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建中国实践者大会杨光倩文化寻根
编者荐语: 本文文章摘自FromTheSoil,从江生态文化社创始人杨光倩在乡建中国实践者大会上的主题分享《文化寻根-回得去的故乡》。 杨光倩《文化寻根—回得去的故乡》演讲视频 / △贵州乡创梦想家实验室:从江生态文化社 负责人杨光倩 贵州从江生态文化社创始人,侗房民宿主理人,贵州务美公益旅行联合发起人,年回归村寨成立专注文化保育、乡村社区营造、非遗传承的本土NGO,6年来深耕故乡,集合在地和外部的力量探索民艺复兴之路,在村寨建立非遗扶贫工坊和文化公共空间,分别发起火塘民艺教室、萤火之裳民族校服、侗族青年成长支持计划、本土化社区教育经验探索、非遗扶贫公益计划等公益项目,希望能够激发乡村新活力,推动乡村文旅发展,吸引更多青年人回归村寨,并在自己的故乡实现可持续生活。让村寨成为回得去的故乡,拥有看得见的未来。 ——演讲主题: 文化寻根—回得去的故乡 文字:杨光倩整理:张铎瀚编辑:汤睿沄摘要: 以文化寻根-回得去的故乡为主题,从从江生态文化社、侗房民宿及务美公益旅行三个维度对乡村振兴路径进行不同的尝试和努力,探索一种良性循环的乡建综合模式的经验反思,分享自己对故乡未来的思考、乡村文旅融合的实践探索。 (全文约字) 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够来到美丽的杭州,参加这次乡建中国大会,然后跟诸位分享我们在村寨里面的一些小小的实践与探索。 大家可以看到这张照片高增侗寨是我的故乡。 高增侗寨美景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侗族青年人,从小在这里长大。我们高增侗寨是二千九地区最大的侗寨,至今已有多年历史,一个远近闻名的巧手侗寨,也是中国侗戏之乡,以及侗族大歌之乡。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寨子从远处看的话显得特别的美,但是当你深入到这里,你会发现田园牧歌、青山绿水也会有许多的无奈。我们的故乡只剩下了老人、小孩、妇女和儿童。很多人都会认为我们年轻人应该在外面多闯荡,等到老了,再选择落叶归根。我和大多数人一样从小就立志要走出大山,渴望成为一名城里人,后来我如愿以偿,去了上海读大学。在城市里面工作多年过后,我也在城市里面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但是每次回到故乡,感觉到自己也在变化,故乡也在变化,于是也开始思考起自己和故乡未来以及文化传统的关系。 于是在年我选择回归村寨,和一群侗族青年人自发组织成立了从江生态文化社:我们的愿景是回得去的故乡,看得见的未来。 我们希望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也可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多的可能。我们这6年来在乡村的实践探索,项目点已经覆盖到了贵州黔东南2个县,5个民族,32个村寨,以及49所乡村学校。乡村振兴,我对它的理解它不只是一个产业的振兴,或者文化的振兴,更多的是人的振兴。 我们文化社的公益项目里面会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guoxiaofua.com/szxfgm/7637.html
- 上一篇文章: 2月10日琉璃心语自在随缘
- 下一篇文章: 比起被说是FAKE,更讨厌别人说我的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