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白癜风患者感受中科魅力 http://www.wxzbjx.com/

编辑

掌小萌

1

“三个半月我开口说话,一岁熟练表达意愿,旅途中还会主动和美国的游客用英语聊美杜莎和居里……”

“6岁懂得核反应堆、碱基配对以及RNA转录,和爸爸一起听微积分学会了函数和极限,平时喜欢的游戏是编程,会用Swift语言编写代码……”

最近,某名校幼升小出现的“神童简历”在朋友圈中广为流传。这所名校幼升小报名人数多人,经过网选、机考、面试三轮,最终只录取60人,竞争激烈程度令人咋舌。

而在这样残酷的竞争之下,家长们精心撰写的“神童简历”,更是令人目瞪口呆。

2

这不禁让人想起,前段时间轰动一时的莱阳14岁初中生李向楠事件。当时,人民网、搜狐网、中国新闻网等各大媒体,纷纷报道这位"天才神童"的事迹:

6岁钻研编程;8岁自主研发云计算平台;13岁创办科技公司,14岁在国际互联网发展论坛发表主题演讲……

初中还未毕业,就被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日本大阪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国内外名校争相签约。

然而,就在人们津津有味地观赏着“天才神童”的光环时,质疑声也纷至沓来,李向楠所获得的奖项、参加的很多活动被发现“查无实据”。

甚至,麻省理工学院也公开表示,不存在主动签下一个学生,所有的学生都是在高中最后一年开始申请。

最终在舆论的压力下,当地教体局终于澄清:这孩子有一定的电脑水平,但“14岁少年被麻省理工录取”稿件,是为了“宣传需要”。

原来这有关“神童”的种种“神迹”,都只不过是大人们为了“宣传需要”编造出来的并不美丽的谎言。

3

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中国,“神童牛娃”,一直是坊间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正是因为我们对“神童”的崇拜,才催生出有关“神童”的种种闹剧。

当全社会在为“神童”的诞生而欢欣鼓舞时,是否真的该停下来想想:我们究竟在欢庆什么?

诚然,从国家的角度:少年强则国强;从家长的角度:望子成龙。哪个国家,哪个家长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是神童,因为神童就是未来的人才。

但对神童的盲目崇拜,正反映了教育本身的不自信。

崇拜神童、渴望神童,甚至伪造神童,因为我们知道,在即有的教育体制内,很难培育出如此光芒四射的“神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标准答案和死记硬背,正在掩盖普通孩子的光芒。

于是,教育开始靠消费神童来自我贴金。用一个个“神童”的事迹,来安慰父母,来安慰社会。神童、神班、神校……甚至一些三四线城市,苦于教育资源的不平均,只得捏造神话来博取注意,争得资源。

4

教育的不自信,让我们过渡渴望“神童”,也催生了一个更神奇的现象:现在的中国,所有的孩子都是“神童”。

随手一翻朋友圈:A的女儿钢琴考过9级,B的儿子画展得了金奖,C的孩子跟外国友人谈笑风声……

孩子考高分要宣传,孩子当干部要宣传,甚至孩子被老师表扬一句,也要宣传。

而如果孩子实在没有什么骄人的成绩,那么家长就强行制造“光环”。

于是,“我家孩子身体好,从来不生病”;“我家孩子胃口好,吃饭不挑食”;“我家孩子很坚强,他爸打他都不哭……”也成了家长们拿来炫耀的资本。

我们处在一个炫耀的时代。炫车、炫房、炫老公的地位、炫少妻的美貌、炫儿女的聪明,在这无所不炫的背后,是心灵的空虚,和对生活的焦虑。

家长们的焦虑于诟病教育体制的失望,焦虑于难以改变现状的无望,焦虑于无法把握孩子未来的绝望。

在人生这场马拉松上,大多数家长无法直接把孩子生在终点线,更没有足够的时间陪着孩子跑完全程,于是他们能做的,也就只有在起跑线上拼命推孩子一把。

因此,现在的孩子们走得都比前人都快。

网上流传着的一份“普娃”、“牛娃”、“超级牛娃”的能力表格。那些被定义为“超级牛娃”的孩子,在开始9年义务教育之前,就要学会加减乘除,甚至还有英语熟练交流、“freetalk”这样普通成年人都望尘莫及的技能。

然而在种种光鲜亮丽的“神迹”背后,这些“神童牛娃”的家长,他们真的在享受家有神童的天伦之乐吗?

5

原《壹周刊》副总编,香港著名记者屈颖妍曾写过一本名为《怪兽家长》的书。

在成为全职太太之前,屈颖妍是叱咤香港传媒界的女强人。然而,在辞职带娃之后,她连连感叹:管好自己的孩子,比做好一本知名杂志难倍。

屈颖妍每天为孩子的学习焦虑,把自己逼成了一个可怕的“怪兽家长”。

有一次女儿问她:“妈妈,为什么你不笑了?”她才想起来,自从开始管孩子学习之后,她都没时间笑了。

“妈妈,金鱼死了。”

“单词背了吗?”

“爸爸,那朵云真好看。”

“快回家练琴!”

这样的对话,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然而现在钢琴过9级的孩子越来越多,真正懂音乐的人却越来越少。

牺牲孩子对生活的热爱,牺牲孩子成长路上的风景,牺牲孩子漫游童年的权利,急功近利地培养出一个高悬于云端的“神童”,真的值得吗?

6

教书育人是潜移默化的过程,让教育重新找回自信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绝不是一个“神童”,几张名校的录取通知书就能解决的事。

而现在我们却在这条路上走得太急。

《伤仲永》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很多所谓“神童”最终都走上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道路。

我们的孩子能走多远,不在于他在6岁是否了解核反应堆,而在于他是否明白学习的意义,是否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

我们的教育能走多远,不在于每年培养出多少“神童牛娃”,而在于是否为学生的未来提供了更多可能,让每个孩子在平凡的人生中隐隐晗光。

因此,当神童“下架”之时,才是中国教育真正找回自信之机。

而一个“神童”越少的时代,才是一个值得期待的,令每个孩子光芒四射的时代。

掌门1对1全国中小学在线教育首席品牌,首席家长黄磊鼎力推荐,全国万家庭的共同选择,4万名校老师,全部来自清华、北大等名牌高校。以过硬的专业能力和多年教学经验,帮助孩子圆梦名校,也帮助每一个走出学习的困境,迎接光明的未来!

现在来掌门1对1学习

可以获得一节价值元的免费试听课

最高还可以获得1年免费课程

点击下方小程序立即报名↓↓↓

以下文章更加精彩

(点击蓝字标题即可查看)

排名30-15的孩子最有潜力!负责任的家长,这么做就对了!

你越吼,孩子越差劲!这么做,比你吼一千句都有用!

数学分复旦学霸:高考我都熬过来了,人生还有什么可怕的?

“感谢我爸逼我辍学打工!”寒门学子一句话说出多少心酸无奈…

开学了要不要补课?!这个北大老师的一番话,解决了90%家长的问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guoxiaofua.com/xfgm/3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