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中国的学生,有一件事似乎永远不会疲倦,那就是吐槽咱们的校服。比如英国BBC近日播出的关于中式教育的纪录片,除了引发对中英教育方式的思考,也有人吐槽“与英国校服相比,中国大陆校服宽松无美感,太丑了”!

中国校服之丑冠绝全球,但它耐磨、耐脏、耐洗、省事,不怕学生长个头,为什么只有中国家长会以太贵、甚至容易早恋为由,反对学生穿漂亮的校服?

学生:校服虽然丑能避免攀比

家长:希望校服能够“物美价廉”

老师:减少攀比便于管理

▍英国伊顿公学身着校服的学生

▍纪录片中被要求着中国校服的英国学生

不论男女,一律身着大三号的男式运动服做广播体操,现在已是中国中小学生的标准形象,它算得上是唯一真正的中国特色,与任一国家对比,中国校服都能让人眼前一亮。

年代到年代中期以前,中国极少数学校也有自己的校服,风格近似日本校服,每套大约30元,因为可显得卓尔不群,不但无人认为增加了家庭负担,反而颇受欢迎。直到年国家教委下发《关于加强城市中小学生穿学生装(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运动式校服才遍及全国,但这一结果并非教育部门的本意——文件要求学生装的设计原则是“朴素、大方、明快、实用”,并明确校服“不是时装、礼仪服或运动服”。

▍流行于80、90年代的中国校服样式

校服是怎么变成运动服的?

西方的争议

要回答中国校服为什么这么特别,先要弄明白校服为什么要存在,实际上各国关于这一问题的看法并不一致。最早的校服诞生于都铎王朝时期的英国教会学校,当时的学生穿着与教士袍相似的蓝色长袍,这种不舒服甚至不卫生的校服更多的是体现复杂严格的教育制度,有强烈的规训意味。

美国人则对是否普及校服一直有争议。美国中小学生的统一校服出现很晚,年才出现第一家。年2月24日克林顿总统在一次演讲中建议,出于安全考虑,美国公立中小学应该统一校服。对此中小学校长们表示支持,他们认为统一校服在保证学校安全、树立学校形象、培养良好校风、加强课堂纪律、减少同伴压力、排除干扰学习的因素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美国校服

反对统一校服的也大有人在,主要来自学生和家长,他们认为统一校服的做法与美国教育鼓励个性化发展和注重创造性培养的理念背道而驰。对学生来说,衣服是个性的体现,而统一着装就是剥夺学生自我表达的自由。学校应该尊重学生的权利,包括学生为自己选择服装的权利。

由于校服的费用并不包括在义务教育费用内,统一校服会增加家庭在子女服装上的支出,这也是部分美国人反对校服的理由之一。

由于意见不统一,很多学校做了折衷,例如规定每周前几天为校服日,后几天为非校服日,有统计显示穿校服的日子里呈报的违纪数目下降了9%,而非校服的日子里增加了38%,支持校服的称数值对比显示校服有助校园秩序,反对校服的称有了校服后违纪总量反倒增加。

日本的校服出现非常早,工学寮(后称工部大学校)于年建校之时就规定学生统一穿深蓝色的立领服。大正到昭和初期,全国范围内开始对校服的穿着实施严格规制。年,文部省规定全国中学以上的校服采用同一样式,即很像军装的国民服,有的还配以军帽和绑腿。

▍早稻田大学校服

二战战败后,日本出现了批判校服的声音,不少人认为制服是致使孩子失去个性的罪魁祸首,国家应废除军国主义色彩浓重的学生制服,70年代有些学校开始废止校服校帽的穿着规定。

日本也有反对校服的声音,原因有:强制衣着违宪;欧美公立学校多不穿校服,校服是亚洲落后理念的产物;校服昂贵,平均几万日元一套,而且还要换季,有些非干洗不可,对一般家庭构成财政负担(BBC年的调查显示,英国父母给孩子购置校服的平均费用是英镑;澳大利亚的校服按季节会有两三款,费用美元左右。);女生的水手服成为“援交”工作服,穿水手服的女生容易受到电车“痴汉”的骚扰。

▍日本的女生校服

校长还是家长

应不应该有校服在西方或许值得讨论,但对于很多中国孩子,尤其是贫困孩子来说,校服实际上是衣着体面的唯一希望。有记者在非洲采访发现,国外援助(含中国)的学校,有校服的学校,学生有更高的热情和积极性,因为漂亮的校服为孩子们建立起了读书识字的尊严感和仪式感。

中国人不能设计、生产体面美观的校服吗?当然不是,欧美国家的漂亮校服大多都是中国制造。年连战和宋楚瑜来南京访问,南京中小学紧急行动,换成了漂亮的新式校服。但为什么漂亮校服就不能普及呢?

▍中国学生的校服

很多人把罪名扣到了校长们的头上,或认为校长担心正常校服会显示第二性征,或认定校长吃回扣影响校服质量,有调查报道也证实不少学校在校服定制、购买上确有猫腻,“毒校服”影响学生健康的案例也常常出现。

但并非所有校长都要与人类的正常审美为敌,年南京某中学就征求学生意见定制了美观的韩版校服,但学生家长知道后却惊呼“男女生都穿这么漂亮,难怪女儿要动心思!”迫使校方不得不放弃新校服方案。

家长们的担心不只是“动心思”。中小学生处于发育期,身体长得快,初中三年合身校服就要换三次,而且还要分夏、冬、春秋三类,常服和运动服两种,算下来一共要36套,学校还得有硕大的更衣室。即便是难看的运动式校服也是有号码的,但很多家长刻意选大号,希望孩子们一件穿三年。

▍中国校服通常十分宽松肥大

很多家长都对校服不满,表示如果质量高的话他们愿意多掏钱。但在全校搞调查时,总会有家长表示反对,拒绝为功能齐全的多套校服掏钱。学校与家长们就校服问题经过长期博弈,最终拒绝多掏钱的家长获得胜利,校服统一到“适合运动、结实、宽大、耐脏、易干、元以内”这个共识,质量差不合体是必然结果,但这是人民的选择。

甚至有些富裕的家长表示愿意为贫困同学买校服,但这个好意却被不愿意掏钱的家庭所拒绝,自家孩子的校服是同学家长掏钱买的,听起来过于丢人。最终,博弈的结果是向下看齐。

中国家长为什么不愿让孩子们穿得体面一点?

真正消失的是中国人的服饰礼仪观念。中国历朝历代对服饰制度都有严格的规定——“礼之大者,莫过于衣冠”。近现代西方同样认为服饰是文明的表征,对用餐、舞会等各种场合都有详尽的服饰规定。

孩子们穿不上体面的校服,正因为大多数家长以及老师并不在乎学生的穿着是否体面,因为他们自己就不知体面为何物,所以,耐脏、耐磨、经穿仍是很多家长和老师们一致的选择。

他们认为穿上好看的衣服就会早恋,这一点也不奇怪,他们青春年少时,经历过政府官员拿着尺子、带着剪刀守在校门外量头发长度、裤子宽度的一幕——当年老同志们“穿上喇叭裤就是流氓”的教育的确深入人心。

长按指纹识别







































北京中科癜风医院好嘛
治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guoxiaofua.com/tyxf/1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