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通俗地说,“鄙视链”是用来划分消费群体的工具。在jk制服圈里,鄙视链可能是这样的:买日制制服的看不起买国产制服的,买国产制服的看不起买山寨制服的。当然,“鄙视链”并不真正存在,因为:大部分女孩才不会被这些条条框框束缚,“喜欢就买呗!”至于买什么,都是源于“爱”

在这个圈子中,淘宝是剁手主阵地,微博是交流主阵地,制服少女们、店主、代购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生态圈。如何让一只制服少女主动给你送钱?你还真得好好读读这篇文章。

制服,青春魔力

现年52岁的“水手服爷爷”小林秀章,因为自己穿水手服卖萌的照片而在网络上爆红,而去年5月,他更是直接来到了中国,参加杭州的某个动漫节,引得国内的小伙伴们一片尖叫。爷爷说,自己原先十分内向,只有穿水手服才让他找到了真正的自己。水手服的魔力无穷,就连刻板印象里的“爷爷”都可以变得少女可爱起来,又怎能让人不喜欢?

国产制服生态圈:

从爱好者到制作者,淘宝是剁手主阵地

就像玩cos的人叫coser一样,穿制服的人也有他们的专属称谓——JK。JK指的是“日本女子高中生”,取自日文罗马音的缩写。现在在市场上可见的知名国产淘宝店主,大部分在卖制服之前就是jk制服爱好者了。国产的制服店主要是做淘宝店,也是制服少女们的主要剁手渠道。JK们入坑久了,对制服这行有了一定的了解,就为制作制服打下了基础。在买制服的过程中,认识的一些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大家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开始思考自己做制服的可能性。于是开始找面料、找裁缝,到工厂,慢慢地学会了做一件以日本制服为标准的国产,于是推出了第一款。

一件制服的制作流程和普通衣服没什么不同:先征集设计稿,店家选择符合当下的风格的设计稿挂在淘宝店里,收藏达到一定的人数就开始制作。但校服在面料和辅料上限制更大,襟线在选色上是固定的。首先跟布料厂定样布打样,然后购买襟线,最后给工厂制作:版型、领的形状、襟线的缝制

襟线就是我们看到的水手服领子上的线。水手服上有几条襟线,这件衣服就叫几本。一条好的襟线,可以保证领子不变形、不打皱;而差的襟线则会因为面料差异而导致领子缩水。另外,营造“制服诱惑”的情趣制服,使用的是反光襟线。大部分制服可以通过襟线来判断制服的质量如何、是否正统。在制作时,店主负责将要求提给工厂,具体的工艺工厂比较了解。当打样不合适、退回去重新制作时,制服的制作流程比普通衣服要简单:因为制服本身面料和襟线的选择范围就很小,即使这根线的颜色不合适,可替代的选择也不多。

原创是国产的基础,相似款竞争激烈

一张总结“国产制服店家”的“避雷”表,成为最近制服圈子热议的话题,许多口碑极好的店家也上榜,理由是“卖山寨。”山寨几乎是制服圈里的一个禁忌,如果评选版权意识最强的圈子,那么制服圈一定数一数二。在国产制服店刚起步的阶段,有不少店家都曾模仿过日本制服的版型和样式制作自己家的制服,甚至仍有将山寨制服挂在店中,且不标明“同款”的店家。转行做原创的店家大都闭口不谈自己做过山的黑历史,也有一些店家坦诚地承认并大大方方地道歉。

在这些制服店店主眼里,国产制服做出自己的风格是很有必要的事,不能陷入到和日本制服一样的概念下面。如果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仍然一味模仿日本制服那肯定是个退步了。毕竟日本制服以基础款为主,但对于国产店家来说,人人都做基础款,是对行业发展的限制。何况日本制服本身也有很多特殊的设计,国产制服要做的就是在保证正统的基础上创新。

