春期,男孩子在雄性激素快速增加的情况下变得暴躁、好斗,这是非常正常的,这是不容易通过意识层面来控制的。

青春期的男孩子,不可能像雄性动物争夺雌性动物一样,去通过打斗争夺女同学,他的性压力和攻击冲动都没有办法用最原始的方式释放,这些积累下来的东西会让他们非常难受。

女孩子到了青春期,由于雌激素的变化,有了生理周期,每次生理周期结束的时候,由于妊娠没有发生,在脑垂体激素的调控下,卵巢中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量下降,部分组织会脱落,在疼痛的剌激下,人容易疲倦、情绪不佳、烦恼抑郁。这时如果有人去招惹她们,就相当于火上浇油。

还有一些原因也会影响青春期孩子的情绪:

(1)睡眠不足

有一项调查表明,大约50%的坏脾气老板都是睡眠不足造就的,他们会因为睡眠不足造成的疲劳而对下属大喊大叫。普通员工也一样,因为睡眠不足,有39%的人会脾气暴躁,19%的人在工作中容易出错。

如果一个人两天两夜不睡觉,大脑就会像电脑一样重启,将控制中枢从平时的“冷静理智”控制区转向了“紧急状态”控制区,这个控制区让人的行为模式切换成应对危险的“要么战斗要么逃跑”模式,导致脾气变得急躁。

现在青春期孩子的睡眠普遍不足,情绪自然会受到影响。

(2)吃肉太多

肉类中的动物蛋白会使大脑中的色氨酸含量减少,而导致人的情绪急躁,有侵略、好斗的倾向。肉中含有的大量饱和脂肪酸会让血压升高,血压升高是情绪不稳的重要诱因。肉类会导致血液中的钙离子含量下降,血液中的钙是情绪的降温剂,钙离子的减少会增加暴躁易怒的几率。

现在的孩子每天吃多少肉食,做父母的最清楚。尤其对这一代中国城市家庭的孩子,肉食的摄入量在历史上都是前无古人的。

我们的生活富足了,我们把几代人对饥饿和贫穷的焦虑都放在孩子身上,希望通过他们来满足几代人未了结的心愿,所以很多孩子不仅是为了自己在吃肉,还要为了父母、为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吃肉,甚至为了更遥远的被饥寒交迫困扰的祖辈在吃肉。他们吃肉的量就会超过自身成长发育需要的量。

(3)快餐食品

有一项研究发现,炸薯条和鸡肉汉堡会让男性变得脾气暴躁而且更容易有暴力行为。原因是长期吃快餐食品的人,大脑中会缺少Ω-3脂肪酸,使大脑灵活性降低,控制情绪的能力受损,导致增加暴力倾向。当然不能因为有这个原因,就断绝孩子吃快餐食品,这是个快餐的时代,快餐食品有利有弊,只要我们了解就好。

(4)压力太大

孩子到了青春期,面临的学业压力、社交压力会越来越大。在这些外部不可避免的学业、社交的压力之外,还有很多孩子承担着额外的家庭关系的压力,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情感沟通,父母之间夫妻关系质量不佳,都会给孩子雪上加霜。

很多时候孩子的情绪失控,是各种压力叠加的结果。在这重重压力的状态下,身体中一种叫儿茶酚胺的激素会增多,这种激素是肾上腺产生的,会让人兴奋,让人处于一种战斗状态。

刚才我们说了第一点身体的外在变化,就像一个开惯了小车的人第一次开加长的大车,不熟悉大车的长度、宽度、高度等外形尺寸。

第二点身体的内在变化,就像这个刚开大车的人,对这辆车的油门和刹车也不熟悉,不知道这一脚油门踩下去,会有多大的力量,反应的时间是什么样的,是立即就有推背感,还是要迟滞一下再冲出去。

也不知道刹车应该轻点还是重踩,轻了刹不住,重了会急停。路上的人看这个人开车就是一窜一窜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青春期孩子喜欢听的歌的节奏也都是这样一窜一窜的。

03.

表达方式的变化

有了上面说的身体的外部和内部的生理变化这两个基础,青春期的孩子在表达情绪的时候,会和前青春期有了很大的不同。

一位妈妈分享过一个事情:有一个五年级的女孩子,周末的时候本来约好和同学一起去游乐场玩,结果妈妈在孩子早上出发前检查孩子的作业,发现没有完成,又检查了孩子的数学课外练习,发现错的很多,老师还打了问号。

妈妈一生气就不让孩子和同学去玩了。这个女孩子一下就爆发了,把数学课外练习书撕了扔在地上,妈妈端了一碗粥准备坐下吃的时候,孩子一下把妈妈的凳子抽走,害得妈妈差点摔倒。

