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新媒体出品作者:李嘉佳

中国校服为什么这么丑?

前一阵大热的BBC中式教育纪录片中,除了引发对中英教育方式的思考外,其中的中国校服也十分引人注目。有人开始检讨,认为与英国校服相比,中国大陆校服缺乏美感,反映出美学教育的缺失。

事实确实如此,与欧美日韩那些美美的水手服、英伦范比起来,中国肥大、土气的校服显得相形见绌,甚至有犀利的网友评价“丑到爆”。

中国校服“丑名”何来?

其实中国校服以前并不丑,纵观其百年发展历史,它也有过“高颜值”时期。

“校服”的概念是由西方教会在中国创办学校时引入的。20世纪初,从西方和日本归来的留学生把那里的学生制服带回了国内。

民国时期的男生校服为日式的“军服式学生装”,或者简洁朴素、大方得体的中山装,深得当时进步青年的喜爱。

女生校服为改良的旗袍,或是中西混合的短袄长裙,即“文明新装”:上身为中式上衣,其中含有小立领、盘扣等旗袍的细节,下装则受日式服装影响,搭配百褶裙,黑棉袜配小皮鞋,显得小巧素雅。

年,林徽因(右一)与表姐妹们的合影。她们身上穿的是北京培华女子中学的校服。校服在当时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象征,尤其是女性校服的出现。

民国时期的校服具有明显的“中西合并”特点,也反映了当时年轻学生的思想在经历着中西交流和碰撞的革新,是一个时代教育最生动的缩影。

建国后,在“一边倒”的政治形态下,中国的校服也参考了“老大哥”苏联进行了具体规定:男生为西式白衬衣,深色制服裤子,女生则穿白衬衫,外罩蓝色连衣裙。有所不同的是,苏联的制服是黑衬衫,因此其女生校服也被人戏称为“女仆装”。

苏联校服

文革时期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校服”的概念在中国基本消失了。在学校,旧军装成了当时的“时装”,草绿色是学生们的主要色彩。红卫兵们头戴绿军帽,身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腰间束武装的军用皮带,左臂佩红袖标。而没有军装穿的学生大多穿着自己家里做的蓝布衣服。

文革结束后一直到90年代,随着改革的春风徐徐吹来,人们的穿衣风格也不再受到严格拘束,校服在这一时期也没有固定的款式,像格子衫、白衬衫、深色长裤加黑布鞋都是常见的款式。另外海军元素在这一时期也十分流行,如下图这件蓝色连衣裙,到现在也是件很潮的单品。

“面口袋”的出现

年,国家教委印发《关于加强城市中小学生穿学生装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校服的设计原则:“朴素、大方、明快、实用”,从此运动服款式的校服开始席卷全国,也就是现在被人诟病的“面口袋”。

运动服款式被决策者肯定的原因是其良好的功能性和适应性,在课间活动、集体锻炼等场合都能使用,而且能体现学生的青春和活力。然而由于部分校服生产厂家粗制滥造、国人审美不断发展等原因,如今这种样式已经开始让人“不能忍”。

单一的款式、松垮的款型不但没有给人蓬勃朝气的感觉,套在学生身上反而产生了慵懒、累赘的效果。而且许多家庭还从经济实惠的角度出发,特意买了大号的校服——“爷爷奶奶还说,孩子在学校穿5年,要买大两号的。”

另一方面,全国千篇一律的校服模糊了地域特色和学生个性的区分,根本谈不上什么美感。更要紧的是,这种校服还抹杀了性别之分,男男女女都被裹在宽大松垮的运动服里。

目前,中国校服基本上由校方选定款式,再要求学生统一购买。虽然不乏一些私立学校制作出了漂亮的校服,但绝大多数校服依旧备受吐槽。

去年3月,彭丽媛与奥巴马夫人米歇尔共同参观北京某知名中学时,该中学的蓝白校服尤其抢镜,有恶意满满的网友指出:“中国校服被指‘丑’向了世界。”甚至还有人说,这反映出中国美学教育缺失。

为了证明自己“不丑”,中国校服也是做出过努力的,但现在看来似乎成效甚微。

协商决定校服样式?恐怕难行

曾有人提出,让学校联合学生、家长一起进行民主决策,共同选择甚至设计校服样式,或许能改善现在这种“丑到爆”的情况。

今年7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中也提到,学校要在深入论证和与家长委员会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确定是否选用校服、购买校服遵循自愿原则、各地逐步健全校服式样推荐评议制度、可开展校服遴选、引导专业设计人员或学生参与校服式样设计等。

想法非常有意义,但实施起来并不容易。

据《北京青年报》的社论分析,利益是一方面因素(在校服选购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利益链),更重要的因素是国内教育管理者习惯了行政治理模式。如果把校服选购的决策权交给学生和家长,教育管理者担心会意见纷纭,难以达成“一致”意见,或者选出来的校服太过“出挑”,学校难以管理。

另外,作为出钱买校服的家长未必愿意为订制校服这种“小事”与学校较真,和校服的审美程度相比,家长们更关心校服的实用性。

对性的恐惧?

“拒绝早恋,好好学习”这种类似的话也许根植在许多人的学生时代中,而中国校服的设计同样有这种观点的影子——这种“去性别”的特色,不仅仅是“审美的粗鄙化”,也反映出部分教育管理者“对性的恐惧”根深蒂固。

据《成都商报》的报道,南京一所中学曾经要给学生定做“韩版”校服,但由于反对的家长太多最终放弃了这一计划,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男装太帅、女装太漂亮”,一些家长表示:“穿成这样,不早恋才怪!”,还有的家长向媒体解释:“青春期的孩子换漂亮校服,会刺激他们对异性的好感”、“运动服虽然土,但是安全”。

韩国女高中生校服

事实上早恋和穿什么样的校服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过度的压抑和掩饰反而才是部分早恋的诱因。有的学者还指出,这种“去性别化”的校服不利于青少年在成长阶段形成正确的性别认知,严重者还会导致他们在心理上造成性别混淆、性别认知不明确的现象,比如对女性化特征过于明显的男生,或者男性化特征过于突出的女生产生病态的“崇拜”。

“面口袋”的好处难以舍弃

虽然这种“面口袋”一样的校服款式老、样式丑,但它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许多教育管理者不愿意放弃它的原因。

从政府的宏观角度出发,校服的款式既要考虑一线城市的需求,也要考虑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而设计精美、款式复杂的校服自然会定价更高,导致一些贫困家庭无法接受,因此无论冬夏都能“随时上岗”的“面口袋”显然性价比更高。

进入千禧年之后,一些大城市的中小学曾希望改变运动装校服称霸的千篇一律,开始推行运动装校服与制服式校服“并轨”模式,即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穿“面口袋”,在参加升旗仪式、毕业典礼、成人礼等特殊活动时穿制服,但后来被很多家长诟病“太浪费”,也没有实施下去。

由此可见,家长本身就是“面口袋”最有力的支持者之一。在北京服装学院的一项调查中,42.1%的家长表示学生校服中有制服,但一年也就穿两三次,从方便和舒适的角度来看,运动服款式显然目前仍然是首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李嘉佳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地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guoxiaofua.com/tyxf/1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