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裸捐亿,如今谁还记得他
白癜风公益帮扶 http://nb.ifeng.com/a/20190521/7442256_0.shtml 文 不一 From视觉志 这是一张并不美丽,甚至有些“土气”的照片。 照片中两位穿着简朴的老人,绝大多数人或许都不认识。——那是庄世平和他的妻子林影平。 不过提到“庄世平”这个名字,或许很多人也都觉得陌生。周恩来总理曾表示: "潮汕为中国革命贡献了两个经济人才,一个是理论的许涤新,一个是实践的庄世平"。 而《亚洲经济》特约高级记者高新庆回忆道: 我这一生,写过众多人物,包括政界、企业界领袖;包括作家、教师、社会贤达;也包括科学家、劳模、工人、农民,以及商贾小贩,三教九流,但没有一个人像庄老,令我心仰神驰,久久不能忘怀。 那是一个不该被遗忘的名字。 那是一段不该被岁月掀过去的传奇人生。 01 出生于年的庄世平,从小目睹国家遭受列强欺辱。 “即使力量微小,也总要做点什么,也总能做点什么。” 以优异的成绩从北京中国大学经济系毕业后,他就以教师、记者的身份奔走于国内和东南亚各地,团结华侨同胞的力量,将各方支援抗战的物资,输送到国内抗日前线。以《中原日报》记者身份,亲往缅甸、云南一带考察,撰写缅甸公路的文章,鼓励华侨积极参与国内抗战; 又先后参与创办“合盛商行”、“德泰公司”和“安达公司”,以商贸作为掩护,保护和支持抗日爱国力量……赚的钱绝大多都用来支持国内抗日战争而因为他的活跃,他的名字也屡屡上了日伪分子的通缉名单。 在泰国抗日的七年里,庄世平曾一度被捕,两度逃亡。最后一次逃亡,和妻子孩子分离了近5年的时间。但纵使如此,他却从未有一刻停止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 解放战争时期,受到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压迫。 安达公司在河内、新加坡、曼谷的分公司相继关闭,庄世平于是又将阵地转移到香港。一边继续安达公司香港分公司的经营,一边做起了生猪和棉花的生意,然后将赚到的钱又全都投入到国内解放战争中。此后,为了打破被英国资本垄断的香港金融体系。 庄世平拿着借来的一万美金,创办起了南洋商业银行。 而这也成为了传奇的开始。 02 年10月1日,北京。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年12月14日,香港。庄世平创办的南洋银行开业,而在银行上方,一面五星红旗慢慢升起。那是全港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在还处于英国殖民统治的香港,升起这面旗帜,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但庄世平却不曾有任何迟疑。 那面五星红旗所承载的意义,只有中国人才知道。 48年后。 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已是86岁的庄世平出席了交接仪式。 当“米字旗”徐徐降下,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时,嘉宾席上的庄世平眼眶也红了。 “40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在香港升国旗,最早和我一起升旗的伙伴们都已经去了。如今我已八十有六,终于亲眼见到祖国收回香港,我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告慰伙伴们在天之灵:夙愿已了!” 48年前,他在银行外升起的那面五星红旗,从此高高飘扬在整个香港上空。 03 再聊聊他所创办的南洋银行。 虽然资金少,规模也不大。 但南洋商业银行却是当时香港唯一能与大陆进行资金划转的银行。 而凭借多年积攒的人脉和信用,很多华侨都愿意选择庄世平的银行进行汇款,和内地进行贸易往来。 第二年,他又在澳门创办了澳门南通银行。 在庄世平领导主持南洋银行的36年间。 一个依靠18人和借款1万美元创办的小银行,发展成为了拥有50家分行、多员工、总资产达亿港元的现代化商业银行。 事业越做越大,但创办银行的初心却从未忘记。 “作为一个中国人,这个根不能忘。” “国家民族不富强,不自立,做一个中国人是很难过的。” 以庄世平的身价和经商头脑,他完全可以成为“首富”。从此过上潇洒奢华的生活。然而这个男人在晚年,却选择将自己一手创办的两家高达亿的银行无偿交给国家。没有半分保留。捐了就捐了,好像做了件很平常的事情似的。04 “我这一生,不为名不为利,只是受了洋人太多气,就想争口气,让中国人坐在国际舞台上强盛,有地位、有尊严。”"这个目的达到了,我也死而无憾了"。深圳特区刚刚规划时,深圳特区的第一任市委书记吴南生一时也不知道该从何处进行,特意找了庄世平商量。“办特区,庄老是我的老师。” 吴南生后来回忆道:“政治上的、经济上的、侨务工作上的,金融工作上的,他都提过意见。”也是庄世平率先在深圳经济特区设立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那是第一个在我国经济特区设立分行的外资银行。庄世平(左一)、李嘉诚(左二)与吴南生(右二) 甚至今天汕头大学、潮汕体育馆、普宁华侨中学、医院等诸多由华侨与港澳同胞捐资建设的项目,都离不开庄世平的牵针引线。李嘉诚与庄世平是认识很久的朋友。两人之间曾经有这样一段对话:——“世平兄,你说,人生什么最有意义呢?” ——“兴学育才最有意义。