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校服进化史
面口袋校服:谁能比我丑? 穿着“面口袋”,随着“网络神曲”一起摇摆,这是很多中学生的魔幻日常…… “对抗”丑的常规手法,可能是从操场回来把校服塞进课桌,眼不见为净。 高级的“对抗”也不少,有的同学把校服拿到裁缝店收腰、改裤脚。有的同学,用签字笔在空白区域手绘漫画。 在“面口袋”的年代,学生们费尽心思在夹缝中求美。而南京各中学之间经常“攀比”谁家“面口袋”更丑,也算是一种不满和自嘲。 白岩松几年前在节目中说过这样一番话: 我们学生穿的校服大多是运动服,它足够便宜,而且足够方便。 但是说句实在话极其难看,而且非常不具有青春的标志,男女之间性别也没有任何体现。 我的一位同事,他上学的时候,因为要穿这样宽宽大大的校服,产生了巨大的心理障碍,甚至成为一种心理阴影。 也许有人会说,校服丑不丑有什么关系,学习成绩最重要。 其实不然,除了成绩,中小学生的人文情怀、艺术素养、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也至关重要,同样会影响到他们的将来,甚至一生。 “面口袋”的盛行,最大的问题是会造成审美能力的缺失。 一套好看的校服,提升的不仅是学生们的形象,也会提升他们的内心。 美不是一朝一日就能达成的,需要先种下种子,然后慢慢浸润、滋养,内化为学生的素养,外化为学生的行为。 一套优雅、整洁的校服,就是一颗种子,就是一种美的教育。 美一旦被唤醒,就会自然生长,它不仅是外在的,更是审美意识和气质的体现。 就像《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中的欧豪和张慧雯,这才是校服该有的样子,也是学生“美”的还原。 南京校服进化:哪套最好看?在南京,除了依旧挥之不去的宽大运动服之外,可以欣喜的看到,有不少学校已经开始流行起制式校服。 这些制式校服,既能穿出经典的英伦学院范,亦有着符合南京城市特质的底蕴和情怀。 下面这些点缀校园的制式校服,你觉得哪套最好看? 坐落于玄武湖畔、台城脚下的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蓝色系的西服、白色的衬衣,象征着冷静、理智,为古典的校园环境增添了几分清丽。 南京市宁海中学,百年名校。 格纹西服文艺复古,致敬了百年历史,红色的配饰增添了不少青春的味道,学生在这里浸润“美的教育”。 南京汇文女子中学,前身为南京人民中学。 白衬衫、格子裙,优雅、灵动,以校服为切入点,引导他们走向端庄优秀,这正是美的塑造。 抛弃面口袋:中国校服正在改变中国校服的改变,不仅在南京...... 这些学校的校服,既保留了经典制式校服的风格和元素,又与各式学校特色融合得恰到好处,成为了校园里流动的文化名片。 ▲海亮外国语学校 不同年龄、不同国籍的孩子们,在这里走向世界的舞台。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 穿上一身帅气制服,把头发梳成大人模样。 ▲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校 清爽的浅蓝色系,是海洋和天空的颜色,也是工附学子的航天精神。 ▲四川眉山东辰国际学校 在这里探讨世界和未来,也遇见更好的自己。 ▲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小学校 盘扣、立领的轻中式细节平添了几分文艺与俏皮。 ▲合肥市第八中学 细节的搭配透露着青春的节拍,绿荫树下浮动着美的气息。 ▲嘉兴一中实验学校 一举一动,尽显江南水乡的柔与美、内敛与优雅。 制式校服时代:感受美的浸润“美”是有用的,“美”是“善”的父亲。 苏格拉底关于美的见解,时至今日依旧被我们传诵。 我们欣喜地看到,从南京到全国,不再仅仅是宽松肥大、毫无美感的“运动服”,也出现了优雅、内敛、洗练的“制式校服”。 坐落于南京长江路的伊顿纪德品牌,成立10年来,以制式校服为万孩子和家庭传递教育的价值和美,让美在我们身边悄然发生、蔓延...... 而那些已经错过制式校服的70、80、90的南京人,可以在路过长江路的时候逛一下伊顿纪德旗舰店,幻想一下自己以前要是穿上这样的校服,该会有怎样的不同? 或者在新学期来临前为孩子置办一身,感受美的浸润。 -广告- 游戈昊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guoxiaofua.com/xfgm/2576.html
- 上一篇文章: 北欧合作项目推荐瑞典ldquo魔
- 下一篇文章: 张冰海尔是GE首个中国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