妈妈和女儿从吵架升级到干架,孩子又撕破了妈妈的睡裤,用妈妈的说法是“我家爆发了世纪大战”。女儿从早上10点一直把自己关在房间哭到下午3点。

后来妈妈出门回避了,去书城找心理学的书寻求帮助,爸爸下午去和女儿谈。所有人都被吓住了,不理解这个一直乖巧懂事认真上进的女孩子,为什么爆发起来这么吓人。

其实孩子对妈妈的这种方式早有不满,过去可能只是稍微抗议一下,就被镇压了,现在无论是身体外部还是内部都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可以从上午十点持续到下午三点,依旧保持强劲的能量。

可是孩子刚刚拥有这个能量时,还不能很好地掌控,做不到收放自如,就像一个不会武功的壮汉,拿着两把菜刀一通乱砍,不知道会砍到谁,也可能砍到自己。女孩撕书、抽妈妈的凳子、撕妈妈的睡裤、哭一整天,都是抡着菜刀乱砍的方式。

妈妈的方式,就像灭火。当火苗小的时候,用一盆水泼过去就可以浇灭。如果火势非常大,还是那一盆水浇上去,水就被高温分解成氢离子和氧离子,变成了助燃剂,越浇火越大。

另一个初三的男孩子,吃完晚饭一个人在家,觉得身体发热,就计划先运动再玩游戏最后再学习一会儿,然后睡觉。于是他认真地做了8组俯卧撑,每组12个,96个俯卧撑做完,出汗了,洗了个澡,感觉有点累了,就想先休息一会儿。

刚在沙发上躺下,妈妈就回来了,看见他躺在沙发上不学习,火一下上来了,没头没脑就训斥孩子。

孩子气坏了,和妈妈大吵,两人吵到十一点多,妈妈吵累了,去睡觉了。孩子还没有宣泄完愤怒,非常难受,就一个人在自己房间的地板上打滚,来来回回滚了几十分钟,还是难受,就把小时候看过的一套绘本全翻出来,一本一本地全部看了一遍,看完绘本,都后半夜了,才感觉舒服了一点,上床睡觉了。

结果因为睡得晚,早上就起不来了,于是妈妈又开始训斥他。

听到这个孩子亲口对我说这个过程,我感觉非常震惊。我自己的女儿也是青春期,我一直陪伴她长大,我每天都在学习儿童成长规律的理论,我一个月做五十个小时以上的咨询,我遇到过各式各样的孩子,但是我第一次听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告诉我,他是如何难受地度过一个和父母争吵后的夜晚。

我觉得我们真的太不了解现在的孩子了。不光是父母、老师,包括从事与教育相关工作的人,还有我们这些从事心理专业工作的人,都需要去好好了解一下现在的青春期孩子的喜怒哀乐,了解一下他们表达情绪的方式。

而不是只从我们的角度出发,给他们一些看起来正确的说教,这些没什么太大用处。

最后再用一个例子来说明青春期孩子情绪的特点和变化过程。

我了解的一个孩子,初中生的年龄,在学校感觉自己受到老师的不公平对待,非常生气,用手使劲锤墙,把自己的手打的血迹斑斑。

他感觉无法在学校再停留哪怕一秒钟,但是没有家长和老师的同意是不能随便离校的,他就从学校装着防盗铁丝网的高墙上一跃而出。

他不是什么武林高手,也没有练过跑酷,纯粹是被青春期的一股无名火顶着,一下变身成了“燕子李三”。估计等他情绪平稳下来,自己都会被自己的“本事”吓到。

这个孩子的情绪表达方式一度让父母非常头痛,不知道如何和他相处。后来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父母慢慢了解了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对孩子尽量包容,不去刺激他,努力修复亲子关系。

孩子自己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情绪控制能力越来越好,每次爆发的时间间隔也越来越长,烈度也越来越低。他已经度过了最难受的时期,将来一定会表现的越来越好。

所谓的无名火,都是有规律可循的。青春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孩子们处在一个“非正常的正常状态”。孩子和青春期之前的自己相比,是不正常的;孩子和同龄人相比,就是完全正常的。

希望每个青春期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长,希望他们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希望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都能轻松地陪伴孩子成长。

青春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父母要了解孩子这个时期生理和心理变化的特点,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度过这个特殊时期。

这些都需要父母付出时间和精力,放下架子,认真学习。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作者:伍罡

10多岁的孩子叛逆起来,仿佛就像变了个人,总是格外难以管教。

其实,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是有方法可依的哦~

孩子小的时候,即使再叛逆,父母们似乎都有办法“收拾”他们。

不管方法是软是硬,反正孩子们总会很容易就能消停下来——至于是否很快又反复,另当别论。

但是,当孩子们逐渐迈向青春期的门槛,一切似乎都变得不一样了。

一般女孩在10岁前后、男孩在12岁前后,就会进入青春期。

这个时候的亲子关系往往会进入新的阶段。

那些懂得放手、保持自我成长的父母,会更容易和青春期的孩子打成一片。

而那些控制欲强、一直停留原地的父母,更容易与孩子发生严重的冲突。

大量孩子离家出走、自杀的悲剧事件,就是发生在这个年龄段前后。

孩子正处于青春期,用以前的教育方法,尤其是强制的严厉的,简单粗暴的家长作风式的教育,当然是不管用了,只能让孩子的心离父母越来越远。

或者说,是不能与孩子的眼下的心理特征相匹配。

家是孩子最温暖的港湾,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最可依恋的对象,而孩子却不愿回家或故意拖延回家时间,为什么?

