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content_880973.html

?

ECHO

城记X郑州

年,电影《相爱相亲》在郑州开机拍摄。

导演兼主演张艾嘉曾在采访中,解释为什么选择在郑州取景:“我想找一个看不出是北方还是南方、快速发展的二线城市,有位台商朋友让我到郑州看看,我去了一看,我说这就是我想要的,就是我不一定要去拍这是哪里,而是我要的素材都在这。”

或许,没有特点,大概就是郑州的最大特点。而郑州在发展中所包含的各种元素,也正是整个中国城市演变史的一个缩影。

电影《相爱相亲》剧照

建城较早、近代起步、计划发展、快速扩张、新城开发、老城更新,这些几乎所有中国城市都经历过的阶段,郑州一个也不少。

像许多城市一样,如今的郑州也是现代主义产物。一样的高层住宅,一样的立交桥、快速路……饱受诟病的“千城一面”,诸多元素你都能在郑州找到注脚。

图:郑子蒙

勒·柯布西耶设想的标准化建构与住房生产机器,让城市越来越同质化,失去了自我的身份认同。

但拉开历史长卷,郑州也颇有值得称道的地方。自商汤于此建立亳都以来,郑州主城年城址未迁、延续至今,堪称中国生命力最长的城池。

郑州商城遗址与现代都市交相辉映。摄影?石耀臣

年11月,中国古都学会提出:郑州可与西安、北京、洛阳、开封、南京、安阳、杭州等古都一起并称为“中国八大古都”。专家一致认为,郑州商城作为商代早期的都城,其建筑规模、规划布局、文化内涵,堪称当时世界之最。

而在许多国人看来,郑州的“古都”称号有些名不副实。毕竟,商代离我们太过久远,文物与文献不多,仅凭镇都之宝杜岭方鼎,不能服众。毕竟,商代之后郑州又沉寂了太长时间,在邻居洛阳、开封的星芒之下,显得毫无存在感。

就连郑州人自己,对“古都”的认知也很陌生。因为除了家门口司空见惯的土城墙,很难发现与古都气质相符的古建筑与文化氛围。

郑州博物馆主展馆以郑州出土的商代青铜方鼎为造型的原始基础,配以圆形碟状屋顶,取“天圆地方、鼎立中原”之寓意。?趣味郑州

李商隐诗中的北魏夕阳楼,梁思成画笔下的唐代开元寺塔,如今都灰飞烟灭。就连以魏巍故居魏家大院为代表诸多明清民居四合院,也因扩路与旧城改造,被拆得不剩一砖一瓦。而近年来重修、复建的城隍庙和文庙,又感觉少了些厚重。

郑州开元寺塔。(上世纪一零年代法国出版的明信片)

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少之又少。也难怪众人觉得郑州没历史,没有文化底蕴。建筑就像城市的年轮,不同时期建筑的叠加与共存,才能彰显城市的生命力与延续性。

郑州人也在反思,黄鹤楼、滕王阁、雷峰塔都能复建,为什么夕阳楼、开元寺塔不能重修?而关于商都历史文化区与商代王城遗址的规划,也一直没有停过。

年河南元宵晚会,郑州歌舞剧院舞蹈作品《唐宫夜宴》上演“陶俑复活”,将一段尘封历史重新演绎。

而另一方面,沉浸于对历史的想象中,不如让历史“活起来”。河南牛年春晚唐宫夜宴小姐姐的出圈,就是一种“复活历史”的探索。

大河之南,天地之中。十省通衢,交通要道。

可以说,郑州是被火车唤醒的城市(不是火车拉来)。年,卢汉铁路郑州车站始建于老城西门外。随后,商埠开通、工业起步,铁路把郑州的发展拉进了快车道。

四通八达的铁路,极大的促进了郑州的经济发展。摄影?石耀臣

郑州拥有众多引以为傲的铁路元素:从中国第一个大十字铁路动脉,到第一个米字型高铁枢纽;从万里黄河第一座铁路桥,到亚洲大陆桥和“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郑州北站,曾是亚洲最大的货运编组站;圃田西站(原郑州东),是亚洲最大的货运站之一;郑州东站和正在建设的郑州南站,都是亚洲最大的高铁站之一;郑州站的日发送旅客数也位居全国前列(普速站第一)。

以郑州为中心的“2小时高铁经济圈”覆盖半径km、人口4.08亿占到全国经济总量的近三分之一。

制图?泰山罗梓涵/星球研究所

曾下辖郑州、武汉、西安等6个铁路分局,线路的末端伸入山西、四川等省境内,正线全长约公里的原郑州铁路局,更是名副其实的全路第一大局。而郑州人,似乎都有一个亲戚或朋友在铁路系统工作。

也正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先天优势,河南省府才由开封迁郑,让郑州迎来了城市发展的第二春。

每一位建筑师都有乌托邦的基因,而随着西方城市化发展几近停滞,建筑师的伟大设想,只能在中国落地。

其实郑州早有另一种乌托邦的实践痕迹。老城北侧,规划建设了省级行政区和文教区,铁路西边形成了市级行政区和工业新城。而这一时期的建筑,多有明显的苏式风格,不管是办公楼、厂房,还是居民区,都是对称的轴线、宽厚的墙体。

居于此的大院子弟与产业工人,都会对一块红布之下的集体主义幸福,有种难以割舍的情感。

郑州热电厂。摄影?焦潇翔

郑州城市新地标:郑东新区CBD

我的好友城市规划师李昊,曾在其专著《城归何处》中谈到,“世纪之初的郑州,为了走出“中部塌陷”的尴尬局面,开始布局新战略。年,郑州市对郑东新区整体概念规划方案,进行了国际招标。黑川纪章的大手笔与这座城市的雄心不谋而合,成功拿下这笔万的大合同。“

环形的路网、带状的运河与人工湖,令郑州人耳目一新。但低密的路网、大尺度的街道,也遭到诸多专业人士的非议。

郑州龙湖公共艺术中心,是郑东新区城市规划项目中最重要的公共空间。

设计团队?STUDIOA+(优加设计)

摄影团队?陈翔/方淳/存在建筑/蒋镇东

从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品位上来说,郑东新区是成功的。郑东新区的成功,也在于紧邻老城,与老城功能互补、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如今,在东区工作、居住的人,已经站上了郑州人区域鄙视链的顶端。

不管新区再怎么发展,城市的灵魂还是在老城。

郑州之所以在全国城市中存在感不强,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老城没什么特色,没什么可玩、可逛的地方。

守着商都历史、铁路文化、工业遗产的一桌好菜,不知道该怎么下手了。也许这也是某些城市发展的路径依赖,前期先把饼摊大,然后再往中间洒佐料。

郑州老街巷里的日常。?我和郑州

郑子蒙,“郑说”创始人,城市记录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guoxiaofua.com/szxfgmd/8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