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平以匪待百姓,以犯人待学生,以奴才待
小编利用学生者,只考虑借此达到自己的目的,何曾考虑过他们的死伤 学生的可爱,在于胸无城府,身无牵挂。再则,青年人朝气蓬勃,趋新求变,故而难免激进一些。“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鲁迅这句话道出了青年推动社会进步的本性,也道出了这种不满所伴生的风险性。 东汉桓帝永兴元年(),冀州刺史朱穆因打击横行州郡的宦官势力被治罪,罚往左校服劳役。“太学书生刘陶等数千人诣阙上书”,指责宦官罪恶,赞扬朱穆出以忧国之心,志在肃清奸恶的立场,表示愿意代替朱穆服刑劳作。汉桓帝于是不得不赦免朱穆。桓帝延熹五年(),议郎皇甫规在论功当封时拒绝贿赂当权宦官,受到诬陷,也以严刑治罪,“太学生张凤等三百余人”发起集会,“诣阙讼之”,皇甫规因此得到赦免。灵帝熹平元年(),因朱雀阙出现匿名书,指斥宦官专权,主持清查的官员四出逐捕,收系太学生竟多至千余人。 清光绪二十一年(),康有为同梁启超等数千名举子,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此次“公车上书”提出了四项主张:一、下诏鼓天下之气;二、迁都定天下之本;三、练兵强天下之势;四、变法成天下之治。康有为指出前三项只是权益应敌之策,第四项才是立国自强的根本大计。戊戌变法由此拉开序幕。 对于学子们的行动,有利用者,也有反对者。利用者中,有煽风点火,使其达到己之目的者,也有顺水推舟,以此为借口完成事业者;反对者中,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其冷静,毋使上当者,有挺身而出,拳脚相加,坚决镇压者。光绪二十八年(),袁世凯向清廷报告:“大学堂聘用各教习,皆平素主张民权自由之人,若以此化导学生,则将来之祸,必更甚于戊戌!”袁是铁腕人物,但他还不是最高决策者,故对此情形,也奈何不得。袁的言论,反映了当局对学生的普遍不放心。 宣统二年(),辜鸿铭侍郎于其《张文襄幕府纪闻》一文谓:“孔子曰:‘君子有三畏。’余曰:‘今日大人有三待:以匪待百姓,以犯人待学生,以奴才待下属。’曰:‘何谓以匪待百姓?’曰:‘今如各省城镇市以及通衢大道,皆设警察巡逻,岂不是以匪待百姓耶?’曰:‘何谓以犯人待学生?’余曰:‘今日之官学堂学生之功课,与犯人所作苦功同一苦字耳。’至于大人待下属一节,今日在官场者,当自知之,更不待余解说。袁子才曾上总督书,有曰:‘朝廷设州县官,为民作父母耶?为督抚作奴才耶?’”其中的“以犯人待学生”,即指袁世凯等人的心理。读书不多的袁世凯有所不知,黄宗羲在《学校》文中即谓三万东汉太学生,“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政有缺失,直言无讳,三代遗风,惟此相近。 年3月12日,冯玉祥率国民军与奉系军阀作战期间,日本军舰掩护奉军军舰驶进天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守军死伤数十人。国民军坚决还击,将日舰逐出大沽口。日本遂联合英美等八国于16日向段祺瑞执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撤除大沽口国防设施。3月18日,北京群众五千余人,由李大钊主持,在天安门广场集会抗议,要求拒绝八国通牒,随后举行了示威游行。当游行队伍抵达段祺瑞执政府官邸前,与其卫队对峙时,段正在主持会议。示威者公推代表与卫士长交涉,要求段祺瑞和国务总理贾德耀出来见面。段担心局势失控,命令执政府内的卫队驱散游行队伍,但卫队却向游行队伍实弹平射,酿成血案,死四十七,伤二百余,所有罹难者皆因弹从背部或脑后穿入而至死,此即“三一八惨案”。这天,被鲁迅称为“民国以来最黑影的一天”。惨案发生后的第三天,段祺瑞发布执政令:“伏念青年学子热心爱国,血气方刚,陡起填膺之愤,意气所激,遂尔直前。揆其情迹,实有可原,特颁明令,优加慰恤。”在悼念死难同胞大会上,段当众长跪不起,之后又处罚凶手,并从此终生食素,以示忏悔。在全国上下一片抗议声中,执政府于这年4月即倒台。 曹聚仁于年4月10日曾在《申报·自由谈》发表《杀错了人》一文,其中说,在革命的过程中,杀人是难免的,但“革命杀人应该有标准,该多杀中年以上的人,多杀代表旧势力的人”。“可是中国每一回的革命,总是反了常态。