像陈嘉庚先生一样,名字和他创办的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联系在一起的,这样的人生最有意义。” 因为庄世平的建议和理念,李嘉诚决定捐建汕头大学。而学校的筹办、选址、设计、师资力量筹备等,庄世平都全程参与,还亲自邀请自己的老师,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担任汕头大学第一任校长。 庄世平与李嘉诚而对于自己的做出的贡献,庄世平却从来只是轻描淡写的带过: “一个人的人格、国格不能丢。” “人老了,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做点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事,尽点心而已。” 05 《亚洲经济》特约高级记者高新庆回忆见到庄世平时: “十分朴实、安祥、平和的老人” “衣着整洁、得体,但坐下仔细端详,发现整洁的白色衬衣的衣领居然有破损,显然穿得很久了。” 他本该是名副其实的豪门。 但全身上下,最值钱的不过是手上那块带了几十年,一百多块钱的老手表。 衣服穿了又穿,破了就打个补丁。 无房无车,上班跟其他人一样挤公交地铁,住的地方一直是银行的员工宿舍。 没有电梯,90多岁上下楼都要走楼梯。 不到平的宿舍里,家具都用了几十年。 摆在墙边的行李箱,跟着庄世平去了很多地方。 老旧不堪。 旁人劝他换一个,他却笑笑:“还能用呢。” 撰写《庄世平传》的作家廖琪在汕头开研讨会的时候,恰逢庄世平85岁,于是大家一起给老人办了个生日会,那是庄世平第一次开这样的生日庆祝会。来的人很多,不少友人还送了礼金。然而生日会结束后,庄世平就将那笔数额不小的礼金全数捐给了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作为他们的研究经费。在他看来,自己有吃有穿足以,其他的钱,应该放在更值得的事情上。 06 提起豪门富商家,总能想到那不曾停歇的绯闻八卦。 但在庄世平的家里,却窥不见分毫。 庄世平和妻子林影平,是依照传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的婚姻。 却相互扶持着走到最后。 庄世平最初为国家四处奔走,甚至无法回家时,林影平为了照顾孩子,一人兼职了好几份工作,却没有丝毫抱怨,她知道她的丈夫在做对的事情。后来庄世平事业越做越大后,也从未松开妻子的手。晚年,林影平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生活不能自理。每次穿好衣服,庄世平都会摸摸妻子的脚,看穿的衣服是不是少了还是多了。吃饭的时候,他也总是先给妻子喂完了,然后自己才去吃饭。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富二代”这个词,也从来跟庄世平的孩子毫无关系 事实上,庄世平的几个孩子,从未从父亲那得到任何金钱上的庇佑。 长子在香港开了30多年的小巴车,退休也还是住在廉租房里。 “父亲总是教导我们要自食其力,不愿意借用自己的影响为子女办事。我到香港后,他从不过问我的事。” “我们是没有什么埋怨的,因为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有一批人是这样做。” 他没留给孩子什么钱,却言传身教,给孩子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 07 年6月2日,97岁的庄世平先生因心力衰竭在香港去世。 而即使在人生的最后,庄世平念念不忘的还是: “金瓯尚缺,老骥未甘伏枥,仍求一统神州。” 其灵柩盖着五星红旗。 李嘉诚、董建华等亲自为他扶灵。 而在他的追悼会上,无数香港市民从各地赶来,只为送他最后一程。 庄世平的灵柩葬在了深圳。 妻子当年生病,香港医疗太贵,他于是将妻子带到了内地治疗。后来妻子在内地去世,也葬在了内地。而在送妻子在下葬时,他就在她身边给自己留了一个位置。曾有人采访田家炳: ——“在您的心目中有没有最佩服的人?”——“其实值得我一辈子佩服和学习的人很多,我只举一位,他叫庄世平……”“一老功勋邦国重、万人追仰惠泽深”。 这是国学大师饶宗颐写给庄老的挽联。 也是对他这一生最好的诠释。 参考资料: 《亚洲资本》访全国著名侨领、著名金融家、世纪老人庄世平 《举世聚焦的一瞬——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侧记》 《贤德楷模庄世平》 凤凰网《一代侨领庄世平的传奇商业人生》 晶报:专访庄世平先生长子庄荣叙 本文系授权发布,作者:视觉志(ID:iiidaily)用文字记录生活,用照片描绘人生,每晚听你倾诉喜怒哀乐,陪你走过春夏秋冬,撑起朋友圈数千万人的精神世界。转载请联系(ID:iiidaily)授权。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INSIGHT视界诚意推荐 本期推荐阅读: 后台回复关键词,阅读文章《“北面”是怎么打败加拿大鹅,成为当代大学生校服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guoxiaofua.com/tyxf/6416.html
- 上一篇文章: 不仅我们吐槽校服,英国家长也在抱怨
- 下一篇文章: 我与孩子们的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