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年校服变迁史
菁菁校园,无处不张扬着春潮热力;年轻的欢声笑语充斥着每一个角落。而校服——正是这飞扬青春最直观、最生动的载体,是校园里永远流动的风景。近百年来,校服的变迁追随着历史的脚步一路蜿蜒前进,承载着我们每个人少年时代几乎全部的欢笑和泪水,在我们的记忆里灼灼生辉。 图为才女林徽因(左一) 年在北京培华女子中学的校服 从辛亥革命到二十年代,制服式校服首次出现辛亥革命虽然没能把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成功解救出来,却大开大合地打破了几千年来“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旧时代衣着制约。新文化运动的春潮更是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年轻一代显出空前的天真、轻松和愉悦。 三十年代,中式旗袍在校园内得宠。由满汉服装相互融合、改良而成的新式旗袍早在20年代就大行其道,这时也进入校园,成为女生们的新宠。 年,北京清华大学, 当时大学生穿着校服参加体育活动。 说到这里,好像都是在讲女生,把男生忽略了?现在来扒一扒男校服。 当时的大学生,经常是上身穿长布袍、下身穿西式裤子、脚穿布鞋。到民国中后期,这么一种穿着打扮,俨然已经成了知识分子的标志性服装。 图为年,广西梧州, 军训操正步的小学生。 图为《青春之歌》剧照 五十年代:比较随意,缺乏特定校服在建国之初,全国人民自动穿起蓝色、灰色的干部服、列宁装、棉大衣。长衫马褂至此基本退出历史舞台。58年以前,风气还是比较宽松的,大学女生还会穿着彩色呢子大衣,王蒙的《青春之歌》讲的就是这段时期的事。 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期,有句话说“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稍微鲜艳、新颖的衣服都受到了限制。这个时期,类似军装的绿装校服被学生喜爱,绿装校服也成为学生的主流着装。全国上下一片绿,学生装也无一例外,军装、军帽、军挎包,书包挎在脖子上,成群结伙地穿梭于大街小巷。这段时期“校服”这个词从我们国家消失了。 70年代,白衬衣配蓝裤的校服开始流行。 校服重新出现。改革开放咯,我国的服饰终于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80年代后期,“校服”这个字眼,也逐渐重回我们的视线。一开始比较散乱,校服不是每个学校都有,有校服也是一个学校一个样,没什么统一的要求。 九十年代中后期面口袋校服逐步一统天下。绝对的校服过渡阶段。各省各市众多的小学、初中、高中的同学们都裹在宽大的运动服里度过了6年的豆蔻年华。看上去非常精神的运动服,作为少男少女的“校服”,却也真是让人提不起精神;于是学生的反抗声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图为余姚东风小学学生穿着校服排练大合唱 图为余姚山区的小学生穿着 余姚团市委联合爱心人士捐赠的校服 二十一世纪。面对着这越来越美丽的世界,大家有理由期许一个百花齐放的校服时代。 刚刚“穿”越完了校服发展的近百年岁月,感慨校服变迁史何尝不是社会发展的缩影。质地变化了,花样变化了,之中也伴随着争议,但从中我们发现最大的特点是即便是校服这个大众化的产物的确越来越个性了,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有理由更加期盼校服的变迁。何去何从,拭目以待! 来源 网络 编辑 青春余姚 设计 锐蜂动力文化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guoxiaofua.com/xfgm/1829.html
- 上一篇文章: 谁说校服毁掉了中国人的青春
- 下一篇文章: 年日本秋冬季流行这样的颜色和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