许多青年因为参加革命运动,做了牺牲;革命进程中,旧势力一时躲开去,一些也不曾铲除掉;革命成功以后,旧势力重复涌了出来,又把青年来做牺牲品,杀了一大批。”这段话所指,也“三一八惨案”。 “九一八事变”后的年12月17日,平津等地学生赴南京请愿抗日。蒋介石请陈铭枢、蔡元培出来劝学生,陈铭枢被闷棍打倒,蔡元培被女生薛迅扇了耳光。蔡年事已高,右臂为学生所强执,推行半里,头部亦受击颇重。蔡伤数月方愈。策划者是北平地下党,目标是保卫苏联。日本占领东北后,遂又进军华北。为此,蒋梦麟、梅贻琦等大学校长联名发表《告同学书》《第二次告同学书》,指出:“赤手空拳的群众活动只有荒废学业,绝非有效的救国方法。”并呼吁学生“马上复课吧!先尽我们的责任”。年下半年,发动华北事变,控制察哈尔,并指使殷汝耕在冀东成立傀儡政权。12月9日,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由黄敬、姚依林、郭明秋等学生领袖带领,各校学生六千余人举行了示威游行。政府出动军警镇压,多人被捕,数百人受伤。10日,北平各校学生宣布总罢课。此即“一二九运动”。事件发生后,时任北大文学院院长的胡适在12月12日的日记中写道:“孟真(傅斯年)说我近日脾气不好!其实我这几天的失望比前二十天更大。青年人没有知识,没有领袖,单靠捏造谣言来维持一个浮动的局面,是可痛心的。”对于学生上街,主动或被动参与政治浑局,胡适历来持反对态度,更反对政治派别煽动利用学生,尤其是国难当头之时,他主张苦学报国。西南联大有两学生欲赴延安,众学生集会欢迎,邀冯友兰与钱穆赴会演讲,以资鼓励。冯对赴延安两生倍加奖许。钱穆则力劝在校诸生需安心读书:“国家需才担任艰巨,标准当更提高。目前前线有人,不待在学青年去参加。况延安亦仍在后方,非前线。”当年红军在川西甘攻州发生分歧,张国焘主张南下,毛泽东则主张北上抗日。一学生读课文后,向老师提出一问题:“日本在东面,应该东进抗日才对。川西的北面是甘肃陕西,甘陕当时没有日本人,甘陕再北面是苏俄,应该是北上抗俄才对。”可惜这是几十年后才生出的钱穆式疑惑。持此观点者,尚有蔡元培、蒋梦麟、梅贻琦、傅斯年等人,皆明哲之士,识得大局,洞察人心,且爱护学生有加。尤其是傅斯年、罗家伦等人,本身即“五四”时期的学生领袖,深谙其中的吊诡。 年底,西南联大学生游行,要求撤换孔祥熙,据朱自清日记载:“图书馆前学生开宣讲会,伯伦(雷海宗)似为首者。会后游行示威,队伍中联大学生不多,大部系校外者。”联大学子参与者不多,恰是这些明哲之士的观念得以推行的结果。马有千里之程,无人不能自往,西南联大之所以为后生不及,引领者起到了关键作用。游行回来后学校召集大会,梅贻琦主持大会道:“昨天,我和蒋(梦麟)先生一直跟着你们,唯恐你们出事,幸亏没有出什么事。”历次学生上街游行,校长们都不主张,而一旦学生被捕,校长们又全力营救,使当局疑惑起了他们所持的态度。在“三一八惨案”公祭大会上,北大代校长蒋梦麟曾沉痛道:“我任校长,使人家子弟,社会国家之人材,同学之朋友,如此牺牲,而又无法避免与挽救,此心诚不知如何悲痛。”他的话引得“全场学生相向而泣,门外皆闻哭声”。而利用学生者,只考虑借此达到自己的目的,何曾考虑过他们的死伤。目的一旦达到,拍拍屁股一走了事,连人也找不到。 年在地下党领导下,近60万国统区大中学生参加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与解放战争配合,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几十年后,一位北大毕业的老教授在接受闾丘露薇访问时反思:“当年我们这些北大的学生天天三菜一汤,白面馍馍吃得饱饱的,跟着地下党上街去‘反饥饿、反内战和反迫害’,国民党也不曾开枪打我们。今天想起来,实在是令我无地自容。”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虽说此“大学”非彼“大学”,但无论什么“大学”,都应明德至善。 原标题为“反对利用学生” 请长按,即订阅用文字书写世相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guoxiaofua.com/tyxf/1515.html
- 上一篇文章: 博诚远大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助力校服企业发展
- 下一篇文章: 实验学校关于校服穿着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