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涛 http://hunan.ifeng.com/a/20170705/5797804_0.shtml

最近,看到一个新词:“美丽羞耻症”。

它与“社交恐惧症”“潮人恐惧症”等赛博病症一样,都属于新型社交焦虑症。

且患上这种病症的,往往是女孩。

“美丽”明明是件好事情,为什么觉得羞耻呢?

中国女孩,有“美丽羞耻症”?

互联网每天都在发现赛博病症。

如今轮到了“美丽羞耻症”。

美丽,明显是正面、积极的赞美;羞耻,却是心理学家们公认的负面情绪,是在人际交往之中产生的一种自我贬低的情绪。

这两个词原本不该联系在一起。

可如今,有一大批女孩,正在为美丽而感到羞耻。

他们害怕路人的侧目,害怕熟人的热情夸赞,还害怕得到他人的评价。

他们压抑着心中对美的渴望,每天打扮成最不起眼的模样……

“穿上好看的衣服走在街上,会觉得不自在。”

“明明画了精致的妆容,但一接触到别人的目光,就浑身不舒服,好像他们都在盯着自己挑毛病。”

“拍照不敢摆夸张的姿势,生怕遭人侧目。”

“买了漂亮的衣服,搭配了很美的妆容,准备出门时,却觉得过于隆重,最后还是换上了最不起眼的衣服。”

“平时从不打扮,连穿条裙子都需要鼓足勇气,因为怕同事突然来句'你今天穿得这么漂亮,是不是有什么约会'。”

“美丽羞耻症”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为自己的精致感到害羞。

它是一种社交焦虑症状,精心打扮后,反而觉得局促、隆重、高调,不敢见人,害怕面对他人异样的目光,也害怕得到别人的评价。

被夸好看,会觉得只是客套话;但被说不好,却真的会往心里去。

有人将“美丽羞耻”归因于自我,认为它是对于外貌的“自我PUA”。

也有人认为,这更多是受到环境影响的缘故,中国女孩好像或多或少都存在这种心理。

其实我也觉得,环境带来的影响更大,“美丽羞耻症”更加强调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关系。

因为无论一个人本身美不美,都有可能患上“美丽羞耻症”。

到底是怎样的环境,会让我们因美丽而羞耻呢?

来源:全景视觉

为何因美丽而感到羞耻?

童年环境的影响,是如今很多人有“美丽羞耻症”的重要原因。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谦虚、含蓄才是美德。

从幼年时期开始,女孩们对美的表达就一直被压抑。

在长辈们的言语体系中,“打扮”常常被认为是“不务正业”。

在学校里,“好学生”应该朴素、穿校服、不加修饰,只有“坏学生”才会化妆、穿“奇装异服”。

虽然如今的社会环境已经有所改观,但这些传统观念仍然比较根深蒂固,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所松动。

互联网的传播也让美丽很容易受到非议。

每个人对美丽的包容度和看法不同。

一张照片下面可能会出现赞美和贬损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即使身为看客,很多人也容易自我带入,进而产生负面情绪。

“卷”文化也对我们产生了影响。我们渴望美,但更渴望“美得毫不费力”。

由此还出现了颜值鄙视链:精修不如生图,后天美人不如“妈生美人”,氛围美女不如“硬件美人”。

来源:全景视觉

而那些有点心机,要卷不卷的人,最容易被提防和嘲笑。

因此,很多人不敢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在外表上做出的努力。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女孩们,很容易产生“轻易自我否定”和“过分在意他人”两种情绪。

担心打扮会被认为是“太用力”,也担心打扮了但还是不好看,害怕面对别人的疑问与评价……

不过,我也有点好奇:为什么只有“美丽羞耻症”,没有“帅气羞耻症”呢?

女性比男性更易“羞耻”?

“美丽羞耻”这件事,显然是针对女性来说的。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也普遍觉得:貌似男性比女性要更自信一些。

真的是这样吗?

《南方周末》和“新氧”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整体来看,中国男性确实比女性更自信。

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也发现:女性的自我评价往往更低。

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这是“现实我”。

而我们对自我的认知,即“现实我”往往容易发生偏差。

尤其女性的自我评价,一般会低于他人的评价。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从基因来看,男性出于生存繁衍的需要,进化出了“自信基因”。

远古时期,男人在外打猎,身处凶险,每次上阵都需要给自己壮胆,因此需要自信。

且如果不自信,很可能会错失繁衍的机会,必须勇于展示,才有机会获得配偶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guoxiaofua.com/xfgm/11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