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不合格校服的企业应给予一次性死亡

  

 

 校服被形象地称为中小学生的“第二层皮肤”,其质量关系学生的健康成长,可仍然有商家生产出不合格校服。日前,海口质监局对衣服生产厂家进行监督抽查,发现两家公司生产的校服不合格,还有一家公司生产上衣不合格,被质监部门重罚,并且不允许不合格批次衣服进入市场销售。(1月11日南海网)点击查看相关报道》》

  仅仅是一次监督抽查,就发现两家生产企业的校服质量不合格,这样的结果着实让人感到惊讶。倘若全面排查,不知道海口还有多少校服质量不合格?又有多少生产企业在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用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大肆赚取学生家长的血汗钱?

  对此,我们期望,质监部门能够以此为契机,加大排查力度,而不是局限于抽查。只有更大范围的排查,更细致的筛查,才能让我们更清楚地知道海口学生校服的质量情况。须知,校服质量可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容不得丝毫马虎,绝不能让不合格校服在海口学校流通。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禁想问的是,为何质量不合格校服能够流入市场,被穿在学生身上,我们的监管在哪里?

  事实上,早在年6月实施的《教育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就明确,校服供应和验收应实行“明标识”制度。

  这项制度要求,各采购单位购买的校服,要具备齐全的成衣合格标识,并有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本批次成衣质量检验合格报告。各地质监部门所属专业纤检机构要加强对校服供货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督促企业落实产品质量主体责任。既然早有制度要求,那么,为何不合格校服会被穿在学生身上?

  不仅如此,对于生产不合格校服的企业,《意见》也明确了“黑名单”制度,但就连海口市教育综合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在年的检查中,部分企业存在的问题都属于瑕疵,质监部门并没有将其列入重点监管对象,目前海口市尚无校服企业“黑名单”。

  可见,不管是“明标识”制度,还是“黑名单”制度,都并没有管束住企业生产不合格校服的冲动。从这个意义上说,面对这次的抽查结果,相关需要做的是认真地反省检讨,究竟问题出在哪里,监管真的用心、真的到位、对得起群众的信任吗?

  对于生产不合格校服的企业,除了给予停止生产、销售不合格校服,以及罚没的惩罚外,我们期望相关部门能够严格执行“黑名单”制度。而更重要的是,对于那些严重危害学生健康成长的生产企业,应该给予一次性死亡的惩罚。只有从源头上堵住监管漏洞,严肃惩处,才能真正保障学生权益。(肖时平)

雄安新区中小学生将来可穿上展现地域特色校服

穿上校服就是学生

淡然,是一种领悟,一种释怀

稳坐寂寞,静看繁华

简单。。。。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中医疗法
白殿疯按压后怎么确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guoxiaofua.com/szxfgm/1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