他一定有他不愿回的理由。

先不要想孩子怎么不听话,先静下心来,从父母自身找找原因,这与父母长期的教育方式有关。

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识增强了,自我意识感和自尊心也强了。

他希望被尊重,被理解,被认可,被肯定,他需要心理支持,情感安慰。

他需要一个民主,平等,宽容的家庭环境来容纳他的成长。

如果家庭不能提供温暖,平和的成长环境,父母依然采用过于严厉,简单说教的方式,那么,等于在激发孩子的逆反意识,把孩子逼向父母期望的反面,导致过激行为的产生。

所以,在孩子长大之前,所有父母都有必要了解一下,不远的将来,你将面对一个怎样的孩子,又该如何应对。

·01·

从生活入手去改变

青春期孩子由于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大部分是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形式。

他们试图冲破约束和管教是正常的,甚至犯一些错误也是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生活上父母注意让孩子独立,充分挖掘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养成处理自己生活琐事的习惯。否则事事代劳,反而会与他自我意识的觉醒增强相矛盾。

其次从权威的影响向客观的分析引导过渡,因为社会的迅猛发展,父母常常一开口就显得很外行,权威性渐渐丢失。

要避免指令式的“教育”,孩子在遇到困难、问题、挫折之后,只是需要来自父母的客观分析和引导,而且,这种分析和引导还应该是朋友式的。

再次,要耐心持久地与孩子一起做他喜欢的事,接近孩子,发现优点,给予鼓励,并学会“示弱”。

为孩子创造超越父母的机会,凡是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不局限学习方面),都要夸赞,进一步引向孩子学习。

注意万不可只重视学习,再加上许多父母付出了很多,对孩子的要求顺势拔高,出现比较持续和厉害的不满情绪,影响与孩子的一切交流。

·02·

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有了对事物的自我辨知能力,做父母的如果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变化,而是一味地像以往一样,牵着孩子按自己设计的路线走,自然就会引起孩子不满,有意跟父母对着干。

要与孩子融洽相处,父母就得正确认识孩子,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孩子小时候对事物的认知性不强,这就需要父母的提醒与帮助。

孩子渐渐长大,父母习惯了孩子对自己的依赖,忽略了孩子成长,依然对孩子指手画脚,当然会让孩子厌烦。

所以父母要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孩子。

·03·

父母要会索取“爱”

不少父母在“爱”的问题上,只尽“给予”的义务,不讲“索取”。

如此一来,日久天长会在孩子心中形成这样一个概念——父母的爱是应该的。

因此,要向孩子索爱,让孩子学会感恩。

一般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太低,如果孩子在饭桌上给自己夹菜就会感动万分,其实父母可以向孩子要求更多,聪明妈妈不妨撒娇,要让孩子觉得父母的不容易。

当然可以向孩子多要求一点,孩子自然也会多回报一些。

·04·

不要开口就下“命令”

青春期的孩子特别敏感,所以父母不要开口就是下命令,“你应该......”“你不能......”如此一来,在孩子心里,你只是一个领导。

其实,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被当成大人,要让他感觉受到了尊重。

·05·

签一份“保密合同”

偷听孩子打电话、偷看孩子日记,或者是上网看孩子的留言等美其名曰是为了解孩子的行为,千万不要有。

事实上,这是破坏孩子对父母信任度的首要杀手。

和孩子签了一份“保密合同”,写下什么事情是父母可以知道的,哪些是属于孩子的秘密,然后双方违规会怎么样。

·06·

同一错误别老调重弹

对于同一错误,千万不能“老调重弹”,会引起孩子的厌烦情绪。

批评中要切中要害,简短数语指明问题,也要避免“廉价”的表扬,过多的表扬使孩子对表扬失去敏感性,就会失去激励作用,甚至怀疑表扬的真实性。

接下来,请多寻找孩子的闪光点,鼓励孩子,欣赏孩子,表扬孩子。

给孩子新的积极的自我定位,建立孩子的自信系统。

通过这种积极的方式(包括正面的积极的语言,爱的温暖的给予,细心的心灵的呵护,认可和接纳)等去影响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guoxiaofua.com/szxfgm/6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