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lita文化和JK制服文化都是起源于日本的次文化,在传入中国十余年后,这类亚文化的传播实现了由隐形、沉寂、不温不火的状态到近两年大热出圈的盛况。

地球人眼中奇怪的我们

“好夸张的打扮”“这是在cosplay吗?”“好像是在模仿日本动漫里的中学生”

当小柒穿着Lolita服饰或者JK制服出行时,会收到陌生人对这些可爱裙子的赞美,但更多时候,她听到的都是路人的疑惑和小声嘀咕。

小柒是一名高二的学生。在校园里她每天穿着单调的“中国式“校服,每天两点一线地学习,等到了周末和假期,她就会穿上精致甜美的lo裙或者元气可爱的JK制服,和同好的朋友相约出行。

“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大多都觉得挺幼稚的,只有两三个宅男宅女们觉得比较正常。”

小柒的衣柜里也有不少日常的服装,但是每到出门的时候,她都更偏爱这些别人眼里“不正常”的小裙子们。小柒说:“比起地球人服饰,我觉得lo裙跟JK制服更好看,也更有意思。”

在大多数路人眼里,lo娘是穿着奇装异服的群体,一些人嘲讽lo娘打扮得像“火星人”,Lolita服饰爱好者也开启了自嘲模式,用“地球人”这个称呼特指和Lolita服饰无关的人或事物。随着该用语的传播和发展,现在“地球人”的说法也被广泛用于“三坑”之间(Lolita、jk、汉服服饰文化爱好者)。

在人群中引人注目的隐形圈子

电影《下妻物语》()

漫画作品《明日酱的水手服》

Lolita文化和JK文化都是源自于日本的次文化。

Lolita服装风格是70至80年代在日本形成的特色亚文化,是以古早洋娃娃镶蕾丝花边、绑带或者蝴蝶结的裙子为基础延伸出的一种服饰设计风格。在日式审美与欧洲古典、哥特、洛可可、维多利亚元素的碰撞下,诞生了这种新品类服饰。

JK是“じょしこうこうせい”,罗马音"jyoshikoukousei"的简写,是ACGN)文化圈(Animation动画、Comic漫画、Game游戏、Novel小说)的流行用语,开始的时候特指女子高校生这一特定群体,随着之后的发展,JK文化也指对日本女高中生制服的模仿文化。

在互联网还未在中国蓬勃发展的时候,没有社交媒体平台为这些亚文化群体提供交流的纽带,Lolita和JK制服这两类服饰文化在国内的传播非常有限,发展也非常缓慢。

年Lolita吧成立。贴吧成为了早前Lolita文化爱好者交流、交易的最热平台。相应的Lolita洋装产业链也逐渐发展起来——首先店家在网络上进行图透和意象征集,在宣传效果达到一定预期后开团,向客户开放定金。下定人数达到工厂制作数量时,店家按照约定时间截团,达不到要求则流团。在相对漫长的制作工期结束后,卖家开放尾款,将商品发给补完尾款的客户。这一销售模式逐渐在Lolita和JK的圈子中逐渐固定下来。围绕此模式经营的店家也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了最早一批的老牌店家。

同时Lo娘和JK作为亚文化群体,她们在自己的圈子内形成了特定的规则,以遵守规则获取身份认同。早期的Lo娘群体在Lolita服饰穿搭上有着相当多刻板的要求,如必须戴假发,必须搭配内搭,不能单穿jsk(无袖的吊带连衣裙款式)等。文化圈内人士对外筑起的壁垒也使得这类服饰文化只能吸引到少部分人融入文化圈内。

这时的Lo娘和JK群体很少走进大众的视野里,她们的圈子是小众且隐形的存在,只有当她们打扮成Lo娘和JK走在街上时,路人才会想起来还有这样一群人的存在。

不再小众的小众文化

随着国内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各种方便、热门的社交媒体平台,以及相对安全便捷的线上支付平台。Lolita文化和JK文化的传播速度大大提升,这类服饰文化相关的产业链也更加稳定和完善。

在微博上的Lolita或者JK日常超话分享repo;跟列表互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guoxiaofua.com/xfgm/5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