相似款的竞争在国产店家的竞争中尤为激烈。不同店家常推出同格却换了个叫法的格裙:有妹子说自己在不同店家收了两条一样的格裙。这些格裙都是成品布,店主们也默认地定价相近。但也有特殊的:如中牌,拥有自己的工厂,所以他们的定价要低于行业平均价。但这其实极影响行业发展,因为国产制服店家多是和工厂合作,制作起来的成本就要高得多。

微博成了圈子的聚集地

对于店主来说,微博是宣传的根据地。不管是已经做出知名度的老店,还是刚刚起步的新店,都会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发布自己家的上新资讯。而在微博上,也有一群制服爱好者自发地运营着汇总、宣传的账号:“国产jk制服上新资讯”“jk日常”等等。不少爱好制服的女孩会守着每一期的周报,在定金阶段疯狂的下单,尖叫“买爆!”要付尾款时,只得可怜兮兮地戏谑:“尾款火葬场”。

淘宝店主与制服市场的平衡

和普通的淘宝店不同,制服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一个小圈子的人的狂欢。

制服店的受众固定在一个特定的消费人群身上,这意味着制服几乎不能出大货。一件新制服主要靠“定金—尾款”这样的款式征集为主,出货时会出少量多做的现货,但仍然几乎不支持退换。这点上很难做到和普通淘宝店一样,制服微薄的利润和几乎依靠店主一人支撑的店面,退换制度看起来只是一个幻想。

随着竞争的激烈,一些大店还是支持7天退换的,也算是向普通淘宝店的靠近。

日拍制服生态圈:

跨海也要送钱,上升到鄙视链顶端

由国产制服试水入坑的进阶制服少女会选择购买日制制服,这些制服基本上都是在日本的乐天或者雅虎这类购物网站上贩卖。有paypal或visa信用卡的制服少女们,可以不经过中间人就跨海送钱给制服厂和日本的女子高中生;而没有海淘必备支付方式的制服少女还得送钱给中间人“拼团”的“团长”,一般则以人民币作为代拍单位。

日制制服分为校供和非校供两种,校供顾名思义,是供应给学校的校服。一般由学校和制服厂合作,名义上和实际意义上都是校服。随着制服文化的流行,老牌的制衣厂也开始选择和市面上常见的流行少女服饰联名,比如菅公制衣厂和EarthMusicEcology联名推出了“菅公Label”这一系列带有学院风色彩的服饰。还有明石制衣厂则选择与OSARECOMPANY合作推出了O.C.S.D,在去年更是请来了AKB48成员亲自试穿,以增加话题量。

为什么制服会成为文化

为何越来越多的少女愿意花钱买制服?这离不开制服文化的两套话语模式。在本国的制服文化和日本的制服文化几乎是两套截然不同的模式。在日本,制服尽管好看,但和我们厌恶我们学校的校服一样,JK们也对学校要求的制服没什么好感。电影《垫底辣妹》中,女主的朋友教她把裙子卷起来,显得“更可爱”,是不是很眼熟,像不像当初变着法把校服穿出花来的你我?归根到底,制服是集体主义的象征,青春期的时候每个人都想做集体里最不一样的那个。

而在中国,制服作为“校服”的意义被消解,以前的学生们千方百计为制服添加小心机,做梦都想着逃离千篇一律的制服;现在却急着重新穿上制服。当然,这种流行和“萌文化”的流行脱不开干系。

当萌文化流行起来,并确立了自己的受众群体之后,整个“萌文化”的商业体系的边界也随之明晰。而市场成熟后,所面临的评判声更多,促进了话语走向更细致的分工。在制服的圈子中,制服少女们和店家/团长其实更像是一个圈子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形成文化圈子,有着自己的话语体系,而想要在制服少女上捞一桶金,就必须得融入到这种文化内容中。

(某制服店店主和

车辚lyn努力搬砖_对本文亦有贡献)

(文中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伍德吃托克原创文章

转载请联络主编

更多精彩文章回顾

商户联络:

李权:/muyou.lee

woechina.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guoxiaofua.com/xfgm/7235.html