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CCTV4”看更多内容

  4月20日,习近平主席同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举行会谈,双方一致同意将中巴关系提升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签署和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关于建立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全天候”意味着什么?中国跟其他国家又是什么样的伙伴关系?

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只有巴基斯坦一家

中国和巴基斯坦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能被称为“全天候”的,只有巴基斯坦。这不仅是外交的措辞,更体现我们跟巴基斯坦国家关系与其他国家关系比起来,是“铁哥们儿”。

“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与“全面战略合作伙伴”不同,是更高层次的友好关系。“全天候”就意味着:不管任何时刻、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双方都在政治、经济、安全等大大小小的国际事务中有紧密的关系。

习近平在中巴联合声明中称,巴基斯坦为中国提供同世界联系的空中走廊,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这些故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巴基斯坦,有这样一句乌尔都语诗歌:“朋友的美好形象,就在我心的明镜之中,稍一低头,就能看见。”我感觉就像到自己兄弟家中探访一样。

双方为何决定将关系提升为“全天候”

其实以前也有这样的提法,只是双方没有写入正式的文件中,这次因为是两国元首共同签署,并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关于建立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同时,因为巴基斯坦的中巴经济走廊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一站,这是整个“一带一路”建设过程迈出的第一步,对双方来说都有重要意义。

同样是伙伴,关系却大不一样

“伙伴关系”概念始于冷战结束后。冷战刚结束,北约推行“和平伙伴关系计划”,与非北约国建立伙伴关系,伙伴关系的提法源于此。年后,俄罗斯和西方“蜜月期”结束,北约东扩,欧洲不再提“伙伴关系”概念。

一般情况,如果两国关系比较密切,在重大问题上没有分歧,双边关系发展比较稳定,才能被列入“伙伴”行列。

《人民日报》年4月刊文称,大国间的关系可归纳为3种基本模式,即伙伴关系、结盟关系、非结盟非伙伴关系。中国“伙伴关系”是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关系。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的外交工作也迈上了新台阶,“伙伴关系”这一外交工具的地位也愈发重要。随着其逐步拓展国际舞台,中国越来越不愿意与他国建立正式联盟关系,而更愿意以“伙伴关系”处理邦交。

中国一直沿用“伙伴关系”定位双边关系。其名称主要分为:伙伴关系、全面伙伴关系、合作伙伴关系、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战略伙伴关系、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等。

截止到年4月,中国的“朋友圈”已经有71个小伙伴了,也就说,中国已经与71个国家和组织建立起不同程度的伙伴关系。

这几个“小伙伴”关系很特殊

美国:建设性合作伙伴。之所以叫“建设”,是因为中美建设的是“新型大国关系”,双方虽然有分歧和摩擦,但在做建设性合作的尝试。(白话版:本来我们是敌对阵营的,但我们建设性一下,还是可以商量商量的。)

俄罗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协作”的含义,是指大国之间战略上的协调一致。“合作”的含义,更加强调两国之间的互利共赢。(白话版:你弃权我也弃权,你投反对票我也投反对票。)

巴基斯坦: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是更高层次的友好关系,仅此一国。(白话版:大哥,风里来,雨里去,跟定你了。)

日本:战略互惠关系。日本至今仍未真正进入我国的“伙伴”序列内。(白话版:你的利益分配对我有好处?是吗?真的吗?我不信。)

来源:新华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等

更多内容,







































北京哪治白癜风最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效果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guoxiaofua.com/xfgm/2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